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不同时期开发不同系列的“双喜”产品时,都对香气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其所有的技术研发与技术集成,多是依据对卷烟产品“香气”的贡献度来进行评价、筛选、组合的。可以说,广东中烟在技术研发上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次“寻香之旅”。
传承创新
这里不得不提广东中烟的三代产品技术平台。“打造‘双喜’三代产品技术平台,其实质就是不断的传承创新。”广东中烟技术中心总配方师邵干辉说。
广东中烟地处海滨大省广东,在这里落地生根的“双喜”也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由于广东本身不是烟叶大省,广东中烟在使用原料时更加开放、广泛和灵活。配方人员通过对不同地区、品种、部位烟叶采取不同加工处理技术,加强加香加料研制,使“双喜”形成了独特的“高香气”产品风格。
曾几何时,“双喜”之香似乎只有广东人买账,一度足不出省;今天,多元化舒适口味的“双喜”跨过长江、飞跃黄河,广受全国消费者青睐。
从广东口味到全国甚至国际口味,“双喜”走过一条持续上升的技术创新之路。
广东中烟成立以前,“双喜”大量使用上部烟叶和浓香型烟叶,保证了香气的浓郁和丰富。这个时期,以传统“双喜”为代表的产品确立了区域性强势品牌的地位。
区域性品牌如何走向全国?口味必须具有广泛性。2004年,第二代“醇香”技术平台应运而生。
广东中烟人运用多区域纵向配方技术和多元调香技术、液态原料技术等,“醇香”口味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增强了。与此同时,烟叶加工和配方技术臻于成熟,多区域、多品种、多部位的烟叶实现了和谐配比,进一步拓宽了烟叶的使用范围,突破了原料资源的瓶颈。“双喜”(经典醇香)和“双喜”(经典1906)等产品成为市场的主力军,目标消费群体从珠三角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地区。
2007年,“双喜”跨入了第三代技术平台的建设阶段。该平台通过现代复合配方技术、功能性再造烟叶技术等,成功塑造了“低焦油、低危害、高香气、高品质”的品牌风格。以“双喜”(珍藏)、“双喜”(逸品)、“双喜”(盛世)等为代表的产品大举向全国大市场进军。
“双喜”技术平台演进的特点是“随需而动、传承升级”,它是致力于满足需求、引导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围绕消费需求进行技术集成和动态优化。每一代技术平台都是一个技术组合,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风格去组合,使“双喜”的技术应用具有综合性、兼容性、可扩展性的特点。
“这种多元组合的技术平台,很好地适应了多元化市场需求,为品牌扩张和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邵干辉说。
目前,广东中烟正构思搭建第四代技术平台,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为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而努力。
顺“市”而为
纵观“双喜”品牌发展和技术平台演变之路,可以得出结论:市场需求是“双喜”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
近年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广东中烟更加重视加强对市场的研究,科技创新追求顺“市”而为。“技术中心着力加强卷烟消费行为分析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市场测试网络,提高了市场测试水平,增强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贴近性。”技术中心主任许光介绍。
广东中烟技术中心着力完善市场研究体系测试网络,建立了由51名消费者组成的产品测试队伍,开展线上和线下产品测试活动,为产品研发和改进提供宝贵意见。
从2012年3月开始,技术中心坚持编制“双喜”品牌市场分析月报,及时反映市场新产品动态,为产品研发部门提供市场动态信息,开拓产品研发思路。他们通过走访调研新疆、陕西、山东等地市场,编写了市场分析报告,为新产品进入这些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中心还与市场营销中心共同编写了《“双喜”产品研发规划》初稿,对现有产品线布局进行梳理,提出了2012年至2015年的产品研发计划,为“双喜”未来的研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充分研究市场的基础上,广东中烟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为“双喜”发展上水平提供重要保证。
“要实现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就要进一步提高研发效率,重点突破核心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持续增强品牌的科技竞争实力。”2012年年初,广东中烟总经理李根基对技术中心提出了要求。
2012年上半年,技术中心主持或主要参与了11个行业科技项目或标准项目的研究或制定工作,并参与了2个标准项目的对比实验或安全性评估共同试验。其中,《烟草及烟草制品中总硫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烟气气溶胶分析技术及影响因素研究》、《烟草行业工业用水卫生要求》三个国家局项目由广东中烟技术中心主持开展。
这些项目的开展将填补行业相关检测项目的空白,进一步发挥卷烟材料对烟气化学成分的调节作用,达到提高感官质量、减害降焦的目的,进一步规范工业企业工业用水的卫生标准,为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也将进一步奠定广东中烟在卷烟主流烟气气溶胶研究领域的领导地位。
开放和谐
技术中心作为广东中烟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支撑“双喜”产品技术平台建设的机体保障。广东中烟致力于将技术中心打造成开放和谐的芳香沃土,让科研人员在这里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今年,我们继续深入推进非法人独立实体建设,在日常管理中,注重抓好人才队伍、预算、安全等方面工作,中心的运行活力和管理效率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许光说。
古君平是广东中烟技术中心基础研究所的一位新人,2010年参加工作。2011年,他已经成为公司一项涉及卷烟材料安全性研究科技项目的负责人,并参加了公司组织的项目评审会,面对十几位专家及领导,就项目可行性进行了答辩。
“科研允许失败。我们充分相信年轻人的能力,并给他们足够的施展空间。”许光说。
广东中烟技术中心十分注重人才培养。针对新员工,技术中心制定了培养规划和培训计划,以使他们快速熟悉各项业务内容和工作流程。他们还充分利用产学研平台及合作单位的教学资源来培养人才。例如,材料研究所的张优茂通过联合实验室这一平台被录取到华南理工大学读博士;基础研究所的陈森林博士在华南理工大学有研究场所,并经常到学校进行相关项目研究。
此外,广东中烟技术中心编制发布了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设立科技进步奖、产品贡献奖、专利奖、创意策划奖等7个奖项,对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同时,他们构建三类通道和多专业岗位体系,分别为专业管理、专业技术和生产操作这三类岗位的人才打通了发展路径。
2012年,技术中心启动了《技术中心岗位及绩效管理体系研究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资料整理、访谈、问卷调研等内容。上半年,技术中心共有38人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其中有36人通过了专家组评议。目前,技术中心共有高级工程师9人、副主任工程师12人,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90人,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员工占总人数的69.7%。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