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角 > 烟标烟画 > 正文

听每个烟标讲述一段段历史故事

2013年08月01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沈阳晚报》编辑整理 作者:
A+ A

  烟标作为香烟的外包装,对于一般人来说没啥用,但对于61岁的退休职工黄学志来说,却是宝贝。在他家,存放烟标的档案夹填满了好几个柜子,55年间他收集了3万余种烟标,每个烟标都记录了一段历史。

  没有玩具的年代

  “我收集第一张烟标时还不到10岁。”黄学志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父母特地买来一盒“天鹅牌”香烟。客人走后,六七岁的黄学志便悄悄把漂亮的烟盒夹在了书里。

  从此,他对花花绿绿的烟标着了迷。“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玩具,小时候的我就觉得‘攒烟盒’挺值得炫耀。”当时他家住在南一马路沈阳站后身,于是经常去捡拾南来北往的旅客随手扔掉的烟盒。渐渐地,他竟然积攒了厚厚一摞烟标。

  1965年,13岁的黄学志下乡到了山东蓬莱。在山东农村劳动的十几年,他没有放弃集烟标的爱好。“农村盖房子上梁、婚丧嫁娶都要买香烟、发烟卷,我不抽烟,但总跟在发烟的人后面,等着要烟盒。”当时山东地区所有的香烟品牌几乎都被他集全了。

  1979年回城,黄学志被分配到辽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先后做过瓦工、电焊工、钢筋工。上班赚钱了,他对烟标爱好的投入也增加了。“那时一个月就挣40块钱,一盒烟大概两三毛钱,每个月我都得买几盒,烟分给别人,盒自己留下。”

  说也奇怪,对烟标爱了这么多年,黄学志对吸烟始终没有兴趣。

  一个烟标 一段历史

  黄学志的书柜里,存放烟标的档案夹密密麻麻排列着,每个夹子上都标着“辽宁”“吉林”“四川”“云南”等字样,记录了烟标的产地。他收藏的3万多种烟标,每个都能讲出一段历史故事。

  “那个年代不讲究商标知识产权,所有的厂家出什么牌子都行,所以通过烟标也能看出那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黄学志翻开烟标册子,也打开了话匣子。

  “这是解放初期的‘新生产’、‘曙光’,当时还没推行文字改革,烟标的字还是繁体的。”

  “这是1953年出的‘握手’牌,当时正是中苏友好时期。”

  “这是1955年出的‘博古’牌,当时正实行公私合营,烟厂名称变成‘公私合营沈阳市太阳卷烟厂’。”

  “1957年5月1日,我国第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建成,生产出“解放”牌载重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新吉林’就是这么产生的。”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424’、‘卫星’、‘冲天’、‘全球’、‘红宇’这些牌子都是为了纪念这个事件。”

  “记得马季的相声里说的‘宇宙牌香烟’不?那年春晚之后,黑龙江还真出了这个牌子。”

  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翻看着一张张烟标,黄学志仿佛回到了自己经历过的那些年代。上世纪九十年代,黄学志和妻子相继下岗,他开过缝纫店、卖过菜,生活的艰难没能中断他的爱好,也通过收藏结识了许多朋友。

  有一次,他因为悄悄捡烟标,差点被人误当成小偷;还有一次,他骑自行车不小心轧了一个路人的手,停下一问,原来同是藏友,对方正着急捡地上的一个烟盒。

  从2010年开始,黄学志开始有目的、分专题地收集解放区烟标,有时为了得到自己需要的烟标,不惜高价购买。全国各地只要有烟标交流会,他都会参加。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达,黄学志与本地、外地藏友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他的收藏数量、质量也迅速提高。因为收藏的年头多,在沈阳地区,他是烟标收藏圈的元老,并成为沈阳市职工烟标收藏协会顾问。

  现在,61岁的黄学志除了在202医院当保洁员外,休息时间总是忙着整理自己的烟标,与藏友交流,为协会杂志撰稿……忙得不亦乐乎。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