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半的六月里,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的是一声声轰鸣的爆炸声,一起起令人心酸的交通事故。
在6月3日凌晨6时的吉林省德惠市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内,120条鲜活的生命,只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事故,迅速消逝在可怕的大火中。而这起惨烈的事故,是在已有先前多起重特大火灾事故、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迅速出台了多条安全举措并三令五申的背景下发生的。
在湖南邵阳,司马冲煤矿员工不按要求作业,发生掘进面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的惨剧。
在江苏苏州,11名苏州燃气集团液化气经销分公司的员工死于因煤气罐爆炸引起坍塌的横山储罐场生活区综合楼食堂里……
然而6月其实并不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月份,类似的事故此前都早有预演,然而它们依然堂而皇之地、令人瞠目结舌地在这个月里密集爆发。
类似“在黑色六月里,你还活着吗?”的询问毫无疑问是一种夸张的情绪发泄,但人们用这种发泄释放来表达对这种本不该发生的“被死亡”的悲愤、黑色幽默的询问,以及对自身安全境况的焦虑。
曾经为员工创造人生价值的工矿设施,却可能出其不意的成为“杀手”,这不免让各级员工有一种人人自危的紧迫感和痛切感。这样的事故,并不仅仅威胁到某个特定行业或者某一个特定的企业,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厂厂有“份”;这样的事故,也不同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它没有行业分别,而可能发生在大型垄断企业,也可能发生在小型私营企业,更可能就发生在你我身上。
这些致命的事故,貌似毫无关系,但不能也不该以“纯属意外”用来归纳总结。深挖其中根源,可以得出职责懈怠、诚信缺失、监管缺位、利益至上等多种缘由。总而言之,主要原因是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内在混乱所体现出来的外在病征。
这些病征在不同省份、不同企业、以不同的表现形式频繁出现,极大地侵蚀着员工的安全感,严重打击职工的工作热情。工友们不难看出,没有人处于安全孤岛。安全感最终并不是取决于个人奋斗或自我保护,并不来自于自身才识、财富或权势,而是来自让人放心的安全预警机制、良好的安全管理团队、有效的安全宣传体系……而这些,一言以蔽之,都来自企业安全管理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任何一次安全事故都是对预防、监管、应急、救援、问责、修正等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一次严肃的诘问;任何一个安全工作环节,企业管理者都需要向职工们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从而赢得广大员工的信任,给员工以真实可信的安全感。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在新的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依然要靠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同时,李克强总理也认真指出:“安全生产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警钟长鸣,须臾不可松懈,在预防和治本上下更大功夫,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人,近年来特别热衷于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于是各具特色的行业公司员工幸福感指数排行榜便应运而生,比如最近发布的“2013年安装企业员工幸福感指数排行榜”。通过这样的排行榜不仅可以给各级员工以纵向比较方式衡量自身企业发展的成果,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相应排行榜考评发展的质量。但我好奇的是,我们是不是需要一份不那么喜庆、却更具意义的“年度最安全公司排行榜”?
没有安全感,哪来真正的幸福感?“安全感”这个词当然不如“幸福感”那样锦上添花,但却是一把底线标尺。要让生活更美好,必须先让工作环境更安全。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