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卖煤的与卖炭的是两个不同的行当。江南一带不出煤,人们只是烧柴、烧炭,南方也就只有卖炭的铺子,而没有煤铺。北方多煤矿,煤铺多且煤价便宜,人们平时烧火做饭、冬日里御寒取暖多烧煤。用炭的往往是比较讲究的人家,或取暖用,或用来烧火锅。
烧炭是樵夫作业的延伸。烧炭用的木柴取之于山林。樵夫依山起窑,就地烧炭,烧成之后,运至城镇,由炭铺出售。而采煤,是开山打洞,把地下的煤挖出来,论斤发售。两种师傅、两行的人。工人如此,做买卖当掌柜的路数也各不一样。
煤铺和炭铺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若两家相邻不远,两个掌柜的走对面都不打招呼。在清道光年建,据说炭铺的铺规规定,铺中伙计是不许与煤铺的伙计打招呼的。煤铺也有规矩,柜上决不收从炭铺里“跳槽”出来的人。
煤铺买卖是没有门面的,倒是都有个堆煤的大院子。柜台在院里,后屋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了。而炭铺,则形同货栈,前边是柜台,后边是堆炭的库房,还有码炭的货架。炭,依质量不同,分篓子炭、红罗炭、筐子炭、零碎炭、炭渣滓等,一分钱一分货,价值不等。大的炭铺门外挂有楹联,大多写的是:“亘古山林余劫烬 万家烟火赖薪传。”
1905年英美烟公司出品的烟画《炭铺》(上图),展现的是清代市井妇人买炭时与掌柜交涉的情景。因为炭比较贵,所以买时论斤上秤,双方还要争执斤两。图片虽小,但画得十分生动传神,是难得的民俗资料。
民国时期,采煤业发展得很快,煤价越来越便宜,最终煤业压倒了炭业。在北方,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后,只销售木炭的炭铺逐渐歇业,最终消失。煤铺以售煤为主,兼售生火用的木柴、摇煤球用的黄土和木炭。卖木炭只是煤铺的一个副项了。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