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微信推荐 > 正文

“稍紧平衡”是市场调控,也是品牌机会

2021年08月25日 来源:三悦有言公众号 作者:烟花三悦本悦
A+ A

过去我们更习惯——用运行调控、从市场投放——的视角来认识“稍紧平衡”,在经历宽松饱和的破坏与伤害之后,虽然在落地执行上有了更多的自觉主动,但本质上还是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大家更多的关注,有没有做到“稍紧平衡”,“稍紧平衡”做到什么程度,而并不怎么在意除开“稍紧平衡”还需要做什么,做到“稍紧平衡”还可以做什么。

怎么形容这种习惯呢?就像电动车兴起之前,刹车就是刹车,大家只关心刹车灵不灵敏,没有人把它当做新的动能回收的方式,而电动车不仅动起了动能回收的脑筋,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回收,存储进电池当中需要的时候再使用,并延伸拓展出单踏板操作模式,可以通过一个加速踏板控制车辆的加速和减速,踩下加速踏板即加速,抬起加速踏板则是刹车。

如果把“稍紧平衡”——严谨一点,是“总量控制”——看作踩了刹车,那么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动能回收?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稍紧平衡”的基础性与必要性,做到“稍紧平衡”是必须的,但也只是最基本的;另一方面,也要真正搞清楚做到而且是长时期保持“稍紧平衡”之后,市场有哪些变化,又可以做些什么,还应该做些什么?或者说,做到“稍紧平衡”之后,市场策略、品牌重心和资源配置同没有做到、没有做到之前有没有、应该有什么样的调整与应对?

“稍紧平衡”调整的是供求关系,并首先反映为总量和结构的安排,这种调整除了让市场整体处于“紧平衡”状态,也因为现行的计划管控模式,到了具体市场之后,对很多大品牌、大品规形成了事实上的增长拦头。能够销得更多,也想销得更多,对不起,计划协议不够了。一些增长较快的小品牌、新品规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需要被动地考虑其它品牌的感受。

但必须要承认,“稍紧平衡”为所有品牌并首先为大品牌创造了难能可贵、来之不易的轻装上阵的条件氛围。没有指标压力,不会饱和投放,不仅极大地缓解大品规的增长压力,也让大品牌——主要是中高端产品——得以通过修复状态来激发活力、重启增长。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一类烟的大品规已经更好地平衡了状态维护与持续增长。

这样的状态稳定、增长重启,也帮助大品牌得以抽出精力来丰富形态、拓展细分,之前大品牌做创新产品、市场细分多少有些左支右绌,一边是老产品稳住阵脚的压力,另一边是新产品会不会动摇老产品的担心,有了“稍紧平衡”的兜底,老产品稳得住,新产品做起来自然心无旁骛,这两年创新产品之所以表现更为活跃、更有活力,离不开这个前提。

那些基座更沉——在结构上更有追求——的大品牌,在计划资源相对紧张、增量空间非常有限的前提下,也抓住机会适当地、合理地顺势调减低端产品、基座产品的市场投放,既积极地改善了产品结构,又有效地盘活了计划资源,相当于品牌内部的腾笼换鸟。如果说以前是不能减、不敢减、不好减,现在则是可以调、支持调、抓紧调。

更现实的机会,大品牌“供不应求”带来了非常直接的需求溢出,为其它品牌提供了额外的增长空间。不同于平价替代——近似于消费降级——“平替”,这样的增长空间更接近于等价替代——相当于品牌分流——“等替”,商业驱动、零售终端会优先在同档同类的品牌、产品中寻求替代,并向消费者提供新品牌、新产品的推荐,建立新的供需平衡。

这种“等替”,随着“稍紧平衡”的持续与巩固,又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之前更多是类似于二类烟——比如“南京(炫赫门)”、“利群(新版)”的志不在此、心不在焉——这些中低端产品的空间释放、二线填补,现在一些更高端、更细分的市场也有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供不应求、供小于求,只要产品特点够突出、市场投入够坚决,就有机会为品牌赢得更多空间和增长。

这样的环境,对于新品培育也更为友好。最近几年新品培育存活率、成功率的持续提升,除了拧紧龙头严格市场准入之外,离不开相对宽松市场环境下对于浅尝辄止和急躁冒进两个方面的纠正与校准,随着新品上市的动作更扎实、节奏更合理、基础更牢固、市场更深入,对于市场需求的合理满足、潜在需求的积极牵引都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从最近一两年的品牌表现来看,“稍紧平衡”显然不止于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奠定更为扎实的市场基础。

抓住机会的大品牌——以“中华”为代表的品牌焕新,以“芙蓉王”为代表的蹄疾步稳,以“利群”为代表的坚定做强,以“南京”为代表的细分见长——并没有陷入到“稍紧平衡”营造出来的宽松舒适,也没有满足于简单的增长重启,而是以竞争者的姿态来推动品牌创新、顺应消费需求、引领行业发展,心态和姿态的积极调整在机会面前尤为重要。

这两年表现更为活跃的新锐品牌,因为敢于在结构攻坚、创新特色和市场细分付诸于更坚决的态度、更积极的布局、更积极的投入,才能够在机会出现的时候抓住机会,而不是回过头来懊恼于机会的失之交臂。当然,如果满足于类似于之前三类烟、现在二类烟的填漏补缺,今天的抓住机会就会变成明天的错失机会,就不是分蛋糕,而是吃剩饭。

站在产业的角度,仍然需要对“稍紧平衡”下的水涨船高、皆大欢喜保持足够清醒。

既要防止需求流失,尽管有“增速合理、贵在持续”的校准与定调,我们仍然呼吁提升“紧平衡”在度和节奏两个方面的科学、理性,避免和防范消费分化与流失。也要关注需求变化,不能因为“紧平衡”、不够卖就高枕无忧、漠视需求变化,这首先需要厘清真实的品牌状态和市场需求,是不是没得选、被迫选,看看状态、增长能不能可持续。

再一个,减少无谓消耗。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大家都围绕新需求做文章,围绕大品牌“稍紧平衡”的需求溢出是“补”而不是“抢”,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挖墙脚式的杀熟截流,如何引导各家品牌差异化、区隔化发展不陷入到重复、低效的存量重组,其实很费思量、很考手艺,需要精细、精准两个维度的综合施策,才能避免再次1+1-1=1。

所有这一切归结起来,就是坚持做正确而长期的事情,真正做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稍紧平衡”。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