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在育苗工场,根据烟站统一组织安排,烟农凭供苗凭证现场领取烟苗,实现100%集约化育苗和100%商品化供苗。
春来一片翠绿,夏至一片金黄。广东省南雄市已有300多年烟叶种植历史,生产的“金雄鹰”牌烟叶深受各大卷烟工业企业的欢迎。
2008年,南雄烟区申请成为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通过审批后,在广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指导下,南雄烟草人顺势而动,启动了标准化建设工作。2011年,南雄市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验收,获得“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荣誉称号。近日,记者走进南雄烟区,探寻他们的烟叶生产标准化之路。
转认识:标准化是撬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有力杠杆
“种烟还有标准?”最初听到烟草公司要推广烟叶生产标准化时,种了20多年烟叶的南雄市古市镇溪口村烟农卢建林怎么都不相信。可如今,聊起标准化,卢建林说得头头是道:“种烤烟,每个环节都有规矩。我们按烟草公司的标准来种,种出来的烟叶质量就是好,价钱就是高!”
对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认识,不仅是烟农,南雄烟草人也经历了从疑惑到确信的过程。“最初,‘标准化’这个词对我们来说,既神秘又遥远,只在专家那里听过。种地还能有标准?我们这些‘走田埂’的‘泥腿子’也能搞出标准体系?成千上万的烟农能按一套标准种烟?当时我们心里真是没有底。”南雄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生产收购科科长谢俊喜回忆说。
为转变观念,南雄市局(公司)组织烟叶工作人员去兄弟单位学习交流,并最终把他们心里的问号变成了感叹号。“看人家的烟田,千亩连片,烟叶长得真整齐!合作社统一植保、统一防治病虫害,效果就是好!照着标准做,烟叶质量好,烟农收入也高!”古市烟叶工作站站长叶军说。
南雄市局(公司)副总经理柯油松说:“我们认识到,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不只是一套技术标准体系那么简单,还必须有配套的管理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示范推广体系。”
南雄市局(公司)局长(总经理)尹本良把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看成是撬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有力杠杆,“烟叶标准化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途径,是提升烟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主要保证,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认识的不断深化让南雄烟草人意识到,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生产实际的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刻不容缓。
建标准:取经田埂地头,问计科研院所
如何保证制定的标准既符合当地生产实际,又能起到助推烟叶生产发展的长期效应?
2008年年初,启动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之后,南雄市局(公司)成立了由尹本良任组长的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首先围绕如何建立标准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并达成共识:制定标准就是把取得的成功经验、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去指导和规范烟叶生产。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南雄烟草走向田埂地头,虚心向烟农取经。“南雄烟区种烟历史悠久,烟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指导烟叶生产的‘金钥匙’。”南雄市局(公司)烟叶生产收购科标准管理员张丹丹介绍说。
以早花烟处理为例,南雄烟农在生产实践中很早形成了科学的“剥笋”(方言,即培育杈烟)方法。每年1月至2月,南雄进入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梅雨季节,烟苗容易早花,影响产量。烟农把花芽掐掉,留从上往下数第二片腋芽培育杈烟,就能减少早花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诸如此类许多来自于烟农生产实践的经验被纳入标准化体系。
在南雄烟草人看来,建立标准化体系,最重要的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为此,南雄市局(公司)一方面加快自有科研成果转化的步伐;另一方面把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广东烟草南雄科学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院所作为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的技术依托单位,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其中,《烤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优质多抗烤烟品种选育》等重要科技成果相继被转化成标准。
为提高优质烟叶保障能力,南雄市局(公司)将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与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和基地单元建设紧密结合,不断对标准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以彰显南雄浓香型烟叶风格特色为目标,以工业需求为导向,南雄市局(公司)与技术依托单位认真分析工业企业对烟叶质量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在提高烟叶成熟度,提高烟叶香气及纯净程度,提高烟叶含钾量等方面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和完善,针对不同工业企业形成了不同的烟叶质量风格特色标准。
“以前上部烟烘烤5~6天,现在按照专家的建议改为7天,中部和下部烟的烘烤时间也都延长了1天,这样烤出来的烟叶确实质量更好了,工业企业也更满意了。”水口烟站站长李应亮介绍说。
2008年年底,经过艰苦的努力和探索,《“金雄鹰”烤烟综合标准体系》初步成型,并于2009年试运行。经过多次修订和不断完善,2010年,以《“金雄鹰”烤烟原烟产品质量指标》为核心的《“金雄鹰”烤烟综合标准体系》最终形成。
抓落实:把“纸上的标准”转化为“田间地头的标准”
“起垄得起到20到30公分高,单垄55到60公分,水田每亩栽烟苗900到1050棵,旱坡地多栽些,每亩1000到1100棵……”别看现在提起烟叶种植标准,水口镇石庄村烟农邱万银张嘴就来,但在2008年以前,他种烟却是“跟着感觉走”。
邱万银的这种转变源于南雄市局(公司)的培训。
为了把“纸上的标准”转化为“田间地头的标准”,从2009年开始,南雄市局(公司)向烟农宣传和培训标准化技术体系。一方面,他们通过电视节目“金叶之路”和手机短信“烟讯通”向烟农宣传标准技术;另一方面,通过课堂理论学习、现场示范、烟农座谈等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为保证培训效果,他们制定了《烟叶标准化生产培训方案》,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次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截至2011年底,南雄市局(公司)共培训烟农11万余人次。另外,在烟叶生产的每个阶段,烟技员都分户包片到田间地头,对烟农进行现场指导。
为便于烟农学习,南雄市局(公司)还将烟叶生产各阶段的技术操作要求提炼出来,制作成一套《技术推广手册》发放给烟农。另外,还制作了印有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要求的挂历、贺卡等,赠送给烟农。烟区内形成了“人人学标准,人人自觉落实标准”的良好氛围。
为提高标准化技术的落实到位率,南雄市局(公司)引进并推行了烤烟生产GAP管理(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即“优质农业生产管理”),对烟农实行合同管理和户籍化管理。每年烟站与烟农签订《标准化技术落实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对烟农技术落实的情况进行考核。他们分播种、育苗、移栽覆膜、大田管理、采收烘烤、烟叶收购、仓储保管7个阶段,给烟农的技术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打分,通过公司—烟站—烟农三级考核机制,保证了考核的公正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按分值高低对烟农分类,分数高代表标准化技术落实的水平、烟叶交售信誉的等级高。得分高的烟农能优先得到烟用物资方面的补贴。这些举措大大激发了烟农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确保了各项技术标准的落实。
“我们现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一项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烟叶产区的可持续化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稳步推进、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都离不开标准化这个基础工作。因此,我们将以务求实效、追求卓越的精神持续推动标准化工作。”尹本良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