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文山消息 烤烟是云南省文山州经济支柱产业,烤烟生产直接关系到文山千家万户烟农生存和生活。连续四年的干旱造成了文山州许多地方生活生产用水的困难,使文山州继续维持生产活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面对如此巨大旱情的挑战,在烤烟生产过程的关键——移栽这个节点上,文山烟草人和文山州广大干部群众如何应对的?带着许多疑问记者专程来到文山州,来到烤烟移栽现场进行了走访。
打机井找水抗旱保移栽
郝副总调研文山烤烟抗旱移栽工作
两手抓 两手硬
5月3日,当记者来到文山州文山市开化镇高末村的一片烟地时已是下午两点,此时的日头猛辣,温度显示为37度,热浪一阵阵熏过脸庞。然而沿途两边放眼望去,我们仿佛置身于广阔的波涛之中,层层波浪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一浪接一浪的白光。这不是幻觉,这是文山州科学抗旱移栽推广的一项重要技术——地膜覆盖。
随行的文山市烟草分公司经理王茂发指着那一垄垄整齐的地膜感慨地说,州烟草公司要求全州地膜覆盖80%以上,因为文山市烟农以前没有盖地膜的生产习惯,开始感觉压力很大,现在看来不成任何问题。文山市烟区地膜覆盖全都在75%以上,有许多地方100%实施,让他感觉出乎意料。虽说是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为什么?王茂发由衷地说,市委政府、乡(镇)、村委会重视和宣传发动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落实地膜覆盖技术,由市委副书记任产业组组长,组织相关部门直接督察,落实烤烟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措施,政府奖惩分明有力度,使这项技术推广得以顺利进行。
王茂发对记者说,现在其实对烟草人来说心理压力很大,因为是第一年采取覆膜技术,对以后烟叶生产影响非常大,对烟农接受实施新技术积极性有直接的引导效果,所以必须移栽成活,移栽既要抓进度,又要保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移栽进度。质量和数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了高质量的成活率示范,以后烟农种烟就好办了。由于文山市烟区的条件各异,悬殊较大,所以他们根据实际条件有效地落实移栽措施。在条件成熟的区域,他们修缮了水源工程、水池、管道和小水窖,在移栽前全部把水灌满,条件困难些的地方则建简易蓄水池,按抗旱预案,保证移栽水源。从开化镇高末村到大井村一路,记者看见烟地的水池还有小水窖都装满了水。装满水的水池水窖仿佛是镶嵌在这片高原的颗颗珍珠,散发着熠熠光辉,为这片土地注入勃勃生机。
在高末村种了250亩的种烟大户马春的烟地里,马春正带领着30多人在浇水移栽。王茂发还放心不下他们是否按要求移栽,又再一次为马春他们做示范,强调要领,看到他们移栽符合要求才放心地起身离开,临走一再告诉马春就这样干,不用担心用水,肯定保证他们移栽用水。
当我们离开高末村来到马塘镇烟区的时候已经下午6点多,夕阳的余晖映照得马塘烟地一片鲜红。此时微风拂面,清凉了许多,恰是烟农移栽的好时间。果然看见热水村烟农正在忙碌地移栽。王茂发巡查了一垄垄移栽下去的秧苗,不时蹲下用手探进土里检查,看看浇水是否到位,还根据不同的土质告诉烟农移栽的不同要求,让记者也学习了解到了许多移栽知识和技术。他告诉记者,这些移栽的质量都不错,这也让他有信心和决心按州公司要求完成移栽工作任务。
在巡查到烟农何天亮家的烟田时,何天亮正在用水桶在简易蓄水池提水移栽,这片烟地离大水池较远,所以头天王茂发就在这片烟地边上挖了一条1300米的引水沟,准备接上管子引水到这一片烟地简易蓄水池。何天亮家种了18亩烤烟,他告诉王茂发准备明天请工全面移栽了,王茂发肯定地对何天亮夫妇说,放心,保证你们明天移栽有水用。
离开热水村到马塘镇天已经黑了,在镇上简单吃过晚饭,王茂发过来和我们道别,为了让烟农何天亮家明天移栽有水用,今天晚上他就要带人把引水管全部安装好。匆匆道别之后,王茂发经理的汽车在黑夜中又驶向了热水村烟田。
抗旱移栽烟苗长势良好
烤烟抗旱移栽工作现场会开到每村每寨每家每户
不一样的热度
5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文山州种植烤烟面积最大的砚山县。在路上条条横幅映入眼帘,红底白字写着“全力抗旱、科学抗旱、团结抗旱、艰苦抗旱,夺取烤烟抗旱生产全面胜利”,仿佛号角一般催人奋进。
当我们在路边停下,一侧的一片烟田四周彩旗飘扬,只看见红色消防车在田间移动,取水池旁,栽烟地里,到处是女干警的倩影、男干警的英姿。原来是砚山县公安系统干警在这里为当地群众移栽烤烟。在忙碌的现场,砚山县副县长兼公安局长田锐文告诉记者,这片地区是砚山县公安系统“四群”教育联系点,这一片有5000多亩烟田是砚山县公安系统挂钩联系移栽点,这一天出动了干警91人,11台拉水车,要在烤烟生产最关键的时候,帮助烟农完成移栽工作。这些平时在保一方平安中英勇无敌的干警,在烟地里干起农活来照样虎虎生风。现场的场景让记者感到了什么才叫全力和团结抗旱。在涉及百姓民生问题的时候,这里就会有各种不同部门不同角色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和广大烟农百姓一起,共克时坚。
此时的文山大地上,天是热的,地是热的,人心更是热的。那种壮观热烈的劳动场景在文山这块热土上随处可见。
下午记者来到砚山县平远镇平远街。只见这里道路两旁烟田连片望不到边,庄稼地里,栽秧的、浇水的、人山人海,田间路上,拉水车、老牛车、车水马龙,蓄水池旁,拖拉机、抽水机、争相唱鸣。在田间记者见到分管这一片的砚山县烟草分公司副经理兼平远烟站站长张治宏。这个理着小平头皮肤黝黑的汉子,看上去很精干同时也有些疲惫。这位站长介绍,平远烟站覆盖的范围包括平远镇和阿舍乡两个乡镇以及华侨、回龙两个农场,辖区有7024户烟农分布在24个村民委及社区,127个村民小组种植烤烟总面积8.4万亩,收购量23.15万担,占整个砚山县种植面积的56.1%,户均种烟面积就有12亩。在我们来到的平远街种植面积就达7.3万亩。平远烟站无论面积还是收购量是文山州最大的烟站,它的辐射作用和影响也不同一般,所以张治宏坦言,不敢有丝毫懈怠。在抗旱移栽季节,包括站长全站9个技术员和辖区内的19个科技组长和124个烟技员分别在辖区内不同地方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个叫李开周的技术员刚刚做完手术不久,现在脖子还缠着纱布在外头奔波,帮助指导烟农抗旱保移栽。
烈日下,记者顺便走进一户农家的烟田,这是平远镇大兴村民高登全家的,小伙子和母亲整理烟苗,看到记者来便停下了,记者问怎么停下啦?这对母子异口同声说了两个字“等水”。原来他们正在等父亲用拖拉机拉水过来。趁这个空挡记者蹲在地里和他们母子聊了起来,小伙子说家里总共5个人,弟弟妹妹在上学,一家收入主要就是烤烟,今年种了16亩,现在不敢栽,拉水车一时还跟不上来,他们要等水来,天太干热不然种下苗就晒死了。小伙子信心十足地说,只要有水,他们家三五天栽完没问题。此时烟田的气温高达38度,记者和栽烟的他们一样蹲在那里20分钟左右,只感觉脚下的鞋像是在慢慢烧起来,背上烫的发痛。
在蓄水池旁记者见到正在从拉水车上给蓄水池放水的司机谢永德,他说,平远街原来最大的丰收水库现在完全没水了,附近几辈人都没干过的大清塘水库现在也快见底了,他只有到地处红河州的中和营拉水,一天只能拉三趟左右,拉水取水的地方都排起了长队,非常紧。据了解平远镇有阿三龙、车白泥、莲花塘三个村需要到跨州到15公里外的中和营拉水。抗旱栽烟期间,烟草部门在平远镇每天都有47辆拉水大卡车,每车8方,昼夜拉水,白天供应栽烟,晚上为各水池水窖补水。
在偌大的平远镇烟地,扑面而来的都是火热,让你处处感受到的是热风热土热太阳,让人难忘的是热情热望热心肠。
拉水抗旱
拉水抗旱移栽
僰人村的“新马帮”
一阵阵马铃儿从不远处的山间传到我们的耳际,放眼望去,有二十几匹马负重在陡峭的大石山间蜿蜒前行。这一幕让人联想到了云南曾经的茶马古道,联想到在茶马古道上为了生存 艰难跋涉的“马帮”。带着好奇,记者决定朝着 “马帮”的方向赶去探个究竟。
驱车来到山脚,上山的路车辆无法行驶,只能下车徒步。好不容易追上了“马帮”队伍。只见他们一人牵着一匹马,马背上驮着一个特制的架子,架子的两边各装着2只白色的水桶,水桶上面印有“中国烟草”的标志和“烟草抗旱”的字样。
“大叔,你们这是去哪里呀?”
“我们要把水驼到山上栽烟。”
“这大石山里,水是从哪里来的?”
“是政府和烟草公司把水拉到水窖里,我们从水窖里边打出来的,这个水都是可以直接喝的”
在和他们走着边谈中得知这个“马帮”是邱北县六湾坡村的僰人,水桶是丘北县烟草部门免费提供的,每只桶的容量是25升,水是由当地镇政府和烟草部门组织运水车辆从十多公里外的库塘里拉到村子的水窖,再由村民用骡马把水拉到山上种烤烟。一人一马一趟能拉100公斤的水,从早到晚一天最多就能往返10趟,仅够栽一亩烤烟用。
邱北县双龙营镇六湾坡村处在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