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正文

黄鹤楼1916:指尖上的世纪长歌

2013年06月07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嘉禾
A+ A

  烟草在线专稿  当冰冷的机器轰鸣取代温暖的十指如飞,大工业时代使许多便利成为可能。标准化生产极大地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接踵而来的是产品个性的泯灭。面对不可避免的产品同质化,人们更加怀念那些手工制造的产品。无论是巧夺天工,还是精雕细刻,虽然传统手艺因机械化大潮的强力裹挟而日渐沦落,然而“慢工出细活”的生产方式从未失去人们应有的敬意。1916•黄鹤楼,坚持手工制作、精益生产,始终诚心诚行,演绎出指尖上的世纪长歌。

  火于春天的《西游》:可贵的不是现代,而是诚意

  “迟日江山丽,春风百草香”,这是春天温暖的乐章奏响。“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春天绚烂的尾声绕梁。春天绿意盎然,春天万紫千红,春天盛满希望,春天满溢生机,……春天的故事,满载着春天的梦想。

  有人说,中国有两种与春天有关的现象,因为涉及面大,参与人多,可称奇观,一是春运,二是春晚,分别对应回家和居家两种不同的行动指向和心理状态。每个在外的人在岁末总会有一丝期待或者遗憾,不管回家与否,返乡的列车总是在思乡的梦里隐隐作响;每个在家的人在岁末总会觉得喜庆或者温馨,不管收获几何,合家团圆共迎新春最是热闹不过。

  过春节看春晚,成为理所当然的消遣。春晚植根传统,规模大、传播广,影响多,在传统节日盛大开演,万众瞩目,必须好戏连台。媒体笑谈春晚年年失败年年搞,传达出虽然毁誉参半,又不得不为的尴尬。一方面需求旺盛、收视密集,一方面技术日进、物资颇丰,为什么难孚众望?值得深思。观众多元、众口难调的解释恐怕难以服众。这个春天,26年前的《西游记》春晚再登荧屏,引爆网络,也许能够提供转变的契机。

  1987年春节期间,《西游记》剧组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台名为“齐天乐”的春晚,成为当年除夕夜央视春晚后又一场备受关注的晚会。许多人诧异现在许多热词都可以在这台春晚中找到用武之地,穿越、混搭、嬉皮、COSPLAY,应有尽有。神佛妖魔同台亮相,唐僧师傅联袂主持。央视体育中心孙立平导演晚会并用奥运体解说,语气严肃,语句雷人,网友戏言:“原来孙老师当年就是潮人呀!”

  《西游记》1982年8月试拍,1988年上映,制作过程长达6年。由于拍摄速度赶不上观众的期望,剧组在1987年春节期间打造了这台春晚。见惯科技猛兽的“网络鬼才”马伯庸给予盛赞,称“一边看一边流泪,这都是童年呐。这种规模和级别的同人大作,可实在是太宝贵了!”晚会没有太多大腕和高科技的声光电,但创意、诚意、情怀感动了大家,网友纷纷表示此台神晚会穿越26年“秒杀一切春晚”。

  虽然晚会的舞美、灯光、特效等硬件方面无法比肩现代,但轰动网络,自有道理:一则沾光于回忆,许多人童年正值《西游记》上映,容易爱屋及乌;二则受惠于诚意,整台晚会由《西游记》剧组倾情出演,欢乐发自肺腑;三则爆红于不满意,技术物质等硬件层面随时代不断进步,电视剧制作却快而多,泥沙俱下,缺少坚持,缺少打磨,缺少经典。

  “齐天乐”春晚红在这个春天,从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可贵的不是现代,而是诚意;任何“摩登”总是会过时,诚心诚行才是处事之本。

  在烟草行业,也能找到类似的例子。1916•黄鹤楼延续南洋梦想,坚持手工生产,以当代智慧实现前人创见,梦想终成现实,经典焕发光彩。

  源于东方的思考:用指尖融化冰雪,唤醒生命

  前工业时代,农业经济支撑下的传统中国社会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由于缺少技术设备等硬件支撑,五行八作从业者在技巧工艺艺等软件上精益求精,煞费苦心。知识积累与技艺提升随岁月变迁造成两种结果:一是锻炼出大批技艺精湛的手艺人,二是涌现出令人惊愕巧夺天工的难以计数的杰作。

  大工业时代,产品生产周期极大缩短。和人们的生活节奏相适应,无数产品在机器轰鸣中批量面世,一样的光泽,一样的棱角,一样的脸孔,一样的身形,标准化生产让许多产品越来越成为一种产品,追求共性,摒弃个性,按部就班地走入寻常百姓家,千人一味毫无二致。人们感受科技速度的同时,不免有冰冷之憾——每个人的体验是如此相同,产品的温度无从谈起。

  捏泥人,做糖人,制弓箭,织云锦,庙会上看到,电视上看到,资料片里看到,寻常却是难得一见。倒是经常在报上见到工艺大师苦苦寻求传人免费传授,以免手艺及身而亡,成为绝响,遗憾的是总是无人应征……传统手工艺日趋式微不代表手工艺的没落,也许主要的原因在于变化的时代转移了人们的关注点,与此同时,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无福消受费时费工的产品。尽管如此,慢工出细活,细节的周到把握和精准控制从来未曾失去人们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尊敬。

  制作艰难如彼,手工之美如此,让人惊叹;手工之美如彼,手艺沦落如此,让人扼腕。当手指的灵巧被机器的转动取代,手指的感觉被机器的冷漠替换,产品的温度就荡然无存。如果一个人习惯于机器化的产品,那么迟早会过上机器化的生活。拿着手机、动着鼠标,所谓的人工智能越来越像机器生存。

  旅游的人们喜欢用拍照,轻易地让快门的声音飘荡在各种景点,回去传在网上,放在桌上,挂在嘴上,却很难说印到了心上。没有交流、没有认识,怎么能算到过一个地方?习惯了用眼睛去接受事物,其实更重要的是用触觉。拍到一棵树和看到一棵树不一样,看到一棵树又和摸到一棵树不一样。触碰、聆听、深呼吸才能缩短距离,真切地感觉这个世界。

  手工制造的1916,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产品的温度。从原料拣选到烟支封存,每一支烟背后,都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将近一百年前,简氏兄弟开办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礼聘玻利维亚配方师精心根据国人口味量身打造传奇配方。当时名流品吸,交口称赞:再尝他烟,味同嚼蜡,“南洋烟魁壹号”由此得名。穿越一个世纪的风云,再获新生,是为1916•黄鹤楼。

  对于1916•黄鹤楼,“首创年份烟”不足以概括其特质。最核心的精神在于,1916体现出东方式的思考:有创造,也有传承,产品命名上慎终追远,生产制造上向传统致敬。

  精品总是少数,双手演绎传奇。当灵巧的指尖拂去岁月的尘埃,冰消雪融,必将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春天里,芳菲满眼,生机无限。

  红于长期的坚守:锤炼工序刚性,发挥生产柔性

  铜钱,外圆内方,孔径狭窄。一手拿铜钱,一手倒油,油过,铜钱不污,需要技术。

  白灰,沾在鼻尖,难以抖落。双手拿巨斧,极力一劈,灰落,鼻尖不伤,需要本事。

  “熟能生巧”和“运斤成风”,两个故事,一个道理。从来没有一蹴而就,高手不仅是练成的,也是造成的,成为一个高手,成为一个创造不凡的企业,既需要耐心,也需要配合。

  聚元号弓箭200多道工序,瑞士军刀306道工序,而湖北中烟对“黄鹤楼”实行定点专线生产,整个制作过程多达371道工序。以全叶精选、柔性风选、木桶增香等为代表的371道工序,保证了淡雅香的独特风格。1916•黄鹤楼同样历经层层管控,成为淡雅香品类的当之无愧的杰出之作。

  371道工序,通过千锤百炼,在长久的岁月中不断试验调整改进积累而成。任何一道工序的缺失,都可能造成淡雅香风格的遗憾。生产过程严格按照工序标准操作,精准控制,工序刚性得到很好的保障。全叶精选、小锅小炒、木桶增香等手工操作环节,尤其注重质量控制。

  在选叶车间,经过选拔后的烟叶,喂料前叶带梗比重控制在0.5%以下,加香精度达到了99.99%。这为“黄鹤楼”卷烟淡雅香风格的突出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1916的全叶精选让机器相形见绌,只有通过人工拣择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200:1的拣选比例,优中选优,确保了1916的配方原料地道纯粹,为一流品质打下良好根基。

  小锅小炒与饮食烹调异曲同工,湖北中烟总经理彭明权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传统大锅炒菜,将青椒和牛肉一起下锅,等青椒熟了,牛肉还没熟;而小锅小炒,则是将牛肉炒成七成熟,然后再放入青椒同炒。这样,青椒牛肉都会熟得恰到好处,菜香味美。”烟丝经过小锅小炒,分组更加精细,加工更加细腻,原料损耗降得更低,烟草本香也就更为突出。

  木桶增香从葡萄酒贮存中获取灵感,选用特制木桶,将烟丝放入、密封,在固定的周期内、恒定的温湿度环境下进行醇化,烟丝经过复杂的微生物变化后,品质得到提升,淡雅烟香更加醇厚稳定。

  严格遵循工艺要求,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精益生产,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实现智能生产,构成1916柔性生产的重要组成。从南洋时代民族卷烟工业起步开始,湖北中烟开启将近百年的资源积累,无论是工艺,还是技术,抑或人才,均具备了雄厚的积淀。厚积薄发,奇迹由此创造。

  2004年,1916•黄鹤楼甫一面世,即赢得满堂喝彩。产量有限,投放不久,商品告罄。金黄烟嘴与白色水松纸映衬,感官效果明显。一包烟融十三项专利技术于一体,扩大了人们对卷烟的想象。精心挑选的烟叶,经典的升级配方,神秘与稀缺让新生的高档卷烟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众多的消费者面前,眼前一亮、众口一词、满城竞说……构成烟草行业当年最火爆的事件。高档卷烟的标杆形象给业界的烟包开发以众多启示,直接影响了行业高档卷烟的开发进程。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指尖上的1916,一路走来,演绎一个世纪的壮美长歌。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