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微信推荐 > 正文

烟叶四十年 民生家国情

2022年08月11日 来源:中国烟草资讯 作者:陈慧芳
A+ A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弹指40年,满怀金叶情。

回望40年来的烟叶生产历程,历史与现实在这里激荡:告别贫困的生活,烟水烟路,到田到户,水源工程,利国惠民;烟农居有屋、食有味、行有车、富有业,生活大变样;种烟更轻松,驾上农机,手指一点,生产信息尽在“掌”握……心有所想,梦有所盼,绿野田畴翻碧波,金叶飘香醉人心。 

烟田稳、烟叶好、烟区美、烟农富,大美烟区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image.png

烟田稳

“烟叶是行业的基础,烟叶稳则行业稳”,烟叶生产40年发展实践证明,烟叶作为农业产业,具鲜明的农特产品属性,种多、种少都不行,唯有科学调控、稳定发展。

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后,烟叶生产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然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经历1986年部分产区的“烟叶抢购战”,1997年重点产区“盲目种植、超计划收购”,烟叶生产形成从低谷到高峰,又从高峰到低谷的周期性波动。

此后,烟叶收购合同制的规范落实、烟叶价格政策、烟叶收购政策的及时调整到位,使烟叶生产在很长的时期内保持平稳发展。

2006年,《中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制定印发,基本烟田制度确立,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发展的路上总有波折。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烟叶收购总量超过5000万担,烟叶库存总量严重偏高成为当时烟叶生产的主要矛盾。

2014年,国家局党组审时度势,果断作出烟叶“三年调控”战略部署,决定用3年时间将全国烟叶库存总量调整到合理水平,并明确提出“坚守一条红线,提高三个水平,夯实两大基础”的要求。3年有效调控,为此后烟叶生产长期稳定发展赢得主动。

2016年以来,国家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加大烟叶总量宏观调控力度。各产区认真贯彻国家局决策部署,坚持把“控总量、守红线”摆在烟叶工作首要位置,严格按订单组织生产。

经过卷烟工商企业多年努力,至2020年,烟叶库存高位运行局面基本扭转。

2021年7月,全国烟叶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指出,烟叶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从“控规模”转变为“稳产业”。同年12月,全国烟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要继续把稳固烟叶基础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促进烟叶生产平稳发展,不断夯实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

截至目前,已有14个主产烟区从省级层面出台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全国划定基本烟田保护区3435万亩,初步形成了烟叶与粮食、区域特色作物融合发展的联合保护态势,有效稳固了烟叶产业发展基本盘。

烟叶好

烟叶乃卷烟之本,没有优质的烟叶就不可能有好的卷烟。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之初,由于多部门分散管理,烟叶生产散乱、发展无序,烟叶质量良莠不齐。

行者唯实,顺势而为。一系列组织保障和技术推广手段齐齐出动,打出“组合拳”:

——在国家局层面率先设立烟叶生产供应部,各省、市、县级烟草单位相继设立烟叶生产相应处室、科室,由上而下建立烟叶发展组织保障。

——坚持“计划种植,主攻质量,优质适产,坚持改革,提高效益”方针;落实“良种化、规范化、区域化”措施。随后,种子管理制度和良种繁殖体系逐步建立。

——1985年,玉溪卷烟厂把“第一车间”办到田间,成为中国烟草行业发展史上一次标志性变革。同年,上海市烟草公司与贵州省烟草公司在贵州遵义湄潭县联合建立申湄烟草基地,开创“厂办基地”的先河。

——营养土假植育苗、地膜覆盖栽培、钾肥施用等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全国40级烤烟国家标准推行,烟叶生产收购达标晋级活动如火如荼。

——技术“引进来”,人员“派出去”。1986-1988年、1996-1997年,中国烟草总公司两次开展中美合作,改进中国烟叶品质及生产技术的同时,为烟叶生产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日升月落,春去秋来。当21世纪的曙光照向大地,科技创新“加持”下的烟叶生产迎来新的发展篇章。

2000年9月,国家局明确要求,要用10年左右时间使我国烟叶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非新无以为进,非新无以图强。面对更高的发展要求,行业自我加压、自我革新,以创新和智慧开启全面提高烟草农业科技水平和烟叶生产水平的各项实践。

——紧紧围绕构建中式卷烟优质特色原料供给体系,着力优化烟叶生产力布局,加大优质原料基地建设,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良区良种良法配套。

——实施特色优质烟叶重大专项,坚持“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加强中国烤烟品质区划。

良种兴良烟。进入 21世纪后,我国烤烟生产进入了以自育品种为主体的发展时期。

——2004年,烟草育种战略性课题启动实施,育成了“云烟系列”“中烟系列”等一批新品种,牢牢地握住了“中式卷烟”的烟草种子;

——2010年,中国烟草基因组计划重大专项正式启动;

——2011年,全球第一套烟草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改变了过去“跟着别人跑”的被动局面,中国烟草分子生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2年,烟草育种相关重大专项取得系列原始创新突破性成果,中国烟草抢占世界生物育种技术制高点;

“卷烟上水平”,原料保障必须上水平。2011年,“优化烟叶结构”成为当时主要工作任务。至2013年,优化烟叶结构工作3年迈出3大步,共处理烤烟不适用鲜烟叶约8451.12万担,收购上等烟比例较试行优化烟叶结构前的2010年高出13.92%。

与此同时,“第一车间”的精彩仍在延续。2013年全国烟叶工作座谈会要求“努力夯实卷烟工业‘第一车间’的建设基础”。工商企业推进烟叶精益生产,持续提高基地单元建设水平,原料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天地宽。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

2017年,《全国烤烟烟叶香型风格区划》发布,我国烤烟烟叶风格特色定位由传统三大香型区划为八大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有了“升级版”。

与此同时,一系列创新性实用技术研发并推广:

——“中棵烟高油分”栽培技术,着力解决烟叶“大、深、厚”问题,生产出卷烟工业需要的“黄、亮、软”优质烟叶;

——加大高可用性上部烟叶开发力度,创新上部烟叶一次性采烤技术体系,解决上部烟叶开片问题,提升上部烟叶可用性;

…………

2020年,国家局党组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全力稳固烟叶基础,走出一条“供需协调平衡、供给优质高效、产业融合发展”的烟叶高质量发展之路。

胜者成事,领势而行。烟叶生产进入新发展阶段,转向追求供给体系更优质、供需结构更协调、资源配置更高效、生产方式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烟区美

“面朝黄土背朝天、肩挑背驮来种烟”“用水难、行路难,农村发展更困难”……这些让人听了心酸的顺口溜曾经是烟区生产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透出人们对生产基础薄弱、生活条件落后的无奈。

羊有跪乳恩,鸦有反哺义。2004年,党中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烟草行业义不容辞,自2005年起,全国烟区开展以烟水工程、密集烤房为主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国家局党组印发指导意见,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作为全行业重大历史任务。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从2008年开始,精心组织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工作;

——2009年,“整县、整乡、整村”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快速发展;

——2010年,认真总结推广滇东综合示范区的做法和经验,为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实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2011年,在全国重点烟叶产区启动水源工程援建工作,以中小型水库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部分烟区工程性缺水、季节性缺水难题,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

心系烟区烟农,一步一个脚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在试点中探索、以典型引路、稳妥推广,并从实践中不断提炼概念、总结经验,从经验中集成典型全面推广,蹚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烟草特色的成功之路。

基础条件变好了——路通了、水通了、电通了。机耕路修到地头,下田不再一脚泥;水池管网到田间,种烟不再“望天收”;收购设施更完善,售烟不再排长队。

烟农身份转变了——职业烟农培育让一批有经营头脑、懂技术、会管理的烟农成功“转型”;在合作社务工,烟农变身“产业工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出。

种烟省心了——合作社建设越来越规范,专业化服务涵盖烟叶生产全过程。从此,育苗有人管、移栽不用愁、采收有人来、烘烤不用盯、售烟不用等。

种烟轻松了——农机具开到田间,起垄、旋耕有机械,植保、施肥有“飞机”。

烟区变绿了——良好农业生产(GAP)理念深入落地,烟田残膜回收、“水肥一体化”技术广泛推广,生物秸秆再利用、有机肥生产成为新产业。土壤保育、平衡施肥、良种良法配套、绿色高效植保等技术广泛运用到粮食作物、蔬菜、花卉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生产上,示范带动了烟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烟村变美了——一座座新居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进程中拔地而起,一卷卷青绿,随着烟草行业援建水源工程铺展开来,青山含笑、渠水欢歌、物丰人美,一派“山、水、林、路、烟”共生的美丽景象。

…………

“要把烟叶打造成农业强的典范、把烟区打造成农村美的典范、把烟农打造成农民富的典范”。这是烟草人奋斗的誓言。言犹在耳,俯首农桑,如今的烟区俨然已是一片新天地!

烟农富

“莫说关山多障碍,一枝一叶总关情。”发展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行业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深化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扎实推进生产方式现代化,积极推动烟农持续稳定增效。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行业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战略部署,坚持把维护烟农利益作为政策制定的根本出发点,把带动烟区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烟草力量。自助力脱贫攻坚以来,行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33.94亿元,帮助全国2104个县(市、区)4018个乡镇的32.7万贫困户、112.9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农民富,天下富,烟农增收无小事。行业把拓展烟农增收渠道、培育多元增收产业作为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后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加以推进。

做精主业稳增收。连续提高烟叶收购价格,建立健全烟叶生产灾害保险机制,让烟农种烟“后顾无忧”;稳步推进各项先进适用技术,提质增效、科学减损措施多管齐下,做实烟叶提质增效大文章,确保烟农减量不减收入。

多元发展促增收。发挥行业体制优势,利用烟叶基础设施和基本烟田,积极发展非烟特色产业,构建以粮为主,蔬、油、果、菌、药全面开发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多元产业发展格局。

减工增效助增收。随着“减少一个工,增收一百元”烟农增收“动员令”的发出,烟叶产区深入开展烟叶精益生产,持续推进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经营,降低种烟劳动强度,提高种烟比较收益;加大成熟环节机械推广应用,探索专用机械本地化应用,不断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全国烟叶产区机耕、起垄、中耕培土等重点环节平均机械化作业率达66%,烟叶生产亩均用工持续降低。

科技助力强增收。一方面,在烟叶产区,政府、科研院所、烟草企业、烟农、合作社多方合作,使烟农增收工作科技创新“顶到天”,增收效果“落了地”。另一方面,2020年,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的推动下,抗黑胫病“红花大金元”等一批定向改良品种累计推广20万亩,每亩可节约病害防治成本80元;“云烟116”“湘烟”“贵烟”系列特色品种推广突破70万亩,助力烟农增收约1.2亿元。

40年一瞬,情牵一生。铮铮誓言情牵民生家国,道出行业无限深情;铿锵行动展现干事豪情,留痕于无声岁月。

走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憧憬一下未来的生活什么样?

——“我理解,未来的农村应该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家园,是外出打工的人员都愿意回去的故土,是城市人的度假胜地。”湖北十堰烟农这样说。

——“我认为未来的农村会是:现代化的农村、环境优美的农村,农村的土地上楼房有序、庄园连片、耕作全部机械化,农民安居乐业,新思想、新面貌,幸福生活美连连!”山东临沂的烟农这样想。

——“现在的生活就是我希望的样子!”福建三明的烟农目光坚定。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期盼,但共同的画面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

40年弹指一挥间,不变的家国民生情。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烟叶生产必将始终坚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