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评论 > 正文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领跑者——罗平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纪实

2012年12月28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
A+ A

  烟草在线专稿  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罗平人用心血和智慧写下壮美诗行,用激情和担当刻下时代坐标。2012年,罗平县被列为全国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试点县,在推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道路上继续领跑,如今已是嘉穗盈车、佳绩满篇。2012年,全县种植烟叶27.35万亩,收购烤烟79.42万担(含丰产烟叶4.42万担)完成计划收购量的105.89%,同比增4.63万担。烟农户均收入24260元,均价21.8元/公斤,同比增3.19元/公斤,烟叶生产再创历史新高。     

                                                    
  大手笔描绘宏伟蓝图
 
  进入到云南省罗平县境内,沿着江召公路继续前行就是罗平2万亩连片烟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没有三里无平地的“坎坷”,也没有地下溶洞、地上石灰岩的“缺陷”。“地平、路通、连片、成规模”。敢为人先的罗平人,以烟叶规模化种植为目标,开展土地整理,为生产方式现代化提供土地条件基础,用大手笔描绘宏伟蓝图。

罗平烟区

  去除地埂,孤石就地填埋,平整局部,连小成大。“规范化整理”的罗平模式给这片希望的田野带来巨大变化。按照“清老埂、取耕作层、清除孤石、平整层整平、耕作层回填”五道施工工序,变山丘中坡地为梯台地、变零散平坡地为大块平坡地、变不规则缓坡地为规则缓坡地,共清除老埂4800道、收集熟土422.63万方、平整耕作层532.36万方、开挖石方20.89万方、回填熟土422.63万方、垒筑地埂11.45万方。通过土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1000多亩。2012年被整理的5.25万亩土地,零散平坡地改为大块平坡地1.99万亩,占37.9%;不规则缓坡地改为规则缓坡地2.78万亩,占52.9%;山丘中坡地改为梯台地0.48万亩,占9.2%。“标准化操作”从工厂走进了烟田,罗平人从真正意义上兑现了“烟田是第一生产车间”的生产承诺。

  大规模的土地整理

  罗平人用大手笔描绘宏伟蓝图,发展模式创新一个接着一个,土地流转模式的确立就是其中之一。即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推行烟农自发租赁或置换土地、村委会协商流转及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让低产低效、闲置无产等众多小户的土地集中到了有实力、有专业技术、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大户手中,烟农小户收租、大户赚钱,行业得到提升发展。2012年,通过有效流转土地1.6万亩,带动5.25万亩土地整理,实现连片种植最小规模为230亩。依靠土地流转、以土地整理为突破口,实现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最大价值,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华丽变身为规模化的现代农业。

  罗平人站在高起点上,用大手笔开展烟水、机耕路、烤房、防雹网点、农机具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012年,全县建设输水管道9.95千米,排水渠2.57千米;建设幸福渠水源东干渠工程34.71千米,2000立方米以上水池22个,连接管网10.72千米,新建密集烤房1100座。进一步打牢了烤烟生产基础,保持了烟叶生产规模的稳定发展,巩固提升全国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试点县的带头示范作用。
    
  农业机械的全程覆盖
 
  王海云,益民机械合作社农机操作手。他驾驶3米多高的油菜籽收割机打头阵,移栽机紧跟其后。从5至10月,他朝九晚六天天都在田里忙活着。这个季节,是他最忙的时候。从收割油菜到移栽烟苗;从抗旱喷灌到中耕管理……以前,移栽烟苗每亩烟田需要1.5个用工;现在,采用机械化只需要0.3个用工。仅占原有用工的20%。而这仅仅是罗平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八大环节中的一个。

  李国梁,新寨村烟农。他正驾驶微耕机对自家的烟地进行重新整理,准备播种小春作物。李国梁交口称赞:“这小铁牛可好了!耕牛一天仅犁两亩地,小铁牛一天能耕到6亩左右,并且质量比牛犁的要好得多,还不用喂草,不用饲养,可省心了!”在罗平像李国梁这样使用机械种庄稼的烟农为数不少。尝到了使用机械省心省时的甜头,绝大部分烟农都把家里的耕牛换成了铁牛。

  刘瑞,罗雄镇种烟大户。他眼睛紧盯着自家烟田里正进行培土作业的“铁牛”。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不到一个半小时,一亩烟田的培土作业就全部完成,培土后的烟田垄体饱满、垄面整齐、高度统一。刘瑞高兴地说:“我种了308亩烤烟。如果中耕管理都用人工,工钱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用了这个机器后,省工省时多了。”

  王海云、李国梁、刘瑞的故事只是罗平推广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缩影。得益于罗平推广的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烟农们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基本上都是坐在农用机上操作,劳动效率可以达到以一抵十,甚至是以一抵百。整个过程下来,完全实现了国家局局长姜成康提出的将烟叶生产亩均用工控制在15个以内的要求。

  推广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烟农“减工、降本、增效”目标的最有力手段和最有效措施,特别是在整地理墒、移栽、采摘等一些劳动强度大、用工多的环节,实现“增机、减人、增收”的转变,减工降本增效效果十分明显。经初步测算,与传统烟叶生产相比,2012年亩均机械减工12.2个,每个工价按60元计,可减少亩均用工成本732元,扣除支付机械作业服务费用亩均364元,实际每亩机械减工增效368元。

  2012年,罗平在育苗、耕整地、植保3个方面实现100%机械化作业覆盖率;在移栽、覆膜、中耕培土3个方面实现50%机械化作业覆盖率;在采收和编烟环节2个方面实现10%机械化作业覆盖率。机械化作业覆盖率大幅度的提升,充分展示了罗平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成就。优异的成绩彰显了罗平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在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的成功。

                  机械移栽

                   机械采收
 
  在推进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罗平探索出一条“买得起、用得上、推得开、管得好、有效益”的新路子,按照农机生产全过程、全覆盖的要求,全县购置农机保有量达2150台(套)。结合烤烟种植面积、机械化作业目标、单机作业效率、作业时限、保有量等指标,规划2012至2014年配置烟草农机11094台(套),努力实现育苗、整地理墒、移栽、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封顶、采摘、编烟、烘烤等烟叶生产各环节机械化作业。
 
    找到解开“三个环节”的金钥匙
 
  实现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不仅仅是要改变以往的落后生产方式,更重要的是同时解决“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先进生产方式”三个环节的关联问题。所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字——人。勇于探索的罗平人找到了解开这“三个环节”的金钥匙: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此措施是在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先进生产力配套问题中的创新之举。

烟农喜获丰收

  2011年3月,罗雄镇“双囍”综合型烟农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幸多禄村516户农户为其成员,他们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把1807亩土地交由合作社集中经营。合作社选举产生理事会,建立按股份分红的分配机制。全社共设置6万股,社员土地折算成人民币入股,50元为一股,每亩土地按500元标准计算成10股。烤烟全部交售完毕后,总收入扣除生产开支,实行按股分红。

  社员们对合作社很满意:社里能人多,有主心骨,服气;社里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也能说得上话,感觉土地还在自己手里,放心;社里的收益清清楚楚,按股份分红,家庭收入很快上去,高兴。

  在罗雄镇羊者窝村连片种植的烟田里,农民李老解正在自家地里采摘烟叶,但他此时的身份并不是这块承包地的主人,而是在给租赁他家土地的罗雄镇烤烟生产合作社“打工”。2011年,他以一年每亩1400元租金的“地价”,将自家的承包地租出4.6亩给罗雄镇烤烟生产合作社种植烤烟。2012年,又以每亩1300元的地租将剩下的5.4亩地也租了出去。这样,李老解家一年仅地租就能收入13460元,加上他在合作社打工收入的近万元,一年的纯收入就有2万余元。

  按时上下班,每月拿工资,原来的农民变成了农业工人。从育苗到分级扎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少人手,这些工人都是周边的农民。对于罗平的烟农来说,和李老解一样,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前是为自己种地,现在是给合作社打工,与早些年相比,他们不担任何风险就得到了实惠。许多舍下亲人外出打工的村民陆续回来村里,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越来越好,村里新建房也越来越多。

  益民农机合作社社员平均年龄在33岁左右,为当地农村的青壮劳动力。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曾经的进城务工经历开阔了眼界。他们不用再像祖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也不用再像自己父辈那样背井离乡、远赴陌生城市艰难谋生。他们将土地流转入社,自己留下作名农机操作手,当上了现代农业工人,给自己的土地打工。农忙时节上班,按时领工资。在父母面前尽孝道,在儿女面前尽父母之职,共享天伦,走上了一条不离乡的致富路。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