烟草在线据《韶关日报》报道
前言
南雄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烤烟生长的适宜区,属国家烟草局种植规划中东南烟草种植区。作为传统的晒黄烟产区,南雄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烟叶种植历史,素有“中国黄烟之乡”美称。近年来,该市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以优化结构为中心,以维护烟农利益为重点,推动适度种植,稳定生产规模,确保南雄烟叶产业持续发展。
在南雄,黄烟被农民亲切地称为“金叶”。近段时间,正是南雄烟叶的收购季节,记者来到南雄各个乡镇烟叶收购点看到,处处是一派人头攒动的景象,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烟农丰收后的喜悦。
近年来,通过南雄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动,南雄现代烟草农业已逐步从家庭分散、粗放、自发种植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信息化转变,并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变化一
由技术支持到政策扶持
南雄烟叶种植可追溯至清初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由原晒烟改为烤烟,烟叶生产开创了新的局面,并实施“科技兴烟”战略,烟农的种植技术和烘烤技术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烟草产业是一个政策性产业,南雄烟草产业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南雄市委、市政府有力的政策扶持。”广东烟草南雄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柯油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随着近年来的技术革新和成熟,黄烟种植和烘烤技术已经逐步被烟农掌握,政策支持才是这个产业发展的关键。
记者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尤其是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烟叶比较效益优势不再,直接或间接影响南雄烟叶的发展,近年来该市不断采取行政干预加以克服,但收效甚微。
为此,南雄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思路,改变了以往从技术上的支持和干预,转而从服务和政策上进行引导,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今年,该市还专门出台了《关于2013年烟叶工作的意见》,按照“专业服务、优化资源、培育特色、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指导思想,大力推动规模种植,调动了广大烟农种烟的积极性。优惠政策规定,南雄每年都要拿出近千万元进行烟草产业扶持,大力实行产后售烟补贴政策,对烟农交售烟叶进行产后补贴,还实行种子补贴等一系列惠民措施,受到了烟农的欢迎,也促进了南雄烟叶产业的发展。
变化二
由分散经营到规模种植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个现象:今年南雄在烟叶种植面积、收购数量与去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烟农数量在下降,而户均种植面积却在提高。
“这是因为近年来南雄按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要求,为打破分散种植为主体的生产,积极鼓励和培育大户种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充分发挥烟叶生产规模效应。”南雄市烟办副主任谢斌锋接受采访时这样释疑解惑。
谢斌锋告诉记者,以前南雄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主体的烟叶生产,栽培水平和烟叶质量差异较大,难以实施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而且家庭分散式的种植付出和效益也不成比例,加上农民务工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导致烟农减少。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南雄市委、市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发展适度规模种植户,引导种植主体由传统户分散种植逐渐向家庭农场、种植专业户和种植合作社等规模种植转变,打破现有分散种植的束缚,积极推进生产组织向烟叶生产合作社、烟叶生产专业农场、专业户等合作组织转变,积极发展规模化生产,实现生产减工降本,提高效益。
该市出台了奖励措施,为规模种植户提供每亩价值200元的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并由财政提供贴息,雄健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负责担保,对5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户给予5万元贷款,有效地解决了种植大户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在种子补贴、机械化、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上也向规模种植户倾斜,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该市今年5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大户从去年的123户发展到今年的294户,增长了一倍多,为稳定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变化三
由家庭粗放到专业服务
7月2日,南雄烟站正式收购烟叶的日子,但记者走访黄坑、湖口烟站却发现,烟农售烟井然有序,丝毫没有记者印象中的等待和忙乱景象。
“现在烘烤、分级都交给了我们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来做了,我们还成立了运输队,对每个村排期送烟到站,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大大节省了烟农售烟的成本。”南雄市金叶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振海笑着告诉记者。
该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为种烟大户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机构,下设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运输等6个专业服务队。在政府的扶持下,综合服务社的服务有了新的突破,为烟农提供专业化服务打好了基础。2013年在政府和烟草部门的支持下,综合服务社新购中型起垄机45台,拓宽了专业服务社的服务渠道,为南雄机耕服务增添了新的活力。
据统计,今年该专业合作社负责机耕起垄烟田面积达到了25000多亩,大大提高了该市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还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种烟成本,增加烟农收入,加快促进南雄烟叶生产方式的转变。
专业化发展助烟农降本增收
——记南雄市金叶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
南雄市自2009年被列为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单位以来,通过制定优惠扶持政策、落实科技兴烟项目、提高机械化水平等一系列措施,培育了一批种烟大户。为更好地服务烟农,该市专门成立了烟叶综合服务社,在机耕、育苗、植保、烘烤、分级、运输等各个环节提供一条龙专业化服务,让烟农轻松种烟,真正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专业服务队帮烟农实现规模种植
为加快烟叶由传统化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南雄市委、市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发展适度规模种植户(50-100亩),引导种植主体由传统户分散种植逐渐向家庭农场、种植专业户和种植合作社规模种植转变。目前,该市种植主体以种植专业户居多,种植总面积75067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74.3%,其次为家庭农场,占全市种植面积的23.2%。
为更好地服务烟农,该市还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成立一个全市性专业合作社,在黄烟种植的各个关键环节为烟农提供专业化服务,帮助广大烟农实现“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轻松种烟”。
该社总经理张振海是名80后小伙子。他告诉记者,合作社是由各镇合作社自发成立、专为广大烟农提供各项专业化服务的民间组织机构。烟农也可以将土地、农机具等作为入社的股份报名加入专业合作社,或凭合同面积、接受专业化服务为条件报名入社。“合作社社员享受合作社的优先服务和股权、交易两分红。还可加入专业队工作,获取劳务工资,增加收入。”张振海说,合作社自2009年开始试运行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日前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全社共有管理技术人员212人,社员4650多人,占全市烟农的46%。
烟农轻松实现减工降本增收
据了解,目前金叶合作社已实现育苗、专业化分级100%覆盖,植保、烘烤、机耕等环节覆盖率也在不断扩大。
据张振海介绍,烟苗的培育需要3个月时间。“以前烟农自己育苗,耗时耗工,烟苗的质量也不稳定。现在由专业合作社根据产业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集约化育苗,实现基地单元‘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供苗’,不仅质量有保障,而且在烟苗培育的这段时间里,烟农再也不用三天两头往田间地头跑,完全可以外出打点小工或搞些副业,增加家庭收入。”在一系列惠农措施的吸引下,该市许多在外务工者也纷纷选择回乡种烟。该市烟办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了专业队伍的支持,一些自身不懂种烟的村民也成了规模种植户。在这种服务收费低、技术质量有保障的环境下,南雄现代烟草农业的路子越走越宽。
不懂种烟的种植大户 返乡创业天地宽
正值黄烟收购季节,湖口镇黄烟规模种植户张明喜笑颜开。
张明今年种了480多亩黄烟,按照亩产150公斤,每公斤26元价钱计算,他今年的种烟收入100多万元。除去前期如烤烟房等基础设施投入和人工成本,一年的纯利润超过他打工几年的收入。
张明告诉记者,过去10多年来他一直奔走在珠三角,打过工,做过生意。多年的奔走让他产生了回家干一番事业的念头。去年冬天,在镇里召开的烟叶生产动员大会上,张明被种烟的优惠政策深深吸引,于是下定决心发展规模种植黄烟。在湖口镇村土地流转领导小组的帮助下,以张明为主的股份制规模种植户承包了该镇矿石村委会石坑村480多亩田地。创业启动资金不足的他还享受了政府贴息贷款。
然而,刚拿到土地的张明心里却忐忑起来,自己在外闯荡多年,对黄烟种植很是陌生,这数百亩烟田该如何种植管理、收成是否有保障呢?事实证明,他的这些顾虑完全可以放下。南雄市金叶合作社有6支专业服务队伍,从耕地起垄到烟苗移栽,从病虫害防治到烘烤,甚至采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能提供专业化服务。记者好奇地问该市烟办负责人:“活都由合作社专业服务队干了,烟农需要做些什么呢?”该负责人笑着答道:“等着数钱呗!”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却深刻反映了该市烟叶综合服务社“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现代理念。
记者手记
规模效应惠及烟农
占据广东烟叶生产半壁江山的南雄市,烟叶生产历史逾300余年。烟叶生产走到今天,早已从单纯的小农经济过渡到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烟草农业,既是地方的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