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角 > 烟草百科 > 正文

吸烟的社会传播

2013年08月06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微微健康网编辑整理 作者:
A+ A

  在我国,很久就开始有烟草这种东西了。最早的时候,烟草是用于药物上面。后来,有人发现它吸了之后可以提神,于是就开始慢慢有人开始尝试烟草,这一尝试,就开始了漫长的吸烟历史。

  社会背景

  清代前期,商品经济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在客观上为烟草生产发展和吸烟的普及提供了有利条件。具体说,烟草广泛流传和迅速普及,还同下述情况有关。 1、烟草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早期的吸烟宣传,十分强调甚至夸大了烟草的药用功能,这对烟草的传播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最早提及烟草的有关医书,多记载它可“辟瘴”、“祛寒”,甚至有“疗百疾”之功。 2、烟草为馈赠和待客之物。烟草又有“烟酒”和“干酒”之称,从上层社会到民间,与茶、酒为待客之物。《食物本草会纂》又云: 普天之下,好饮烟者无分贵贱,无分男妇,用以代敬代酒,刻不能少,终身不厌…… 3、吸烟者宣传吸烟情趣。烟草传入之初,在文人学士、达官贵绅中吸烟被认为是一种雅好,吸烟的情趣往往被着力渲染,以烟为题的文章、诗词之类在文苑中彼处皆是。蔡家琬《烟谱》提到,有人认为“士不吸烟饮酒,其人必无风味。”正是追逐这种绅士风味,使不少人对烟草由“索而赏试”到“顷必必需”,甚至达到“如感狐媚,如蛊妖色”的地步。 4、吸烟成为一部分人的生理需要。随着吸烟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人吸烟成瘾,嗜烟如命。何其伟《爱筠索咏烟筒》诗云:“亦知无甚味,只是苦相思。”吸烟者虽然比较普遍地存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但毕竟同烟草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的人嗜烟甚于饭。

  妇女吸烟

  清代妇女吸烟相当普遍,这使吸烟者队伍进一步扩大。吸烟之盛,始于城市,扩及乡村;始于男子,渐流行与闺阁。金学诗《无所用心斋琐语》描述苏州一带官绅之家娇柔女子吸烟之状云:苏城风俗,妇女每耽安逸,缙绅之家尤甚。日高,春犹有酣,寝未起者,簪花理发,举动需人,妆毕向午,如出闺房,吸烟草数筒……《广西通志》描述苗族妇女喜吸烟,每以烟筒插髻。《秋平新语》记载静海吕氏之妻作戏咏长烟袋诗,铙有风趣。诗云:这个长烟袋,妆台放不开,伸时窗纸破,钩进月光来。

  鼻烟传入

  鼻烟,是将烟叶研成末,杂以芳香类物质配制而成,其用法是不用点燃而直接吸入鼻中。所以,古人用烟有“口受”与“鼻受”之说。 闻鼻烟的习惯也是从美洲印第安人开始的。1503年随同哥伦布第二次探险的西班牙修道士帕尼发现印第安人用一根细管吸闻烟末,这就是后来的鼻烟。鼻烟传入中国的路线应该说是广州而北上。清末人张义澍《士那补释》云:“鼻烟产海外,自意大利亚(今意大利)、博尔噶尔(今葡萄牙)入贡始献天府。”鼻烟似因自欧洲的传教士和使节献方物而后有之。当然,也不排除商人将鼻烟带到中国。据史籍记载,鼻烟有明目、清心、避疫之功,吸闻鼻烟可以防病治病。张义澍《士那补释》云,闻鼻烟可以“通百脉,达九窍,调中极,逐秽恶,辟瘴疫,愈头风。” 鼻烟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品第的划分注重色、香、味具全。鼻烟在长期的制造和流传过程中,形成许多名品和牌号,如天宝素罐、怡和素罐、十三太保、大金花、小金花、红枝头、黑枝头、美人肩等。康熙中叶以后,吸闻鼻烟的习惯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直到民国初年,除了一些少数民族之外,鼻烟才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了出来,但鼻烟壶艺术则历久不衰。

  吸烟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到现在,它仍然一直活跃着。而吸烟有害健康的发现也早已经被证实,于是也有人开始正视这个问题了。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