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正文

从早餐变化看改革四十年

2018年07月04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王海军
A+ A

  烟草在线专稿  在鲅鱼圈参加会议期间,大家对早餐上的咸鱼产生了兴趣,一致反映:是喝粥的最好搭配。营口同事更是勾起了儿时记忆,说:儿时每天早上都会吃咸鱼,甚至一天三顿饭都会吃咸鱼。但彼时非此时,儿时的咸鱼不会如此时的油煎,只是那种纯粹的晒干而已。营口是海滨城市,吃咸鱼是很容易的事情,所谓靠海吃海吗,正如山里人家无论穷富都会吃到山野菜一样,因为四十年前家家都不富裕,也只能吃到那些最容易得到,且最廉价的食品。

  有的营口同事听到此,开玩笑说:能天天吃到咸鱼?那是大户人家呀!我们普通老百姓家,是不会天天吃咸鱼的。能谈得上每天都可以吃到的,只有咸“泥溜”。“泥溜”又叫“海瓜子”,是一种小型贝类动物,个头比较小,比人的大拇指甲也大不了多少,生活在辽河入海口处的海边泥滩里,算是营口的特产。过去,营口人会经常到海边挖“泥溜”吃。也很便宜,5分钱可以买一大饭盒,够吃几天的。

  我非常羡慕营口人,虽家境不同,但每天都可以吃到海鲜,这是那时的沈阳人想都不敢想的。记得儿时,每天早上能吃到的,也就是高粱米水饭、窝头,外加一小碟咸菜。那时的咸菜不比如今,如今吃鱼肉腻了,早餐也会准备一小碟咸菜,但而今的咸菜是用油炒制而成的,且里面添加了煸炒过的精肉丁,又有香油调味,已脱离开传统意义上的咸菜概念了。儿时就是这样,对荤腥馋的要命,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每月供应的油、肉少得可怜,能解决温饱就不错了,哪还能顾得上可口这一说。

  记得一天到邻家家,看到邻居老爷子坐在家中的地炉旁,正端着“老白”干有滋有味地喝着,炉箅子上摆着两三条干瘪的小咸鱼,微糊,但却散出非常诱人的香味。儿时不懂事,站在老爷子身旁,边看边流口水,乐得老爷子合不拢嘴,拿起一条咸鱼,撕下一小半递过来。不舍得吃,放嘴里一小点,吮吸咸鱼的味道,生怕那滋味过快的溜掉。

  仅仅四十年光景,人们早已不对温饱发愁,对于食物如今在讲究色香味之外,还讲究营养和健康。而小咸鱼和山野菜,因为是纯自然的东西,价格反而高了起来,成为人们喜欢的食品。前些年,一位老领导讲他战友和小孙女的故事,那位老领导的战友教育孩子说:你这孩子真是被惯坏了,太挑食,连鱼肉都不爱吃。我小时候想吃都吃不到,整天吃野菜,孙女不爱听了,反驳道:爷爷吹牛,还整天吃野菜,妈妈说野菜可贵了,几十元才买那么点。

  谈笑之余,便会让你对这四十年的改革生出强烈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早餐食品变化,虽是生活中最小的一件事,却映射出改革成果之巨大。这两天,党课培训老师拿出大量如GDP等数据进行对比,来讲述如今国家之日新月异,听起来有些抽象。而一条小咸鱼的今昔,却是真真切切的,会让你不得不说:改革让老百姓得到了最大的实惠,又怎能不让你举双手拥护改革呢?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