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师傅用自制的2.16米长的大烟袋吞云吐雾
上午9点多,初春的阳光暖洋洋的。在太原市太航小区操场的石凳上,一位头扎白头巾的老人右手举着一根两米多长的大烟袋,用左手从烟袋包中取出烟丝,装满烟袋锅点燃,噙在嘴里吞云吐雾。老人身后还放着一根稍细点的长烟袋。
一袋烟结束后,老人又把大烟袋抡在手中舞得虎虎生风。面对众人的围观与好奇,老人似乎早已习惯,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几名身着太航仪表厂厂服的人笑着和这位老人打招呼。原来,这个老人是该厂退休老职工薛忠贵,今年已经74岁。他手中的大烟袋是他自制的,有2.16米长、5斤重。
“我家里还有不少‘宝贝’,都是我自己做的。”薛师傅介绍。带着好奇,记者来到了薛师傅的家,由他亲手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烟袋让人眼花缭乱:除了长的,最短的只有5厘米;材质也可谓五花八门,有白蜡木、梧桐木、枣木,还有钢制的。最让人惊讶的是,捡来的雨伞柄、外孙女儿的塑料笔杆等都被薛师傅做成了精致的烟袋杆。
薛师傅是吕梁柳林县人,18岁进厂后在机械加工车间上班。除了工作,薛师傅有两个爱好——练气功和抽烟。薛师傅的气功练了整整40年,每天早晨5点起床练至8点钟。
薛师傅平时喜欢抽旱烟,常常让亲朋好友从老家买烟丝、烟叶带给他。而抽旱烟用烟袋比较原汁原味,薛师傅又学过机械加工,便在退休后迷上了自制烟袋。
“这全是用枣木根做的烟袋锅。”薛师傅拿起几个形状各异的木质烟袋锅介绍,他使用改锥、锉子、钢锯等工具把枣木根削好、打磨,用铁丝捅成中空,再装上各种材质的烟袋杆和烟袋嘴,做成烟袋。“烟袋包也是自己缝的,有皮子的、布的。”
从三年前开始,薛师傅不再满足于只做小烟袋。“小烟袋用起来不够虎气。”薛师傅说,他开始尝试着做了几根超过1米长的烟袋。近两年,薛师傅做了三根比较有特色的长烟袋:两根2.16米长的大烟袋和一根龙头拐杖烟袋。
两根大烟袋的烟袋杆都是白蜡木的,为了把实心的烟袋杆捅开,薛师傅用了十多天时间。“要用烧红的粗铁丝才能捅开,我每天早晨5点凑到街上炸油条的大炉子前烧粗铁丝。”薛师傅说,过程虽然辛苦,但充满了乐趣。
粗一点的大烟袋有5斤重,每次扛在身上走在小区里,都会吸引不少人好奇的目光。“单是扛着走就挺锻炼身体的。”薛师傅说,他每天会带着心爱的大烟袋散步五里路。为了更好发挥强身健体的功效,薛师傅把这两根大烟袋当成了练功的道具。“就像关公的青龙刀、程咬金的三板斧。”薛师傅边说边灵活舞动手中的大烟袋,一抡、一横、一打,三招即可轻松防身避敌。
薛师傅的龙头拐烟袋是用树根做的。“去年下大雨后我捡的,可能是合欢树的树根。”薛师傅为这个龙头拐安上龙角、眼睛、鼻子、嘴巴等,并在龙头部安上烟杆和烟嘴,使其成为有烟袋功能的龙头拐。“就像个艺术品,我很少用,摆在家里当装饰。”薛师傅说,自制烟袋、把玩烟袋让他退休后的生活更加充实。
薛师傅自制的各种烟袋
薛师傅就地取材,将旧伞柄、圆珠笔笔杆、枣木根等变废为宝制成精致小烟袋
薛师傅提着两根2.16米长的大烟袋健身
薛师傅的大烟袋颇“抢眼”
薛师傅展示大烟袋的防身避敌功能
薛师傅用捡来的树根做成有烟袋功能的龙头拐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