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角 > 恋恋烟尘 > 正文

烟农“抢”水记【图】

2014年04月23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中国烟草》编辑整理 作者:姜雪 郑玮玮 颜克鹏 邹善广
A+ A

  2月,湖北省秭归县境内连降大雪,7个产烟乡镇因地处高山而路冻山封,烟叶育苗“无水可育”。来不及回味刚刚过去的春节,秭归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迅速组织烟叶战线人员进村入户,与广大烟农一起打响了一场“抢水战”。

  破冰,“生命之水”终入棚

  “有水了,有水了!”2月20日,技术员文习武的一声欢呼,让磨坪烟叶站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水,终于通了。

 

烟技员们在抢修被冻坏的水管

  磨坪乡海拔1000多米,素有“秭归小西藏”之称。每年从11月开始,这里就基本进入冰封状态,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一片寂静。路,在冰雪的覆盖下已经不见了踪迹;水,化为一尺来长的冰凌爬上了屋檐。平日里干活的农民都关门闭户,点上柴火炉在家“猫冬”。直到次年3月,天气转暖,冰雪消融,生产生活才能恢复正常。今年,所有的育苗工作必须在2月25日前结束,可连续的低温天气导致灌溉水无法到达大棚,一时间,大家只能望“冰”兴叹。

  天冷,技术员们心急如焚。

  破冰,迫在眉睫。

  磨坪烟区共有龙潭坪、磨坪两座育苗工场,供苗量占了整个烟区的一大半。在龙潭坪,技术员春节前就将水池蓄满了水,还临时建了一个小水池备用。如今,水池表面凝结了厚达8厘米的冰,出水管全部被其“占领”,空水泵也因雪水的进入而被冻坏。无奈,大家只能一边等着从县城购进的新水泵,一边试着采取“土方法”——用开水烫。但淋了好几瓶开水,出水管里的冰仍是纹丝不动。

  大家又急忙生火来烤,折腾半天,水管终于开始慢慢通水。不料刚放了一会儿,水池就不堪厚冰重负,裂开口子。尽管技术员们急忙用盆、桶转移了一部分水到大棚,但仍有半池“付诸东流”。

  原本就不够用的水,这下差得更多。关键时刻,附近的烟农们主动要求技术员到自家水池中取水。“我们自己用水节约点儿,挨几天就过去了,可这育苗工场关系到一两百户烟农,一天都不能等!”当3根水管汇聚到育苗工场,龙潭坪的“水荒”终于得到初步缓解。

  在磨坪,虽然天气逐渐转暖,积雪已化去大半,但池里仍是滴水未进。“估计是水管堵住了。”技术员们如此揣测。

  而水源,在海拔1400米的地方,离育苗工场将近5000米。

  2个小时的山路跋涉,3个小时的雪地排查,全站6个人的奋力疏通,2天2夜的轮班坚守。技术员们无怨无悔地奔波着,最终换来清水入棚。

  如今,万事俱备,只等烟苗破土而出。

  化雪,就地取“水”解困境

  “老马,帮我把钳子递过来。”2月20日,贺坪收购组组长张祖佾站在凳子上,一边专心修理着育苗大棚,一边对站在旁边的烟农马全社说。

  “也不知道这雪还要下到什么时候,会不会耽误育苗啊?”老马有些担心。

  “一定赶得上!昨天晚上我看了天气预报,从今天开始就会连续天晴,这两天我们一边修整苗棚,一边想办法存点雪水,‘时刻准备着’!”张祖佾干脆而坚定地答道,多年的技术员经历,造就了他乐观积极的性格。

  贺坪,是杨林烟叶站辖区最偏远的地方。在这里,海拔1580米的高山上依旧育有烟苗。6年前,贺坪收购组开始进行集中化育苗,共建了17个大棚。因为地形原因,这里的育苗大棚不能像磨坪一样,集中联建形成规模化的工场,而只能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散落在大山里。

  17个大棚,5个技术员,意味着一个人要做3个人的活儿。从此,技术员的脚印,布满了贺坪的每一个角落。

  张祖佾此时正在维修的大棚,就建在马全社家附近。之前,漂浮育苗技术的推行,大大提高了烟苗的成活率,烟叶品质随之提高,烟农的收入也跟着上涨。一时间,新技术引起了全村人的浓厚兴趣,马全社便是其中之一。凭借着“近水楼台”的优势,老马一有空就钻进大棚里,给张祖佾搭个手帮个忙,慢慢就掌握了技术。后来经过县局批准,这个育苗大棚就交由老马和张祖佾共同管理,而这种“烟农+技术员”的模式,由此逐渐在整个收购组推广开来。有了烟农的加入,大棚的管理有了保障,育苗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可今年的“暖冬”天气,却让技术员们伤透了脑筋。

  年前,由于长期无雨,蓄水池里几乎没什么“存货”;山上,因干旱而造成泉水断流,无水可引;调运,也因年后连日大雪引起封路,车辆根本无法进山。无计可施的时候,张祖佾只能看着满地厚厚的积雪发呆。可就在前一天,他的脑海里却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就地取材,化雪为水!

  “老马你看,太阳出来了!快,我们化点雪水存起来。”张祖佾兴奋地说道。

  “好嘞!”只见马全社边答应着边拿出铁锹,在雪地里挖出一个直径80厘米左右的坑。张祖佾从包里拿出一张塑料布一样的东西——那是去年换下的旧棚膜的一部分——铺在挖出的坑里。“这样可以避免水受到污染。”然后他们挖来一些干净的雪放到坑中,静静等它们在阳光下融化。

  阳光似乎有些不“给力”,雪融化得很慢。

  “今天天刚晴,温度可能还不够。这样吧,老马,我们在周围生点火帮助升温。”张祖佾补充道。

  于是,他们又找来柴生火。这方法果然奏效,在高温的影响下,雪融化得快些了。“我们慢慢积少成多,一定可以熬过这几天!”

  雪地里跳动着的红色火焰,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

  调运,“送水专线”进山来

  “伙计们,集合啦!”2月20日一大早,两河烟叶站大坪收购组组长李明远就开始“扰民”了。

  5分钟后,其他5个技术员在院子里“一”字排开,一副军训阵势。屋顶上,昨夜下的雪还没有化去。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不用再为没水发愁啦!从今天开始,就会有车调水过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搞好交接,保证每个育苗大棚都能供应上水。现在我来做一下具体分工。小王,你的片区面积较大,我就和你一组,负责两个大棚。”

  技术员王海容的片区偏远而分散,育苗任务最重。

  “你们剩下的4个,一人负责一个苗棚。司机师傅的联系方式,我一会儿告诉大家。好了,都清楚了吧?”

  “清楚了!”声音整齐而响亮。

  今年是全县实施“精益生产”第一年,育苗要求比往年更高。为了宣传新政策,春节前技术员们就背着资料挨家挨户发放、讲解,成了大山里的“包包队”。原本一切都按照计划顺利进行着,可风雪不期而至,打乱了技术员前行的脚步。

  尽管“天公不作美”,但技术员们从未停下。那一日,白庙岭村的烟农郑学进看着冒雪登门的技术员说:“这么大的雪,我还以为你们要3天以后才会来呢!”言语间,既惊讶又感激。但不论走到哪里,技术员们心心念念的还是水。因为那不仅关系到烟叶的生长,更关系到村民的正常生活。

  大雪,成了他们的“心病”。

  直到调水车的出现。

  通过县局与水务部门沟通协调,两河烟叶站主动出资,再加上当地烟农自发参与,一条由一辆大车、两辆三轮车组成的“送水专线”“成立”了。

  每天,运水车在山路上运行,载着烟农们的希望。大车每次可以运9吨水,最早7点就要出发,最晚到晚上8点,一天需要来回四五趟;三轮车一次能运输2吨左右的水,主要用于水源的调度。虽然天气逐渐转好,但路面上的冰仍然没有化去,车辆只能系上防滑链艰难行驶,以往一个多小时就能走完的路程,如今要花上两三个小时。而每辆车上,都配备有新购置的抽水泵,方便水能快速入苗池。

  如此坚持了一个星期,育苗大棚的水总算基本得到满足。得知水源问题解决的消息,一大早,附近的部分烟农也积极加入到育苗播种的队伍中来。

  “小李,基质填实一点,要不就吸收不到水分了。”李明远指导着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技术员李凤山。

  “老宋,你多指导指导别人。”烟农宋文才技术娴熟,是漂浮育苗的“专家”。

  清理积雪,平整苗床,大棚加盖薄膜,基质装盘播种,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看着水流源源不断地注入苗池,李明远终于感到了一丝踏实。大家一边忙着干活,一边相互讲述春节趣闻,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给零下3摄氏度的寒冷环境平添了一丝温暖。

  远方,一轮红日慢慢升起。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