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正文

豆沙古镇

2017年03月16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程慧
A+ A

  烟草在线专稿  要说昭通的历史,就要从盐津说起,说盐津的历史,就要从豆沙古镇的石门关说起,而要说石门关的历史,就到豆沙古镇走一趟。当外地的游客纷纷慕名前往豆沙古镇领略“脚踏五尺道,一路三千年。”的梦幻感觉时,我们这群土生土长的昭通人“近水楼台”却不曾好好的去感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们利用春节长假自驾车前去亲身去体验了一回。

  我们自驾车行驶到盐津老县城后,向西行大约又奔驰了20公里,终于来到了这滇蜀重镇——“豆沙古镇”的山脚。将车停下后,拾阶而上,不久便看到了一处巨大的山体像是被利剑劈成了两半,形成了两扇敞开的巨大石门。不用猜也能想到这便是有名的“豆沙关”了。豆沙关唐代称之为石门关,这是秦汉开凿的五尺道,在最险之处,也是古人由蜀入滇,首先要经过的第一道关口。公元前四世纪,南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遥想当年,关楼坐落在关河峡谷,锁住了古代的滇蜀要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应是何等景象。据说过去,关口还有一座牌坊,刻着“滇南第一关”。而今,我们站在关楼上,俯瞰脚下是滚滚流淌的关河,对面是僰人的悬棺,自然思绪万千。如今河边虽已修筑了现代化的公路和铁路,河面被炸毁的山石挤窄不少,但依然使人能感受到关口当年的雄姿,令人望而生畏。

  记得李白曾在《蜀道难》中感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实,这滇道之难并不亚于蜀道之难。大自然动人心魄的奇险与壮伟,总会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眼前这悬棺、五尺道、关河等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的确是非同凡响。

  站在石门关关口,眼前的公路、铁路、河道水路、五尺道一并展现在眼前,五尺道、朱提江、昆水路、内昆路,四道汇聚豆沙关,道出云南千年历史。特别是面对着马帮走过了的这条古丝绸之路,总让人感觉有些发怵。这哪是一匹两匹马的足印,这简直就是千万匹马无数次的踩踏,无数次的磨砺才形成的。当地人告诉我们,如今,豆沙镇尚存留五尺道约350米长、1.7米宽,是秦五尺道上保留最长、最完好的一段古驿道,上面留有243个斑驳的马蹄印迹,在这条古驿道上似乎还能听到当年山间马帮的铃响。岁月是那么的无情,坚硬的石头尚且如此,何况人乎。想想,这条古道曾经累垮了多少马匹,熬死过多少客商,见证了昭通怎样的变迁,又告诉了后人哪些艰难崎岖的行走岁月……我想,五尺道应该是石门关的灵魂,她属于曾经从这里走过的每一个人。只有从这五尺道上跋涉过的行者,才能真正体味那些跋涉的细节,也只有走在这古老的五尺道上,我们的感触也才会如此地丰富。

  我们一行人用脚把五尺道光滑的石头抚摩一遍后,终于走向了豆沙古镇。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迎接着我们,同时也无声的告诉我们豆沙古镇到了。放眼四望,旧时的街景一一纵横。镇里不宽的古道两边的木板房显得有些陈旧,这些房子大多是马店,是人和马歇脚休整的地方。从当地人处我们得知,我们现在看到的古镇是2006年豆沙古镇接连遭受三次地震袭击后政府重新修建的,不过幸好,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当地人结合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努力再现了这千年古镇的风貌。

  如今,豆沙镇在废墟上重新崛起。关河两岸,好一派秦风汉韵、古驿风情。“古色古香古石门,古庙古棺崖上存。古江古道古城堡,古代摩崖古军营。”古镇上的房屋空灵俊秀,如一幅淡墨的画卷悬于小桥流水的背景里。当我们的脚步轻叩着青石小径,这些古朴典雅的石板,明镜般折射着久远的时光。

  倘徉在这与古道相依为命的豆沙镇上,感觉每一个小巷内都洋溢着岁月沉淀的温柔。我们旅途的疲惫和彷徨的心绪,在这小镇街道的清澈与淡定里杳然而去。石门关的棱角屈服于关河水的柔骨,如你我沦落世俗一般,尖锐之性顿消于如此的一份安谧里。

  巷畔池边,杨柳依依。亭台檐下那串串而动的朱红灯笼,漆门石阶前那悠悠过往的身影前身;还有那微风徐来中的一暖暖春意,无不挽留着游子的脚步,那一份洗净铅华的素然,那一份摒弃锐利的柔软,都如此轻而易举的幻化成一种美丽的暇想。

  这如诗画般的古镇,远远超过了影视作品的拍摄。光影交错间,缺少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古镇上的行人,淡化了悠悠历史的韵味。石桥与河水,绿树与古巷,古宅与悬棺,在五千年文化的中国并不少见,怎么豆沙古镇就能成就云贵高原上不染尘烟的灵秀呢?是五尺古道上那些飘动的马铃在石板路上踏踏作响?是那些关河女子穿越古老时空呈现出的宁静与超然?还是赶马古乐在金沙江的空灵奏响?

  都说盐津的美食在云南是首屈一指。此话不虚,你看古镇上街衢陌巷,餐馆星罗,菜肴飘香就知道了。据说从2008年第一届美食文化节的举办到如今,豆沙古镇每年国庆期间都会开办“中国豆沙美食文化节”。可惜我们现在来得不当其时。不过也没什么,平日里照样还是可以吃到盐津美食。像乌骨鸡、野生菌、糍粑、竹笋、山野菜、粉条等这些特色美食还是随时都可以品尝得到的。

  我们寻着香味,找了一家饭店,坐下后也不点菜,只是让店主将店里的招牌菜、特色菜均上来便是。不一会儿,端上饭桌的果然都是盐津当地的菜肴,其中有一道菜颇具韵味,取名为“女人的智慧之汤”,我们仔细一看,这不就是全昭通都有的酸菜红豆汤嘛,正要责备店主“忽悠”我们时,店主却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远古的时候,盐津有一名美丽的女子,乘丈夫不在家时偷偷与情人约会,没想到丈夫突然归来,女子急中生智,用此菜吸引丈夫注意力,从而放走了情人,体现了女子的智慧。后来,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乌蒙山麓一带七擒孟获,部队在此开战,天气炎热,士兵们由于经常吃此菜肴才有力气打仗。七擒孟获结束,诸葛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走,“女人的智慧之汤”便广泛留传,刚开始人们都只是随便吃吃,但到后来竟然离不了,特别是在云贵川一带。正所谓是“三天不吃酸,走路都要打痨川。”听了店主讲的故事后,我们也无心再追究那么多了,再看看桌上的美食,顿觉诱惑难挡。这些菜肴还算得上精细、醇香、可口,于是大家也只有默不作声,赶紧动筷的份了。

  饭后,出得店门,店外斑驳的门前,两盏灯笼的微光,透着豆沙古镇的心思,那朦胧的红晕中,有娇羞的风情,掩面而至。古镇的黄昏显得是那么的安静,透着一股温良的气息。我听见琴曲,悠悠的飘荡在水墨里。我们置身于画卷中,心头也是一块软玉,无处栖息,久久无法散去。

  尽管有种种的不舍,尽管有种种的留恋,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坐上车,去往自己的那个磁极,回到现世的那个宿地。就当这次古镇之行,是一次穿越之旅,是一段尘封的记忆的沉渣泛起好了。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