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重庆南川:发展烤烟几多艰辛 烟农增收几多期望

2012年05月14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重庆日报》报道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重庆日报》报道

  从当初种烤烟的“惨淡经营”到现在成为“百亩大户”,韦纯军饱尝酸甜苦辣。

  事实上,在南川区三泉镇马嘴村,同韦纯军有相似经历和感受的人不在少数。

  几多艰辛

  1990年,当地政府挨家挨户发动乡亲们种烤烟,这让刚刚初中毕业、16岁的韦纯军与烤烟结下了不解之缘。韦家7口人,共种植了8亩烤烟,量不大,却把一家人累得够呛。

  “特别是采收环节,需要把烟叶烘干,然后交售,是最辛苦的时候。”韦纯军回忆,烘烤房是用泥巴砌的,空间不足10个平方米。烘烤时,把采收的烟叶放在自制的泥巴管子上,烧煤进行烘干。而烘烤常常是在最热的时候,空间狭小的烤房温度接近60℃,“只在里面待一会儿,就能感觉身上火辣辣的,好像被揭了一层皮”。

  烤烟烘干后,要背到乡场上卖给烟叶站。5公里山路,来回要走几个小时,连人带筐摔倒是常有的事,再加上排队等候的时间,一去就是一整天。一个夏天,要反复跑上近十回。

  如此辛苦,挣的钱却不多。“1亩地约产100斤烟叶,收购均价每斤2元左右,因此1亩地的毛收入才200元。”韦纯军说,干了几年,迟迟不见起色,他只好南下福建打工,一去便是十多年。

  2009年,为了照顾父母和小孩,韦纯军回到了家乡。此时,马嘴村已着手培育烤烟种植大户,镇上和烟草公司也有“235”优惠政策(种1亩烤烟补贴20元,规范化移栽1亩补贴30元,烘烤1亩补贴50元)。韦纯军决定再搏一次。

  他先是帮其他人种植,重温各项技术,然后于今年流转土地,成立了烤烟专业合作社,“管辖”烤烟面积达到了400亩,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烤烟种植带头人。

  几多坚守

  马嘴村大部分地方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上,是种植烤烟的好地方。当时,烟草公司和当地政府也是基于这个考虑,才鼓励村民发展烤烟。

  “不管怎么说,比种粮收入还是要高一些。”马嘴村委会主任辜登友说,因而当村里发动大家种植时,一窝蜂地上了不少,结果产量过剩,烟草站收不了这么多,最低等级的收购价每斤甚至只有8分钱。

  如此一来,同韦纯军一样,大部分人纷纷外出打工,但也有少量村民选择坚守。

  马嘴村三社村民尹显其种植烤烟有十多年了,中间除父亲去世的2005年外,从未间断。他的坚持获得了回报过去,尹显其不知道要在移植前裹上肥球,也没有地膜和防虫的常识,烤烟苗存活率很低,再加上收购价不高,8亩多烤烟总收入才五六千元;现在,平均收购价能达到9元/斤,产量也维持在250斤左右,因而亩收入有2000多元,今年他种了15亩烤烟,预计能收入3万元。

  同尹显其相似,马嘴村二社社长韦会定种烤烟已有20年,从当年的几亩发展到如今的150亩,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目前,马嘴村烤烟种植面积约1280亩,涉及20多家农户,其中有5-6户种了上百亩,另有20余户,种植面积也多在15亩以上。

  三泉烟叶站技术员王寿喜告诉记者,只有规模化生产,才有利于推广机械化作业。因此,烟叶站不仅培训防虫技术,还提供大棚育苗、剪叶机等服务,目的便是为了培育大户。

  几多期望

  然而,仅是培育大户、提倡规模化生产还是不够的。

  三泉镇调研员李兴利告诉记者,保护和增加烟农利益,还应该多想办法,“特别是现在发展大户,规模上去了,风险也加大了。”

  去年,三泉镇观音村烤烟大户陈仕友种植了约150亩,但由于遭受旱灾,投入的8万元血本无归。虽然烟叶站想办法为其调苗,并发放3万多元灾情补助,但惨痛的经历无疑让陈仕友心有余悸。

  “身为龙头企业,烟草公司应该考虑为烤烟基地完善基础设施,修建灌溉渠、排洪沟、蓄水池和必要的道路。”李兴利建议。

  此外,烟叶分为40多个等级,其不同等级间收购价差非常大,“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和烟叶站给予更细心的技术指导,帮助烟农种出高等级烟叶,从而提高收入。”李兴利最后表示。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