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6月29日,徐向前率八路军第一纵队筹备领导机关,到达我家,同来的还有领导干部的子女们。1941年春海大哥已8岁,常帮大人照看托儿所的革命子女。这年11月一个雨天,敌人突然来“扫荡”,春海哥感冒发烧,帮助全家人将托儿所的小朋友往山洞里转移,在回家的路上,全身淋了个透,过河时又遭敌机轰炸,连受凉带惊吓,跑回家一头倒在床上,浑身发抖,高烧不止,最后感冒转肺炎夭折。于秋江、于秋潇、于冬马三个哥哥姐姐因老人不顾得照顾,营养不良,因母亲和婶婶的奶水喂了托儿所的孩子,先后夭折”。
“陈若克同志怀抱婴儿,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敌人过去强夺她的孩子,若克拼命地抱在怀里不放,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敌人用刺刀将若克母女活活穿死。那时,若克才二十二岁。”
“打开蒙在上面的被子,只见若克面目全非,四肢不全,衣裳全部破烂,只有一条苏联产腰带(这是朱瑞送给她的结婚礼物)还能辨别清楚。旁边还有一个婴儿的尸体,用白纱布裹着,头戴的白纱小帽,有一颗若克为她精心制作的红五星。”
……
10月28日,山东烟草培训中心四楼报告室内空气凝重,全省第三十一期干训班学员们表情一个个庄重肃穆,正在认真聆听着红嫂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正在做的事迹报告。台上于爱梅声泪聚下,台下学员们不时在默默地擦拭着激动的眼泪。
从红嫂王换于全家无私创办战时托儿所到精心保存战工会联合会刊,从悉心掩救抗日干部到含泪掩埋烈士遗体,英雄的事迹一次次感动着学员们。一个半小时报告时间,学员们总感觉时间飞快。报告结束了,全体学员谁都没有离开位置,思绪却仍停留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中。
“对于当前我们党内出现的四风等问题,于红嫂大爱精神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又有何颜面来做中华儿女的继承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有什么理由和资本去贪污腐化?又有什么理由不立足本职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随后现场学员们分组谈体会,相互启发和提练。
报告不仅使学员们接受了革命教育、精神洗礼,而且使学员们更加坚定了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和信念,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整场报告时间虽短,留给学员们的却是无尽的精神财富。
背景资料:抗日战争初期,沂南县东辛庄成为我党的“堡垒村”,罗荣桓、徐向前、黎玉等经常到这里来。村西4公里是岸堤,向北5公里是马牧池。这一带一度成为山东抗战的指挥中心。在艰苦恶劣的对敌斗争中,东辛庄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前,为抗日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沂蒙根据地的抗日“堡垒村”,村中有家“堡垒户”,带头人是著名的“四大娘”之一王换于。
王换于(1888-1989),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村妇救会会长、艾山乡副乡长等职。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大儿媳张淑贞、长子于学翠、次子于学荣先后入党。于学翠任联防主任,张淑贞任支委委员和东、西辛庄妇救会长。她家成了著名抗日“堡垒户”,一一五师、八路军第一纵队、山东纵队、山东分局、省战工会(省政府前身)、鲁中区党委、省妇救会、大众日报、北海银行、姊妹剧团等机关曾先后住在王换于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山东党政军领导人罗荣桓、徐向前、肖华、朱瑞、郭洪涛、黎玉、张经武、陈明、马保三、高克亭等也曾先后住过她家。徐向前在东屋办公居住,南屋不仅是朱瑞办公居住处,还是他和陈若克结婚的新房。从1939年开始,到1948年最后一批孩子离开东辛庄,两批86个孩子和600余名山东保育小学学生,个个安然无恙,而他们自己却失去了4个亲骨肉。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