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四川在线报道
剑阁县烤烟产业发展,数字会说话:
69万人就有农业人口61万人。
今年,剑阁县烟叶生产种植计划面积8万亩,产量任务20万担;实际种植7.3万亩,截止11月5日全面完成产量目标任务,跨入“20万担”新时代。产值达到2.23亿元,比去年增加1.1亿元,增长比例101%;实现税收6457万元,比去年增加2820万 元 ,增 长77.5%;产量比去年增加7.3万担,增长比例51.7%。
烟叶收购均价每公斤达20.82元,较去年高出3.95元,亩平收入达3800元,户均增收2.64万元。
数字分析:
7.3万亩的烟产业带动现代农业的剑阁“进化”模式
如果你认为如今的农民还在肩挑背磨,干着弯弯犁头水牯牛的传统农业,那在剑阁县你就真的错了。当今剑门雄关内外漫山尽是烤烟 “黄金甲”,7.3万亩烟地像一个巨大的“绿色工厂”,太阳是动能,天一亮烟苗如一地开动的机器,为烟农生产着利润。“现代烟草、生态烟叶、和谐烟区、幸福烟农”的“农”字头文章剑阁答卷渐入佳境。
3日,记者走进剑门山区采访,一条以现代烤烟厂业化发展的路子让人眼前一亮。60多岁的赵光现,是剑门关镇大房村一组人,他家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却年年都种5亩多烤烟,今年不算各种补贴已有1.6474万元收入了。是什么让烟农的愿景在土地上得到了“释放”?剑阁县烟办主任高峰告诉记者:“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全县烟区还建立烟叶种植‘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生产服务体系,降低烟农劳动强度,提高烟农收入。”剑阁形成全县烤烟大产业,使传统农业得到“进化”,兑变之旅令人神往,记者进行了进一步深入探索。据悉“两头工场化”指一头工场化育苗,一头工场化烘烤。
剑阁县普安镇剑坪育苗工场占地10亩,总投资400余万元,育苗能力25000盘,可供移栽烟叶3200亩。整个育苗工场由总控制室、操作车间和育苗大棚三部分组成。育苗大棚是整个育苗工场的心脏。“通过产业化育苗进入专业栽种,种是金管是银,烘烤才是聚宝盆”,该镇剑坪村村主任贾光明在谈及烟叶烘烤工场时眉飞色舞:“占地10亩,投资250余万元,给烟叶子‘镀金’,出炉后满棚尽戴‘黄金甲’。”烤烟工场由50座连片密集烤房组成,采用集中供热、智能控制、散叶烘烤等先进技术和烘烤模式,对采烤、分级、收购、调拨等流程进行高效整合,将原来多环节分散作业变成一条龙、一站式服务。“集中烤房比土烤房强多了,我们做工很方便,烤出来的烟叶颜色均匀,质量好啊!”烟农岳含武高兴地说。
“中间专业化”指机耕、栽培、植保、烘烤等中间环节都有专业化服务队帮助、指导。
首先土地集约成片:全县累计整理烟地1.2万亩,发展3000亩以上的乡镇和500亩以上的村。“我今年在园区内种植了35亩烤烟!”烟农刘友海说,因为他今年可以不用跑上跑下的种“梯田”了。
其次,该县烟叶生产基本实现统一供种、统一供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统一分级,促进主要烟叶技术标准化、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主要业务操作专业化,全面提高烟叶生产水平。近三年来,烟草行业累计投入4亿元以上,县财政配套投入2.3亿元。带动农民投入3.5亿元,在全县建立了1个物流中心、3个集中育苗工场等。2010年以前农户种植1亩烤烟总共需要42个劳动力,现在只需22个劳动力。目前剑阁县烟叶种植区域由26个乡镇扩大到55个,烤烟产业带动剑阁农业得到了根本“进化”。
数字分析:
高出3.95元的“红利”给烟农农民的剑阁“突围”路径
剑阁县汉阳镇流传着“要得富,把烟务”“要得经济上台阶,家家户户种烤烟”以及“要想收入翻一番,留好冬地是关键”等烤烟语录,有劳动能力的几乎都在种植烤烟,七、八十岁老人及小孩每天为种烟户齐烟、上棒等,每天也能赚取50到60元的收入。
汉阳镇二龙村四组的孙仲富今年种植30亩,今年烟叶提价20%后每公斤比往年高出3.95元,他不加各种补贴就已经纯赚10万元了。谈到收入,孙仲富说:“烟叶收入不错,比到外地打工还赚钱呢。”
是什么让烟农在剑阁的土地上就有“突围”解困的希望,甚至于比外出务工还强呢?“我们坚持让利于民放水养鱼,把政策的落脚点定在群众增收上,让群众得到真实惠!”剑阁县委书记向永东一语中的。
剑阁县将财政每年烟税收入的90%全部用于支持烟草产业发展。对乡镇按实现烟税的18%和超额部分按超产烟税的40%进行奖励,产量在4000担以上、5000担以上、万担以上的乡镇分别奖励5万、8万、10万元……如果烟叶确实因天灾或人祸没有收成,每亩也能获得近800元的赔偿。村民赵光现说:“种烤烟政策好效益也不错,我越种越高兴。”赵光现说种烤烟更是为了争取“烟水配套”政策。他站在院坝里指着门前3米余宽的水泥路说:“去年这个时候还是泥巴路,下个雨都没法出门赶场。”他说种烟后村上10余口山坪塘被整治好了,有3.5公里的水泥路,19个蓄水微水池,普改密烤房38间都修好了。
有了经济的杠杆,烟农由种“政治烟”到种“经济烟”,真正变要我种为我要种。甚至于出现了大量了“职业烟农”,村民管他们叫做“铁杆烟农”。
汉阳镇天桥村八组的杨玉民今年43岁,去年种植烤烟160亩,今年种植就达328亩。分别在该县涂山乡、公兴镇、高观乡等地种烟,已经突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不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是自己甩开膀子干。他整天骑着摩托车四处监督查看,他说他根据每个地方的优惠政策,土地、公路,劳动力等条件决定选择承包地方,“不能把大片弄的太集中,因为劳动力确实不好找。”如今的杨玉民已经开始选择政府提供的优惠“菜单”了。
烟叶面积大了后,杨玉民便请人管理。人们不仅会问杨玉民还是农民吗?在剑阁县的烤烟大产业中,杨玉民已经从普通农民的角色中突围出来了,由“黑领”变成了“蓝领”,并正朝着“白领”过渡。
据悉剑阁县种植50亩烟叶的农户有216户,80亩的有63户,100亩的有27户,200至300亩的有12户,300亩以上的有2户,职业烟农的大军正在崛起。
数字分析:
61万农民的致富“引擎”出现农村的剑阁“市场”化探索
“政府是烟农的后台,我们确保政策符合经济规律;剑阁全县是一个经济实体,我们和农民一起迎接市场挑战!”剑阁县县长陈勇说,政府已经成为农民撞市场的前哨,干部就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马达。
剑阁县种烟农民有 “谚语”:“种烟靠技巧,种好了是块宝,种不好是笼草。”剑阁县干部利刃悬背,确实和农民高度捆绑,唯恐烟贱伤农。
2006年,广元提出“大力发展广元烟叶,打造川北烤烟基地”。市委政府就非常重视剑阁县的烤烟发展,今年5月4日,市委书记马华亲自到剑阁现场指导并助农栽烟。剑阁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县委常委、副县长和县人大、县政协的联系领导为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烟叶生产领导小组,采取领导包片、部门包乡、乡村干部包户的办法,并纳入“一票否决”的目标任务进行严格考核,还将烤烟发展实绩与干部使用挂钩。去年因烟产没有发展好,4名干部还“烟下人下”,搞好烟叶,剑阁干部头悬梁,锥刺股。今年,截至目前全县超额完成了产量目标任务,这其中就体现了剑阁干部的“手艺”。该县烟叶生产领导小组田埂办公,烟地说法,一线指导群众生产。
烟草行业是烟农的靠山,烟农产出来的烟叶没有市场风险,让烟农种放心烟,培育了职业烟农,壮大了烟农队伍。从2006年以来,烟草行业投入4亿多元,涉及55个种烟乡镇和1.2万烟农,户均受益金额达3万多元,先后修建微水池2088口,整治山坪塘577口,修建烤房8521间,烘烤工场5处,标准化育苗工场2处,提灌站4座,机井10口,烟路540多公里,便民路7.6公里,沟渠109.5公里,铺设管网151公里,整治基本烟田6500亩,配套烟草农机具3103台,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2个,烟草示范新区1个。使全县烟叶生产基础实现质的提升,生产条件和发展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剑阁县汉阳镇今年栽种烟叶面积达历史之高,干部表示“不找做不成事的理由,只找做成事的办法”。该镇出资16万修建5间烤房,出资6万余元配套电力设施设备,出资10万余元整修村或入户道路。硬是实现了全镇烤烟产值超万担。
剑门关镇人大主席魏东生说,除了县委、政府组织的多次大型培训外,全镇村组大大小小的培训每年30多次;全镇干部必须都成为种烟的行家里手,成为种烟方面的“百科全书”。
烤烟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为此,烟草行业每年都注重技术培训力度,强化了科技意识。把技术培训作为烤烟生产的重点工作来抓。全年一般都要举办各类技术培训会100场以上,参训人员达到35000多人次以上,烟农参训率达到了90%以上;有效地推进烤烟生产的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供苗商品化,管理规范化,烟叶生产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烟农种烟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显著降低,烟叶质量和烟农收益大幅度提高。
为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和“阳光收购”,全县各烟叶收购点做好了预检预验收购,收购点定价员刘甫林说烟点真正做到了“验准级,称准称,计准价,服好务,维好权,收好烟”。不仅如此,乡镇干部潜伏”在卖烟队伍里时时监督企业收烟。乡镇还为售烟群众提供矿泉水、开水、防暑降温休息点和急救药品,让种烟农民感觉很开心和满意。群众纷纷表示:“种烟政策好,效益好,各级干部也用真心对待我们,不种烟就感觉跟不上形势啊!”
该县在千名干部下基层中,向干部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促进了烤烟产业的发展。宣传部干部王富民到该县柳沟镇长安村,自己首先承包10亩地种烟给群众看,收到好效果,也得到了省市的表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