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彝烟人的“抗旱曲”(图)

记云南彝良烟草人抗旱保生产先进事迹
2013年05月17日 来源:烟草在线彝良消息 作者:龙娇、谢选梅
A+ A

  烟草在线彝良消息  凝眸春天,满目枯萎,天空中望不到一朵雨云。大地沉寂,往日欢快流淌着的河水现在也变得寂静无语。从2010年开始,“旱魔”就把手伸向了云南彝良,洋溢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的一片片烟田被无情的骄阳掠夺殆尽,连续三年,雨水的滋润已成为彝良人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彝良县烟区气候多为“高温多光少雨”,面对百年不遇的大旱,烤烟生产抗旱形势极为严峻,烟农生活用水困难。秉承“态度决定成败,执着让人不轻言放弃,责任使人更加用心”的信念,彝烟人凝心聚力、奋力创新,怀揣着澎湃的斗志,全力以赴抗旱救灾。

  干裂的大地,需要水的滋润;干涸的心田,需要爱的滋润。在彝烟这个团结的大家庭里,彝烟人感人至深的事迹如春天的雨水般滋润着烟农的心田,彰显着全心全意为烟农的大爱情怀,像一曲动人的歌,打动着烟农,激励着彝烟……

陈家琦添力一把

  平凡中彰显大爱 大爱里演绎精彩

  彝烟人是平凡的,他们之所被记住,是因为他们在平凡中彰显出的高尚道德情操、精神品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向烟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洛泽河镇,肆虐的狂风在龟裂的土地上吹起了一阵阵黄灰,一个带着眼镜,满身尘土的人跟着送水队伍在乡村路间来回奔走着,这是当地村民再熟悉不过的画面了,提起这个人,洛泽河镇各个种烟村寨的村民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一年前刚来的洛泽河烟叶工作站站长陈家琦。

  去年入冬以来,洛泽河镇由于蓄水总量不足、烟区分布不均,干旱尤为严重,加之彝良“9•07”地震以后,洛泽河镇主产烟区的多个水源点消失。为解决当地群众喝水困难的问题,确保烤烟生产工作不受影响的同时,从今年1月开始,陈站长全面负责协调,带领全站干部职工分成两支抗旱救灾先锋队送水到各个种烟村寨。当他看到老张家满满的水缸,看到仓上育苗点烟苗抽出新绿,看到献鸡烟区新修的烟用水窖完工并蓄满了水的时候,陈站长沾满尘土的脸上混着汗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抗旱期间,陈站长组织全站人员,利用黑板报、宣传标语、手机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抗旱宣传,充分调动起群众“抗大旱、保民生、保育苗、保移栽、保成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动群众为抗旱作补水、蓄水两手准备。在重灾区,陈站长赢得了地方党委的支持,争取到抗旱专用资金和物资,并亲自为群众送水上门、保证生产及时恢复,同时为了帮助群众能够应对旱情,他每天都从繁忙之中抽出时间认真学习抗旱科学技术、春耕备耕管理技术等知识。陈站长还组织站上职工及时对各村水窖存水、人畜饮水情况及农作物受灾情况进行调查登记,为科学制定救灾措施和优化抗旱资源配置打下了扎实基础。在干旱的土地上,他带领职工,连续一个月,踏遍了每一寸土地寻找着水源点,第一时间统筹水源点,保障了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

  虽然离家只有不到一小时的车程,但是陈站长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对上级领导,他及时反应情况,对百姓烟农,他挨家挨户调查,每个水窖里蓄水的情况他都清清楚楚。白天他带领全站员工积极抗旱,晚上又规划小水窖的新建,设计育苗点布点,收集抗旱先进例子,从中汲取经验。

  陈站长早已过了不惑之年,但他却像生机盎然的春天一样给烟农带来了希望与活力。在“抗大旱、保民生、保育苗、保移栽、保成活”的热潮中,洛泽河烟叶工作站的烟叶技术指导员们在陈站长的带领下都积极投身抗旱救灾一线,与广大群众共同劳作,争当抗旱救灾“宣传员”、科学抗旱“辅导员”等,为夺取抗旱救灾胜利挥洒了辛勤的汗水,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书写了满意的答卷,用成绩有力的诠释了“利国惠民,至爱大成”,用大爱情怀演绎了精彩。

孙有立站长组织挖沟埋管引水

  行动谱写着承诺 承诺中带来希望

  百年不遇的旱灾在彝良这片土地上无情的蔓延着,龟裂的土地无声的渴求着,干涸的水池无言的诉说着,这一刻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烟苗似乎也感同深受。质朴的烟农望眼欲穿的忧愁曾经身为军人的龙安烟叶工作站站长孙有立,更加坚定了“一定要让烟农栽好这棵烟”的承诺,这份承诺里满含着烟农的祈盼与希望。

  连续干旱使龙海村在生产的关键时期断了水源。看着烟农因为缺水而导致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孙站长于心不忍。在大灾面前,他及时争取到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并带领全站员工寻找到了最近的一个水源点,和龙海村群众一起挖沟埋管,把水引到种烟地块和群众家里。可惜好景不长,持续的干旱让龙海村群众的生活用水只能够维持到3月10日,得知此消息后,心早已和烟农连为一体的孙站长又坐不住了,他和抗旱在一线的龙安烟站的职工们同群众一起采取人背、马托、车拉等方式维持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没有路,就徒步行走,没有车,就肩挑背扛,没有人喊苦,没有人喊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过不懈努力,3月18日终于在距离村子七公里远的大山里找到了一处新的水源,孙站长组织烟农集中10天的时间开凿了引水沟、修建两个30余方的取水池和一个沉砂池,埋管7000余米。通过10天的努力,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解决了,他那紧锁着的眉头终于松开了。孙站长送去的不仅仅使救命的甘霖,更是生活的勇气,战胜困难的力量和憧憬明天的希望。 

  在百年大灾面前,孙站长心系烟农,想烟农之所想,急烟农之所急,他用行动谱写着那份庄严的承诺,用执着担负着肩上的使命,他拼搏奉献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和感动着当地的群众,也激励着彝烟人不断的前行。

  每个彝烟人都是一个跳跃的音符,彝烟人感人至深的抗旱救灾事迹组成了一支动人的“抗旱曲”,“至爱大成”就是这支歌的主旋律。在前行的路上,彝烟人坚定自己的信念,以博大的胸怀和奉献的精神恪守着“三个全心全意”的承诺,用行动谱写着彝烟的新篇章。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