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散文随笔 > 正文

雪茄在中国

2015年04月28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中国烟草博物馆编辑整理 作者:蒲公英
A+ A

  烟草在线据中国烟草博物馆编辑整理  雪茄传入中国的时间尚无准确记载,吕宋雪茄应该是国人有记录的最早接触的雪茄。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澳门纪略》记载:“烟草可卷如笔管状,燃火,食而吸之。”所谓的“毛管状”的烟说的就是雪茄。

  到了清朝末期,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出使欧美归来的人有时也带点雪茄回国,模仿西洋人吞云吐雾的派头,表示曾经喝过洋墨水。那时,雪茄的价格高,真正能消费得起的中国人寥寥无几。

  后来吸食的人多了,在中国沿江、沿海商贸发达的城镇便出现了小规模的手工卷制雪茄的生产作坊。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川省中江县烟商吴甲山、游福兴合伙创建了一个手工雪茄作坊,自产自销。同年10月,由郑馥泉、杨星门、杜杰卿等广东商人在上海英祖界三马路口组建以销售雪茄为主的永泰栈,该栈在菲律宾设有泰记烟厂,利用当地烟叶制造“绿树”牌和“真老头”牌雪茄,运抵上海销售。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广东商人在湖北省宜昌开办茂大卷叶烟制造所,从事有规模的雪茄生产。

  进入20世纪,制作雪茄的工厂逐渐增多。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上海成立人和雪茄烟有限公司;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山东兖州成立琴记雪茄烟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东成立广州烟草公司。早期的雪茄烟厂多聘请外国技师,使用进口烟叶,生产花色雪茄,商标也模仿进口烟的样式。同时期,四川的什坊、中江已建有规模较大的雪茄烟厂。

  民国初期,上海等沿海对外开放地区吸食雪茄的人增多,雪茄生产发展迅速。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国家忙于战事,雪茄进口锐减,广东、上海等地区民族资本雪茄烟厂纷纷设立,仅广州及附近兴办的大小雪茄烟厂就达100多家。

  但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雪茄公司卷土重来,国产雪茄生产企业陆续被淘汰或转业,广东仅剩汉昌公司一家维持生产,上海除福记雪茄烟厂外,其余厂家纷纷歇业或倒闭。

  进入20世纪20年代,国民政府开征雪茄烟捐。由于成本增加,外商雪茄烟厂停业,民族雪茄烟厂又有了新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期,各阶层人士纷纷投资兴办雪茄烟厂,中国雪茄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

  抗战期间,雪茄进口中断,位于沦陷区的雪茄生产逐步萎缩。上海较大的雪茄烟厂纷纷倒闭,相反,家庭作坊或小厂出现不少。抗战胜利后,由于国外雪茄向中国倾销,加上税赋繁重,运输困难,不少民族雪茄烟厂(坊)纷纷倒闭,勉强维持生产的,也大都处于时办时停的半开工状态。到1949年,四川全省只有 30个厂(坊)继续生产,当年产量不足2万箱。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雪茄生产主要集中在上海、四川、山东、浙江等地,广东、贵州等省也有零星生产。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农作物大减产,烟叶奇缺,雪茄产量大幅度下降,各地雪茄烟厂纷纷减产或停产。

  1976年后,各省纷纷恢复雪茄生产,一时呈繁荣之势。20世纪80年代初,多家雪茄烟厂引进技术,改传统手工制作为机械制作,或两者结合。但到80年代中后期,随着消费者吸食口味的改变,雪茄需求量逐年减少,市场逐渐萎缩,许多雪茄烟厂纷纷停产或转产。如今,随着消费者喜好的变化,手工雪茄又逐渐增多起来。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