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有一点吸烟历史的人应该不会忘记一种叫“大生产”的香烟。曾几何时,在沈阳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它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著名品牌。它是成年人闲暇里或是疲乏时的佳品,甚至烟盒纸都是小孩子的玩物,那时各种牌子的烟盒纸犹如今天孩子们玩的各种卡片一样流行。然而,那些吸过至少是听说过“大生产”香烟的人,却未必知道“大生产”香烟里还藏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8年11月,在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的炮声中,古城沈阳解放了。但是,战后的沈阳城到处都是战争留下的印迹。连年战乱和国民党撤退前的破坏,使许多工厂已是破败不堪。接管各类工厂成为当时“军管会”的重要任务。东亚烟草公司第一厂被接管,接管时厂里的33台卷烟机仅有两台可供使用,13台包装机破坏程度达40%。接管后,东亚烟草公司第一厂被改名为“沈阳烟草公司”,“军管会”委派老八路出身的李淑英出任第一任厂长。李淑英到厂后深入到工人中间,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依靠骨干组织工人们抢修机械设备,收购烟叶,采购盘纸,目的就是早日恢复生产。
1948年11月5日夜间,沈阳市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雪后的早晨,空气清新,持续3天的封城和夜间戒严结束了。第二天出版的《东北日报》这样描述了雪后的沈阳,“晨光中迎来了装满煤、粮的列车,汽笛声响震长空。中央大街有成批青年唱歌而过。墙上红绿标语与白雪相映”。一切都在恢复当中,人们已经开始步入正常的生活了。一名外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惊奇地表示“沈阳复活了。”也就在这一天,沈阳烟草公司开始了局部生产。接管后仅几天的时间就迅速恢复了生产,这在当时也是奇迹。
卷烟机开动了,产品生产出来了,可是新投入生产的卷烟用的却是敌伪时期的老牌子。于是,当家作主的工人们纷纷向厂长提出要求,新投入生产的香烟应该有自己的牌子。当时的东北解放区为了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正在开展“大生产运动”。为了配合形势,李淑英和大家研究将研制的第一个新产品取名为“生产”牌。“生产”牌香烟的商标图案是一个工人头像,精神焕发,肩扛一柄大锤,旁边是齿轮。图案展示了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精神面貌和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支援前线的英雄气概。“生产”牌卷烟于1949年2月正式生产并投入市场。由于物美价廉,深受消费者欢迎和喜爱。此时,上级又及时拔给工厂周转资金13亿元(旧币)、煤400吨、盘纸800盘,到1949年底,工厂能够开动的卷烟机有18台,当年生产的卷烟就达到1.8万箱。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制烟厂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牌卷烟质量,扩大销路,增加生产,对“生产”牌卷烟配方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同时对卷烟商标图案设计也作了调整。商标底色由原来的白色改为黄色,过了一段时间,又将黄色改为蓝色。香烟名称也由“生产”改为“新生产”。
1949年5月19日《东北日报》公布的烟酒价格表上,“新生产”每条专卖价格为121,500元东北流通币,旧生产每条专卖价格为90,600元东北流通币。
随着人们对“新生产”这个牌子越来越喜爱,工厂觉得卷烟商标有些不尽如人意,于是又集思广益,重新设计了一个商标图案,将“新生产”改名为“大生产”。新版“大生产”商标底色为红色,正面是一个工人和一个农民的并肩头像,背景为蓝天、白云和工厂遥相呼应,象征着人民的生活红红火火。“大生产”牌卷烟的香气别具一格,风味独特,投放市场后畅销东北三省及全国各地。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后,沈阳卷烟厂将第一批大生产香烟作为慰问品送到朝鲜战场。“大生产”香烟受到志愿军战士们的喜爱和欢迎,有的战士还将抽剩下的烟盒纸拆开,在背面写上杀敌立功的顺口溜或誓言寄给国内的亲人和工厂的工人。当时,一包包的“大生产”香烟,曾牵动着国内外亲人的心,成了他们表达思念和情感的纽带。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为了整顿卷烟商标牌号,对全国卷烟商标重新进行审核登记,发现“大生产”牌卷烟全国还有几家烟厂也在生产。按规定“大生产”牌卷烟只能由一家烟厂生产,其余的厂家则撤销。究竞谁能保留下来呢?商标局认为沈阳卷烟厂的大生产牌卷烟生产时间最早,销量最大,质量上乘,不仅在东北,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名气,许多在东北援助建设的外国专家也点名要求供应“大生产”。鉴于此,国家商标局决定取消其他厂家的大生产牌商标,只保留沈阳卷烟厂的大生产牌商标。
上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路过沈阳时,当时的东北局给毛主席配备路上抽的卷烟就是“大生产”香烟。在中苏会谈时毛主席抽的也是大生产牌香烟。1958年,毛主席到抚顺西露天煤矿视察时,他在煤矿负责人陪同下走进接待室,一眼就看到了桌子上放着的大生产牌香烟,他拿起香烟打量了一下,说:“大生产牌的,好啊!抽一支。”毛主席就这样一边抽烟一边听取大家的汇报。
如今,“大生产”牌香烟的辉煌历史已成往事,但“大生产”这一品牌留给人们的记忆却像飘浮的烟雾一样久久不能散去。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