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头镇特色产业的规模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建设。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8月4日,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界头镇永乐村烟农孙荣灿家里突然来了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正在他大感意外之时,外国人通过翻译向他解释了此番来由。
这几位外国客人是菲莫国际公司的专家,此次专程对合作项目的GAP管理进行评估。对于专家提出的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孙荣灿一一作了详细回答,并向他们展示了自家专用的农药保管箱。
带着满意的笑容,专家们离开了孙荣灿的家。
“界头项目区生态环境一流,田间卫生清洁无非烟杂物,烟株长势均匀,病虫害发生较少,完全符合GAP管理要求。”通过严格的现场评估与集体论证后,评估专家一致认为,界头烟区GAP管理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身处烟叶生产“翡翠玉石之地”,保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并未坐享大自然的馈赠。他们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推广绿色、清洁生产新方式,进一步提升烟叶内在品质、彰显烟叶自然本香。
“推进高黎贡山绿色生态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建设,关键在坚持‘大科技’理念。”保山市局(公司)局长(经理)周锋说,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他们充分借鉴最新技术成果,强化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完善服务推广体系,最终形成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机制灵活、支撑有力的绿色生态优质烟叶科技创新体系平台。
“这个体系包括四个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子系统。”他进一步介绍说,一是充分发挥省局(公司)科技处—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市局(公司)技术中心—基层技术推广站四级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优势。二是以西康河科技管理服务中心为依托,衔接科技研发与技术转化,构建科技管理服务系统。三是围绕发展战略目标协同、科技项目协同、烤烟生产协同等工作内容,建立工商研合作研发系统。四是积极加强与农业局、林业局、环保局等地方相关部门的合作,以项目为载体,完善基层地方合作系统。
以科技创新体系平台为支撑,保山市局(公司)瞄准减量化学肥料使用技术、减量化学农药使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天敌保护诱集带技术、禁用除草剂技术等七项绿色生态烟叶生产关键技术,着力进行突破。
如今,示范区建立了标准化三级病虫害测报站和两个测报点,实现烟蚜茧蜂100%覆盖烟田,设置粘黄板15万张、性诱剂1.3万个、杀虫灯400个、污染物投放箱900个,种植1500亩天敌诱集带,形成了立体化病虫害防治体系;通过科学实验与实践,开展测土施肥,增施有机肥、生物肥等,做到“定肥到田,定量到株”,构建了一整套适应绿色生态烟叶生产的“减肥增效”施肥技术方案;完善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全面推行GAP管理,制定非烟物质控制技术规程,加大对烟叶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力度。
“真没想到,不用打那么多农药,也能有这么好的收成!”指着眼前大片烟田,界头镇刘家寨村烟农赵孙胜高兴地说,今年他只打过一次农药。烟草公司的这些防治措施就像布起了一个天门阵,害虫来了就逃不掉。
有了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区内烟农们的生产习惯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如果是往年,这个时候赵孙胜都要拿出一天时间,把地里的农药瓶、药袋、地膜等杂物收拾干净,为即将开始的油菜播种做准备。今年就不用费这劲了。
“就是个顺手的事。”赵孙胜说,今年烟草公司在每块地的地头都放了个大箱子,集中处理这些有毒的东西。虽然开始感觉有些不习惯,但慢慢地就看到了这样做的好处。
烟农多年的耕作习惯根深蒂固,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据保山市局(公司)副经理孙艳萍介绍,他们首先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包片、包户、包环节,手把手、面对面、一对一地为烟农提供技术服务。其次,加大培训力度,先后开展集中培训76场,培训乡村干部、技术辅导员、烟农2.6万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9万份,有力保障了绿色生产技术落地生根。
“绿色生态优质烟叶生产的一个核心要求就是减少对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孙艳萍说,与2011年相比,今年示范区化肥施用量减少19%,农药施用量减少15%,有效提高了烟叶品质与安全性。
然而,对保山市局(公司)而言,追求绿色生产之路才刚刚开始。在云南省局(公司)指导下,他们又有了新规划——到2015年实现全市烟区100%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100%实行清洁灌溉、100%推行GAP管理、100%实施绿色烟叶标准化生产等10个100%,推动原料保障能力向更高水平迈进。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