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类中药用来治病,除了制成手串等首饰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做成鼻烟,也许你不曾注意,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许多清代达官贵人的衣服上常常挂有一个小瓶,这个小瓶就是鼻烟壶,而里面装的就是鼻烟。
鼻烟壶,简单来说就是盛鼻烟的容器。鼻烟据说是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由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带到中国,明末已经流行于中国,士大夫常以吸用鼻烟来招待宾客,到清朝就变得越来越流行了,鼻烟是以富有香气的烟草掺入某些名贵中药材,如麝香等共研细末制成。把它吸入鼻中,会感到辛辣芳香,可以开鼻通窍,提神醒脑,医治头眩感冒等。清代的方薰在其《静山居诗话》中有一首诗:“碾成琵琶金屑飞,嗅处微微香雾起。海客售来价百缗,大官朝罢当一匕。”这首诗就是写鼻烟的。到了清顺治年间,皇宫里就有了鼻烟,皇帝吸了这东西,既觉得新鲜,闻着又过瘾,就不再抽水烟、大烟了。皇帝高兴时,也常常把他的鼻烟赏赐给大臣,从此皇宫内外人人都闻起鼻烟来。后来,鼻烟越传越广,也越来越流行,不仅皇帝大臣闻鼻烟,就连中小衙门中的人都开始闻起鼻烟来了。
清康熙年间出现了盛鼻烟的器皿——鼻烟壶。此后由宫廷造办处统领下的各个作坊,以及由宫廷控制的景德镇御窑,在皇帝的授意下开始制造各种质地、多种工艺品种的鼻烟壶。鼻烟壶小可手握,便于携带。后来鼻烟不再流行,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在鼻烟流行的时代,鼻烟壶很受重视,有达官贵人之间送礼馈赠、身份象征等功能,并且其制作工艺也足以成为一门艺术了,因为一个小小的鼻烟壶集结了中国雕刻、书画、烧瓷、镶嵌等手工艺技术,从形制、材质、纹饰、色泽上都可以凸显出这个小小鼻烟壶的珍贵,而且精致秀雅、端正匀称的鼻烟壶更是受人青睐。
说完了鼻烟壶,就得说说它里面装的鼻烟。鼻烟属于一种烟草制品,是将烟烘烤,去茎、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的。一说到鼻烟,人们常会想到鸦片,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真正的鼻烟多是来自欧洲各国,开始的时候还常常被叫作“布路辉卢”“大子孤”等,《澳门纪略》里说:“又有鼻烟,制烟为末,研极细,色红,入鼻孔中,气倍辛辣,来自西城市舶,今粤中亦造之。本名洋烟,出大西洋,以烟杂香物花露碾细末,嗅之入鼻中。”它原本确实是西洋传过来的东西,不过并不是能使人上瘾、危害人们的鸦片。鼻烟在明末清初从欧洲传入中国后,加工转化成为粉末状药材,吸闻之后不仅芳香扑鼻,开窍醒脑,还迅速地融入了中国的艺术发展之中,发展出了供人佩戴的各式鼻烟壶,这恐怕是鼻烟输出者西方人也始料未及的。
相传清代的皇亲国戚及大官员在开会时,都有互相敬请吸用鼻烟的习惯。皇亲国戚及大官员吸用鼻烟时,用大拇指和食指将鼻烟拈起在鼻孔口前擦一擦,再用手巾在鼻孔前扇一扇,由此香味四溢,用来驱逐污秽,令人如置身在十分惬意的境地,有的会连续打喷嚏,有的流眼泪,因为鼻烟有通窍的作用,甚至能咳出痰来,使人两耳舒适,神情怡悦。即便是身为女人,权倾一时的慈禧太后,在平日里也十分喜爱吸用鼻烟。她吸鼻烟时,习惯每天清晨吸用一次,三餐饭后各吸一次,睡前再吸用一次。并且她吸用鼻烟时不喜用鼻烟壶,而是指使宫女捧着一个玉碟,碟中都是鼻烟,她在碟中央吸几吸,拉长呼吸,偶尔也喜欢蘸起鼻烟抹在鼻孔下。玉碟中剩下的鼻烟便被当作废弃鼻烟扔掉了,而侍从们将废弃的鼻烟集中在瓷罐里,倒手卖给古玩玉器商人,从中也能捞到不少好处。
介绍完了鼻烟壶和鼻烟的来龙去脉,也得说说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了。《常中丞笔记》中就提到吸用鼻烟的作用:“鼻烟,或冒风寒,或受秽气,以少许引之取嚏,则邪秽疏散,积满亦解。若刻不少间,反有致疾者,烟有多品,总以洋烟为最,取其滋润不烈,所以为佳。通管窍,治惊风明目,定头痛,避疫尤验。”在清代的《南越笔记》中也说鼻烟有“驱寒冷,治头眩,开鼻,无烦”的功效。也就是说,闻鼻烟是借其芳香的气味,来起到醒脑提神、驱秽避疫的作用,能驱寒冷、治头痛、开鼻塞、明目、活血。现代医学也认为,吸用鼻烟能起到轻度的麻醉作用,缓解神经紧张的压力,使疲劳的身体得到暂时的休息和松弛,对降低血压、预防脑炎等也有不错的效果。总的来说,吸用鼻烟可以预防疾病,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鼻烟中配入不同的香料,其养生保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