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流行的说法,我现在是一名标准的新型职业农民。”9月6日一见面,马少林开门见山地自我介绍。
他身后崭新的电烤房里,挂满一夹夹待烤的青叶。
“你过一个星期再来,新烤出来的烟叶特别香”。
“的确,以前提起农民,好像就是落后的代名词。如今,种地也可以‘高大上’,不断兴起的新型农具或农用设施,也让我们农民增长了新的技能,传统农民正逐步被新型职业农民取代。”马少林说。
1990年,高中毕业后,当许多同学都在选择是继续读书还是在城市找点事儿干的时候,马少林毅然回到家乡洛宁县茶坊村,从此走上了职业农民之路。
“一开始,我信心很足,准备跟着村里的老人学种烟,毕竟高中毕业,在村里也算读过书有文化。可后来看他们炕烟,一两个月不得睡一个囫囵觉,让我感觉理想和现实有点差距。”马少林回忆说。
尽管辛苦,但马少林坚持了下来。他始终怀有一种信心:农业的未来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2020年,烟草行业为我们改建了电烤房,让我非常振奋。”
马少林说:“使用电烤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烘烤效率和质量,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同时还实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要求,这才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在马少林的建议下,合作社引进并大量使用植保无人机和机耕起垄覆膜机等大型农业机械。通过参加县里或者烟草行业组织的各种培训,马少林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各种农业机械的操作。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程度提高了,农民种烟就变得越来越轻松。我计划明年再多流转些土地,发展高效循环农业,也为烟叶调茬腾出空间。”
8月下旬以来,马少林都窝在离家十几里的河底“烟叶-非烟作物”轮作示范区里,这里今年新建电烤房40座、改建43座。“烤房在进步,我们学习技术也要进步”。
马少林认为,为了更好地适应机械化,种地也应该规模化和集约化。
去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河底镇整合2000亩土地,上马“烟叶-非烟作物”轮作示范区项目。该项目实现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组织收购,并配套建设滴灌设施、新式炕房及1000平方米的分拣车间等。嗅到“商机”的马少林,立即在示范区流转土地50亩。
当时,许多人十分不解,从老家茶坊村跑到12里外的河底镇南河流转土地,值吗?春天的旱灾和夏日的强对流天气让质疑他的人心服口服。
“要是在往年,遇到年景不好,亩产100公斤就不错了。今年即使遭遇旱灾和风灾,我们亩产预估仍然可以达到140公斤。”马少林激动地说。
“在示范区里,有烟站全程服务指导,有节水灌溉系统,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大田管理……”马少林一边走一边指着远处的农田:“在这儿种烟,我们什么都不用担心。有了硬核科技,农民种田越来越有底气了。”
马少林说的没错,在河底镇,他这样的“外来”烟农越来越多,“烟叶-非烟作物”轮作示范区土地流转面积由初期2000亩发展到2900多亩,规模化效益日渐显现。
目前,洛宁县正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乡村要振兴,农业现代化是必由之路。”马少林说:“下一步,我们将会在智慧农业发展、推广新式机械和发展轮作制度上狠下功夫,让农业变得越来越‘高大上’。”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