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城郊接合部的阿尔铅矿公路边,矗立着一座新修的三层砖瓦楼房,走进客厅,沙发、电视、冰箱一应齐全;楼房一侧的卫生间里配有淋浴;厨房内燃具、炊具摆放整齐,这就是阿尔洛沙新修的家。
阿尔洛沙,彝族,凉山州甘洛县阿尔乡烟农。虽然只有5年的种烟史,但他家的烟叶发展却一路高歌猛进。2009年全村第一个试种烟叶,2010年发动本村10余户烟农一起种植烟叶,2011年获得“烤烟生产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种烟24亩,实现产值9.25万元,当选“大凉山十大烤烟状元”。
“我现在也是城里人了,不过比你们城里人还好,我村里头还有一套房呢。” 阿尔洛沙笑呵呵道,“我是切莫村第一个试种烤烟的人,2009年种了5亩,除去开支,收入还有1万多元。”洛沙点燃手中的烟说,“当时附近的斯觉镇已经是第二年种烟了,乡长书记动员我们也试种,可没有人敢站出来种,没技术、怕麻烦、怕种不好让百姓笑话。我是村委会支书,我不种哪个种呢?”
“阿尔乡的烟叶发展成与否,洛沙,就看你的了,成功了,我给你戴红花,种不好,你这个书记只有下课了!”乡党委政府把担子压在洛沙身上。
第一年试种,压力和困难可想而知。“年轻人有文化,可以看书、到网上查,我没得文化,硬是恼火得很,只有看人家咋种,问人家咋整,听人家咋说。”那一年,洛沙没少跑县城、找烟办、找烟草公司。烟也终于栽下去了,烤出来了,卖出去了。
烟卖完后拿到钱的那天,洛沙特意杀了两头小猪,买了几件啤酒,把切莫村的村组干部、亲戚朋友喊来,欢聚一堂,分享试种成功后丰收的喜悦。
阿尔乡原书记木基介布介绍道,甘洛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财政收入一直依赖于矿山,但贫富差异比较明显。居住在二半山的广大彝族同胞一直以种玉米、土豆为生,忙死忙活,遇到好年景,一亩地一年收入也就1200到1300元,遇到年景不好,农药、化肥、种子钱都回不来。为调整农业产业,让群众通过种植业走上富裕的道路,结合甘洛气候和日照条件,县委、县政府多方争取,在2008年开始试种并取得成功。
“洛沙,你头是开好了,但还是要发动群众一起种才行,你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富哇!”阿尔乡党委、政府又一次把担子压在洛沙身上。
第二年刚过春节,洛沙就挨家挨户动员群众种烟,但习惯种植玉米、土豆,长期靠天吃饭的群众在思想观念上一时无法转变,处处刁难洛沙,有的以没有劳动力为借口,有的以没有购烟苗、化肥资金来推脱,洛沙总是耐心解释、宣传种烟的好处,用最朴实的话把群众往种烟路上引。
终于有21户同意和洛沙一起种植烟叶,没有资金,洛沙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不够,就到县农村信用联社贷款。为让烟农改变传统种植习惯,科学种烟,甘洛县烟草公司还特意从越西县聘请种烟技术能手到阿尔乡指导烟农种烟。
在洛沙的带领下,切莫村当年种植烟叶200亩,收入65万元,烟农收入少的3万余元,多的达到7万元。
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的群众,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钱,想不到黄土地也能种出“金豆豆”。没种烟的村民则眼红了,心急了,纷纷跑到洛沙家表示,明年自己也要种烟。
此时,洛沙依然笑眯眯地点燃手中的烟,偷偷拿出新买的手机,拨通远在外省打工的儿子的电话,来年,他要把儿子叫回来一起种烟。
2012年,洛沙拿出全部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些钱,在县城边的阿尔铅矿修了一栋三层楼的砖瓦房。“我现在是种烟季节就住在切莫村的老房子,烟卖完了就住到县城,比你们城里人还安逸。”洛沙笑着说。
2013年洛沙种了24亩烟,纯收入9.5万元,一举还清了修建新房所欠的外账,还给儿子买了一辆摩托车。
甘洛县烟草分公司经理王念荣说,洛沙是老实本分的烟农,也是一个“有经济头脑的农民”。在洛沙的带领下,阿尔乡切莫村,通过几年的烟叶种植,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013年12月,阿尔洛沙被凉山州委、州政府评为“大凉山十大烤烟状元”。在颁奖典礼上,洛沙用最朴实的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种烟是一项最简单的活路,烟苗、肥料都是公司供应,还给你拉到村头来,不懂的有烟技员指导,种出来的烟公司全部收购,种烟有补贴,拉烟去卖有运输补贴,烤烟还有燃煤补贴,烟收完后可以种其他作物,烟水、烟路、烤房也给你修好,种烟周期短,见效快,是我们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在2014年烟叶移栽现场会上,甘洛县副县长徐建超为阿尔洛沙(右)颁奖
现在的洛沙,又在田间地头忙碌,指导群众如何翻地、如何起垄,时不时还到育苗点看看烟苗长势。说起2014年,洛沙信心满满:“今年,我要种25亩,收入争取突破10万元,给儿子买个面包车。今后,我要带领乡亲们把烟种好,让他们早日过上富裕的生活。”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