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激发活力之源——贵州省局(公司)科技兴烟工作纪实(图)

2013年01月28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云南烟叶信息网站报道 作者:王青超、李继新、罗勇
A+ A

  烟草在线据云南烟叶信息网站报道

散叶烘烤装烟现场 

  贵州省局(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设施建设,组建多个重点实验室,提高科研水平。

  贵州烟草商业系统建立并推广散叶烘烤、散叶收购和专业分级技术体系,有效提高了收购质量和效率。图为贵州余庆县关兴烟站的专业分级员在对烟叶进行分级。

  贵州是我国第二大烟叶产区。在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干部职工眼中,种植规模全国第二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何提高质量、彰显特色?如何减工降本、确保稳定?如何实现烟叶生产与卷烟经营齐头并进、协调前行?如何助推产业扶贫与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提出:“既要拼体力、拼汗水、拼资源,更要拼科技、拼知识、拼人才,用创新破解难题、用科技推动发展。” 

  搭建平台 完善创新体系 

  发展要提速、指标要靠前、贡献要增大、水平要提升是贵州烟草商业系统按照国家局要求,深入推进“卷烟上水平”的重要举措。“‘提’、‘靠’、‘增’、‘升’,都离不开科技创新。”贵州省局(公司)局长(总经理)陈卫东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构建了“一纵一横一环”的创新体系,为推进创新、推动发展夯实了基础。 

  “一纵”即贵州烟草商业系统从省到县的纵向科技创新、应用、推广体系。“我们以省局(公司)科技处为工作指导主体,以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为知识创新主体,以市、州局(公司)技术中心为技术创新孵化主体,以各县级局(分公司)技术推广站为技术推广主体,构建了由上到下、分工明确、层层推进的纵向科技创新体系。”贵州省局(公司)副总经理李智勇介绍。 

  “一横”则是指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依托的横向合作创新平台。贵州省局(公司)以“开放搞科研,合作谋发展”为思路,积极引进外部智力,开展合作创新,深化与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郑州烟草研究院等国内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先后建立了以贵州省烟科院为依托的西南烟草试验站、贵州省烟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烟草产业人才基地、贵州省烟科院生理生化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此外,他们还积极向国外横向拓展,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津巴布韦烟草研究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作为贵州烟草商业系统知识创新的主体和贵州省局(公司)开展横向科技合作的重要依托,贵州省烟科院取得了长足发展。“围绕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烟草科研机构的目标,省局(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设施建设,使得烟科院的‘内功’获得显著提升。”贵州省烟科院院长冯永刚介绍,2006年以来,烟科院完成了异地搬迁,组建了烟草理化、生态与品质、分子生物学以及微生物等重点实验室,全面提升了装备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也得到显著增强。 

  在地市级局(公司)技术中心和县级局(分公司)技术推广站建设方面,贵州烟草商业建立了以技术中心为主体、以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孵化平台,在可推广、易推广上下功夫;明确了以技术推广站为主体,以烟叶种植大户、烟叶家庭农场和烟农专业合作社为服务对象的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推广到位、取得实效。“目前有8个市、州局(公司)建立了技术中心,10万担以上的产烟县建立了技术推广站,重点产区还建立了烟农培训学校和科技示范园,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层层传递、全面覆盖主产烟区的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李智勇介绍。 

  “一纵”确立主体、“一横”构建平台,在此基础上,贵州烟草商业系统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全程贯通、循环推进的“环型”创新体系。“搭好台子才能唱大戏,通过完善‘一纵一横一环’创新体系,为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夯实了坚实基础。”陈卫东说。 

  专项攻关 破解发展难题 

  能否在更高水平上持续提升烟叶品质、凸显风格特色,打造贵州烟叶良好品牌形象,关键是能否在制约贵州烟叶发展的核心问题上取得突破。对于这类核心问题,贵州烟草商业系统着眼未来,立足实际,认真筛选,确定选题,通过集中优势科技资源,设立重大科技专项,进行重点攻关,全力进行破解。

  “‘十一五’期间,我们结合烟叶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确定了‘品种选育’、‘特色烟叶开发’和‘配方施肥’三个重大专项,并分别组建由博士和研究员领衔攻关的创新团队,实施重大专项重点攻关。”李智勇介绍。 

  通过对重大专项进行重点攻关,贵州烟草商业系统先后选育出南江3号、韭菜坪2号等6个自育新品种,选育的毕纳1号、遵烟6号等5个新品系也通过了省级农业评审。这不仅改善了品种结构单一的状况,提高了自育品种对生态的适应性、对单产和特色的贡献度,而且有效扭转了以往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烤烟品种的局面。深度挖掘“山地醇甜香”和“山地清甜香”贵州烟叶风格特色,明确了影响贵州省烟叶风格及质量的主要因素,优化了特色烟叶定向生产技术。将烤烟专用肥料配方品种从“十五”期间的专用基肥7个、专用追肥2个,发展到“十一五”期间的专用基肥31个、专用追肥3个以及有机无机类专用基肥3个,基本做到了肥料配方结构合理、经济高效,为精准施肥奠定了基础。 

  进入“十二五”,贵州省局(公司)结合发展需要,将“特色品种选育”、“特色烟叶研究”和“烟叶安全性研究”确定为重大专项,实施重点攻关。“前两个重大专项是在前期品种和特色研究基础上的持续推进,后一个则是对前期烟叶安全工作的系统总结和集中突破。”李智勇说,烟叶质量安全一直是贵州烟草商业系统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早在2004年,贵州省局(公司)立项开展了贵州烟区重金属风险评估及调控技术研究、贵州植烟土壤及烟叶中有害物积累规律与治理技术研究、控制烟叶农残监测体系研究等7项科技项目的研究,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烟叶产地环境质量条件》、《烟叶农药残留、重金属控制指标》等标准,将烟叶质量安全纳入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从2009年开始,贵州省局(公司)质检部门每年对全省主产烟区烟叶农残、重金属实行定点监测,对烟叶质量和安全进行评价和通报;烟叶管理部门每年对烟用物资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有效控制了因烟用物资造成的污染。 

  以三个重大专项为依托,贵州省局(公司)确定“种质资源创新与核心种质库构建、烤烟品种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育种生物技术开发、烤烟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为优选主题,集中解决“良种彰显特色”的问题;以“贵州特色烟叶质量风格特色评价与定位、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形成机理、区域特色优质烟叶彰显技术、特色优质烟叶规模开发及工业利用、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数据共享平台”为优选主题开展研究,建立特色烟叶生产技术体系,实现规模化开发;从“农药残留控制技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控制技术、烟叶内源有害物质、转基因烟草的稳定性评价和安全性监测”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烟叶安全性监测技术体系和控制技术体系。 

  注重推广 提升转化水平 

  科技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发展,贵州省局(公司)以“重在转化、突出应用”为原则,不断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重大专项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广方面,随着“品种选育”重大专项取得突破,韭菜坪2号、南江3号等自育品种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3%增加到2011年的33%,并在2012年达到了50%。随着“特色烟叶开发”重大专项的破题,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得到稳步发展。贵州省余庆、威宁、天柱等地累计开发特色烟叶56万亩,收购烟叶169.7万担。2012年,贵州省实行调拨价格的基地单元增加3个,开发有机烟叶2.8万亩,试种晾晒烟245亩。 

  此外,贵州省局(公司)还不断加大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适用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贵州烟草商业从2004年致力于密集烤房散叶堆积烘烤技术研究,取得了3件发明专利、13件实用新型专利。2012年,全省散叶堆积烘烤比例达48.6%。为提高收购质量和效率,贵州烟草商业系统建立了专业分级和散叶收购技术体系,实现了流程再造,获得了1件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了2个地方标准,2012年推广比例超过28%。此外,复烤企业烟梗烟末废弃物汽化技术在锅炉中的应用,获得6件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通过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废弃物的处理和监管难题,实现了生物质能的有效利用;出口烟叶分级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解决了出口烟叶没有标准的问题,通过推广应用,增强了贵州烟叶在出口市场的竞争力。 

  在适用新技术推广方面,贵州烟草商业系统同样可圈可点。2012年,贵州省井窖式移栽比例达到43%,双行凹垄覆膜节水栽培比例23.4%、有机肥集中堆积发酵推广比例24%、优质烟叶生产管理示范比例34%,上部叶一次性砍烤比例72%…… 

  贵州省局(公司)认为,在转化、推广方面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他们以地市级局(公司)技术中心为主体、以县级局(分公司)技术推广站为主力,建立了一支技术娴熟、技能精湛的技术推广队伍。贵州省局(公司)定期开展分级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鉴定,通过带薪学习、内部培训、以师带徒、岗位锻炼、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提升素质、培养人才。目前,贵州省烟草商业系统共有各类技能人才1.2万人。其中,在基层从事烟草农业技术推广的农艺师197人,9378人获得职业技术证书,1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5人获“全国烟草行业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