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喜欢写作的人,大多数的文章为苦吟所得。可是谈及这门学问的要领和法则,我却是一片混沌,难述一二,因为我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写作培训,可以说是单位领导赶鸭子上架,迫使我半路出家,很难修成正果。别的不说,单要弄明白“写作”这两个字本身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也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写作”这一概念,一曰写,一曰文章。其中“写”是动词,表明这是一项人类活动,是一种劳动,既是体力的劳作,也是精神层面的劳动。“写”是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是写文章活动的完成。关于“写”也有人认为就是“用笔思想”。正所谓“思先行于心胸,后诉诸于笔端”。思想在写作中是灵魂,所以有了唐代诗人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一形象的体悟,也才有了现代作家张锲的“情生方命笔,苦吟始成篇”这一经典体会。
文章的好坏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密切关联。我们在写作时怎样才能够完整地呈现出自我的精神世界呢?如何才能恰到好处的用好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组合的字呢?如何才能在写作的时候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笔者认为首要的条件是自身的知识面、阅读面,也就是积累材料,利用汉语博大精深的特点,巧夺天工的书写一篇好文章。写作素材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于日常的善思善学,需要静下心来深入的钻研,总的来看主要有两个主要途径,一个是经由书籍,另一个是源自生活。
我们生活的圈子就是在基层的烟草部门,每天都要紧紧围绕烟草行业的人和事而奔波、思考,从我们的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和卷烟经营销售服务中,去寻找值得我们关注的闪光点,挖掘一些新闻线索和写作的灵感,形成一股“正能量”,在流淌的小河中打捞一尾尾“活鱼”作为最新鲜的素材。在第一次写作的时候,思想不稳定,老是认为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写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得到认可,更不要想能被编辑采编刊登,全当是一次感情的抒发。第一次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但是我没有放弃,仍然把这篇文章细敲慢琢,一句一句的推敲斟酌,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投稿,每次被退回后我都要再次的修改、完善再投,最后争与被编辑认可,刊登出来,当见到我的文章被刊登出来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别人感受不到的那种喜悦,就像中了头彩,睡觉就笑醒了。我知道这是我的处女作,我更知道写作的不易,那种心酸只有自己体会最深,同时也给了我最大的动力,就像被注射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亢奋,让我继续努力前行。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有了素材之后,要续之一番紧张的精神劳作,要把积累的素材转化成为写作的材料,这之间要有一定的灵魂与生活的交互活动。特别是写重大的新闻通讯稿件,更要注重细节。第一是要深入了解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写作的素材要领;第二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善于扑捉好的新闻图片,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可以说是画龙点睛,通过这张图片可以展现出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具有真实性。有时为了取一张好的图片,累的腰酸背痛,因为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抓拍,又不能让领导进行摆拍,回到办公室,对所拍摄的照片进行逐一挑选,先选出一部分认为还可以的照片,然后在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选定,选好照片之后,进行文章内容的重组和编排,继而提炼出这次活动的主旨,有时因为措辞,一篇文章进行三到五次的推敲修改,甚至会更多次,目的就是尽量达到言简意赅,通俗易读。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还要对文章的结构和形式也要做好设计和安排,让文章看起来内外兼修,让读者看起来精神振奋,这就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通过近十年的写作经历,给我的个人成长增添了许多活力,有时只要有了灵感,哪怕是正躺在床上休息也要立即爬起来动笔,把文章的思路或者大概的轮廓勾画出来,也就是文章的骨架支配起来,等待第二天再静下心来补充文章的血液,充实文章的内容,让文章饱满起来。当经过多次阅读自己所写的内容感觉不再需要添加修改的时候,心情才会稍微的放松一下,深呼一口气,感觉很轻松,很有成就感。多年来,我养成了床前一定要放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的习惯。写作是一件很伤神的工作,也是一种很强的脑力劳动,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上一支烟,伴随着烟雾缭绕,写作的思绪开始触动起来,那种感觉也很有诱惑力,有时为了一个字,大伤脑筋,思来虑去,题目是否新颖、醒目、提神?内容是否流畅通顺?语言是否通俗、易懂、精炼?就这样,时间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老是感觉时间在这个时候走的很快、很急,有时候想想还不如去干一些体力劳动,既不需要费神伤脑,同时还可以锻炼身体延年益寿。但是这都是刹那间的思绪,当一个好的素材映现出脑海之中,情不自禁的豁然开朗,继续自己的创作之举。
通过这么多年的写作,让我体会到,写作其实就是把心中的综合孕育,换成以文字为载体的表达形式存在,每当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有大功告成的感觉,会搁笔雀跃。但是写作到这个时候并没有结束,写作还有最后一道重要的工序——修改。俗话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作家艾芜在谈论修改过程时说“修改时,要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静修改”。把自己的文章当成别人的文章来读,就会挑刺,就会苛刻,就会下得了手,就会旁观者清,也只有这样,写作的程序才是完整的,不残缺的,写作也才可以真正算得上是“反复思想、推敲、神思飞越的一次心灵探险”。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