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聚焦 > 正文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研究

2014年03月17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张耀文、杨彪、杜小引
A+ A

  烟草在线专稿  提要:本文通过批露当今社会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表现形式,分析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对策,即端正权力意识、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监督制约、健全惩处机制。

  关键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研究

  什么是特权?来看两个例子:

  2010年8月27日,黑龙江漠河县政府书函给南航黑龙江分公司,要求给漠河县官员免费从经济舱升坐头等舱,并享“高端旅客”待遇,且可根据自己方便的时间登机;2011年5月8日,海航执飞宁波至北京的两次航班均“被迫”延误,本应后起飞的航班却因一位“重量级领导”的登机而未按“先来后到”的原则提前起飞。

  这是怎么回事呢?乘飞机的背后,到底揭示了一个怎样的思想和现象?换言之,乘飞机,“乘”什么?(搭)乘“特权”。“飞”什么?飞“扬跋扈”。

  什么原因使然呢?特权思想。领导吃用一律是公家的,出行一定是有警车开道的,房子一定是低于市场价的,出了事一定会先走的,死了一定是因公牺牲的。在“特权”的庇护下,领导是“超级公民”,可以置法规于不顾,可以把自己的权利对外出租,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然而事实证明,只有埋葬了“无法无天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走向成熟。为此,从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一文开始,到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再到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公报,都明确指出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一、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在当今中国的表现形式

  那么“特权”是什么?当今中国,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有怎样的表现形态?在领导者的“权力清单”上,到底还有哪些、有多少是带“特”或藏“特”的?在诸如“非科级干部勿入内就餐”、亮有领导身份的车牌等“特权标签”下又涵盖着怎样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如何剖析挖掘,使之“展‘特’示众”并“晾晒”出来呢?

  所谓“特权”,也即特殊的权利,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公权”,是一种应该能够“一日三省吾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人民服务的权力,然而由于权力寻租,公权私用、公权滥用,遂使“公权”成为个别人手中的“特权”。从唯物辩证法看,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国家,都有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存在,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也必定不同。当今社会,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一)权大于法,高高在上。有的领导干部“唯我独尊”,一把手,成了一“霸”手,容不得别人批评和提反对意见,重大事项不经集体研究,或经集体研究,但在意见严重分歧时搞“领导个人说了算”。孔子所谓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那么“公”哪里去了?缘何遭遇“雪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又是给谁说的?近年网络曝光的太原市公安局原局长李亚力之子李正源光天化日之下醉酒驾车殴打执法交警,李亚力为使儿子逃脱罪责,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干预现场执法,软禁被打民警,销毁其子打人和醉驾罪证;广东省雷州市副市长陈汉枢“不能盲目相信法院”的言论,这些又是在为谁“立心”?为谁“立道”?为谁“开太平”?事实上,为己为私而已。

  (二)好大喜功,以权谋私。有的领导干部不经认真分析、科学决策,脱离实际,凭“长官意志”盲目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抓工,不抓商,只抓表面光”,结果如何呢?多少“民心”工程为赶工期、出政绩而“光荣献身”。怎么回事?难道我们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存在于典籍之中吗?有的干脆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向相关部门、单位或者有关人员以指定、授意、暗示等方式提出要求,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或者干扰正常监管、执法活动;有的违规干预和插手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等。结果又如何呢?权贵主义滋生。那么我们的“义之所在,不倾于权”的文化本心哪里去了?近年来引发公众质疑的“火箭提拔”,究竟伤了何所人之心?

  (三)作风漂浮,不负责任。有的领导干部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冷、硬、横、推”,出现“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换言之,人民的“公仆”成了人民的“老爷”;再者,有的领导干部不深入实际调研,下基层走马观花,不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下指示作决定不切实际;有的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上麻木决断,如城镇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征用、国有和集体资产的管理和处理等方面,不向群众公开,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搞强行命令;有的作风霸道,对待下级和群众态度言辞生硬、蛮横。

  (四)以公肥私,奢侈浪费。十八届中央领导班子连发多道禁令,严禁公款吃喝,严控公务接待,公款吃喝风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财务制度尚待完善、部分官员“吃喝”心态难消等原因,顶风“吃喝”现象仍然存在,且手法愈加隐蔽。2013年12月,中纪委通报黑龙江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公款消费,大量饮酒并造成陪酒人员“一死一伤”;陕西省宁陕县副县长叶庆春违规办理审批手续公款出国旅游;中粮肉食投资公司用公款给中粮集团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送中秋节礼等问题。由此试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怎么就俨然缺乏一种当代性解读?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些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形成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原因分析

  消除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必须梳理“病因”,也即问“权”哪得“特”如许?是什么造就了领导干部的特权思想?他们的这种“最惠‘民’待遇”到底从何而来?是什么让“公权”变为“特权”?其间又有怎样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背景?

  (一)权力过分集中是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产生的根源。在政治体制上,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领导权力过分集中,权力掌握者只要品行修养不到位,个人意志就会无限放大,甚至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谋取个人私利的特权。

  (二)制度不健全是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滋生的条件。有的热点、难点问题存在已久,但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仍然存在制度空白。有的制度只有原则性规定,缺少具体实施措施,可操作性较弱。如“三公经费”制度,《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三公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定期公布。但如何公布、公布哪些具体事项、不按规定怎么办等,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三)心存侥幸是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发展的关键。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存在“被查出来的是极少数,大多数以教育为主”的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得罪人,做得隐密,不要太过分,就不会有事。被查到的也只是认为自己命不好,碰到了风口浪尖上,自认倒霉,而没有真正从党纪国法上认真反思自己。

  (四)监督不到位是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蔓延的诱因。特权每时每刻都在力求摆脱监督制约,以便毫无限制地行使手中的权力。加上特权的“隐性化”趋势及“人情文化”、“熟人社会”的影响,加之目前监督体制乏力,使得“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的现象仍然存在。

  (五)惩处不严是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存在的症结。特权游离于法度之外,有的暂时缺乏具体的定性量纪标准;有的即使有规定,但惩处力度不够,让搞特权的人“得远大于失”,导致其心存侥幸、肆意妄为。

  三、消除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对策

  针对上述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所表现的各种形态和问题,如何挤干“特权”的水分,将“反特”作为纵深廉政反腐的突破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未来在反腐倡廉,消除特权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哪些“弹药”可投?

  (一)端正权力意识

  就是提高领导干部的品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所谓权力观,是指领导干部对如何行使自己职权范围内权力的认识和看法。从根本上讲,我们党的权力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

  那么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要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呢?

  首先,模范履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加强反腐倡廉教育,通过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和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习贯彻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等多种形式教育,牢固树立党员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理念,做到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其次,要正确对待个人利益。除了享受政策和法律规定的职权和利益外,领导干部不能以任何形式谋取私利;最后,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以身作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