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读朱自清散文《春》,是这样描写江南雨的: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之后,又读了戴望舒的《雨巷》,心中便有一种向往,向往沐浴江南的雨,沐浴在朱自清笔下的小路上,沐浴在戴望舒笔下的雨巷中。
1989年时,终于第一次沐浴了江南的雨,果如朱自清所描写的那样。绿油油的稻田上,细细的春雨静静地交织着,期间点缀着耕作的人们。还有悠闲的水牛,或卧、或行,仿佛是一幅图画,很安静、很美,宛若甜甜的少女般,充满了勃勃生机和盎然的诗意。城市中的雨也同样让人舒爽,似有似无的感觉,却给人一份清新。即便不带雨具,你也会轻松徜徉在悠长的街道中。没有匆忙的脚步,没有浮躁的心绪,有的只是涌动的诗情。
2003年,再次沐浴了江南的雨,而江南雨却变得不那么安静。夫子庙前,秦淮河畔,正在品味金陵十三钗雕刻的我,忽然感觉脸上有了一颗水滴,抬头望去,本来还是晴朗的天,不知什么时候已是浓云蔽日。青色石板上,由开始溅起一滴、两滴的水花,瞬间连成片,形成一层薄雾。上香的、观景的、购物的,慌不择路地躲到屋檐下。人们戏言,这就是十三钗的香泪。雨大概持续了半个钟头,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秦淮河上,乌云随之散去,这场雨也停了下来,就仿佛新婚少妇和丈夫打闹般,刚才还是哭哭啼啼,转瞬间便笑意写在脸上,让人难以把握。
2010年,又一次沐浴了江南的雨,这次江南雨却显得那么暴躁。连续几天没有看到晴日,雨也一直下着,时而舒缓,时而狂暴,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就像乡下处在更年期的大婶一样,劈头盖脸的当街怒骂,骂累了歇一歇,歇够了再骂。街上的行人也是急匆匆地穿梭着,汽车鸣着喇叭,宣泄着对交通堵塞的不满。车窗前的雨刷摆来摆去,似乎想要刷掉这灰暗的天气。
2013年的时候,据新闻报道,南方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雨,洪涝灾害致多人死伤。这还是江南的雨吗?这还是朱自清、戴望舒笔下的江南雨吗?我搞不明白是这个世界让江南的雨变得暴躁,还是江南的雨让世界变得暴躁。2014年的春天来了,希望上一个暖冬能让江南雨变得如1989年时少女般的温柔,而不是更加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