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这次下定决心了,明天咱们就去把种烟合同给签了!我安心回来种烟!”2月6日中午,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椿木营乡范家坪村,返乡青年汪守正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态度坚决地跟母亲杨吉祥说道。
听到儿子的话,杨吉祥脸上露出了笑容:“终于把你给说服了,咱家的种烟大业指日可待了!”
今年45岁的杨吉祥是村里有名的“女汉子”,曾做过民办教师的她种烟养猪样样拔尖,是家里的顶梁柱。早在2011年,她就想让全家人一起种烟,但家里人意见不统一,种烟一直没有成规模。
2012年3月,杨吉祥第一次吹起种烟“集结号”,试着说服公公和婆婆一起种烟。对此,老人表示:“我们年纪大了,不愿意再折腾。”而杨吉祥有自己的“对策”:她把二位老人种的田地按500元一亩租过来,顺便请他们帮忙管理烟田,每人3000元工资,年底还有分红。
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公公婆婆爽快地答应了:“我们也种不了多少地,你给的租金还比别人高,又给发工资,行!”
这一年,杨吉祥的烟田从20亩扩大到了30亩。在种烟过程中,她手把手教公公婆婆种烟,让他们从门外汉变成了掌握基础技术的老年烟农。
2013年元旦,外出打工的丈夫汪如海回家了,杨吉祥的“集结号”再次吹起。因为丈夫比较倔强,这次她采取了“曲线劝解”策略,和公公婆婆一起给丈夫算起了年成。
算年成时,汪如海掏出5万元豪气地说:“我在外面既长见识又能挣钱!”而杨吉祥也掏出一个存折说:“我在家种烟养猪,种烟利润4万元,养猪利润1万元,挣钱不比你少,还能照顾家!”
公公汪兆祥则告诉儿子:“我和你妈把地租给了吉祥,今年的租金收入是5000元,帮忙管理烟田的工资是6000元,加上分红4000元,净收入15000元!”
听到妻子和父母的收入,汪如海惊讶了。杨吉祥笑着说:“咱们可是用数字来说话。说真的,现在种烟有保障,烟草公司的指导和服务都很到位,我想让你回来,咱们多租些地一起种烟,在家也能赚到钱过好日子。”
汪如海低头思考时,母亲刘德秀也开口了:“如海,在家种烟比你在外打工稳定得多,不如回家来,老在外面我们担心!”
在妻子和母亲的劝说下,孝顺顾家的汪如海点头同意:“你们说得有理。正好老二全家在外打工,他家的地没人种,我明天去看看,把地给租过来!”听了丈夫的话,杨吉祥暗自欢喜。
这一年,杨吉祥家的烟田增加到50亩。全家人齐心协力,在烟技员的指导下积极做好大田管理和烟叶烘烤,一年忙完一算账:净收入近8万元!
种烟队伍两次“集结”成功,让杨吉祥心里更有底了。接着,她瞄上了在外打工的儿子汪守正。汪守正是学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去年毕业后,他觉得种地“没面子”,没有听母亲的劝说回家种烟,而是直接南下打工了,收入并不理想。
今年回家过年时,汪守正听到很多村里人说起种烟的高兴事。看到全家人晒的种烟年成,听着母亲的劝导,他心里既有些惭愧又有些动摇。在听烟技员说今年椿木营将建设烟叶基地单元、各类后续配套服务将更完善后,他毅然决定回家种烟。在他看来,这既能让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有用武之地,也能为家里的种烟队伍增加力量。
至此,杨吉祥的家庭种烟队伍“集结”完毕,“家庭种烟、合作经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种烟设想得以实现。儿子的加入,让这支烟农队伍有了新生力量和职业化目标。一张可见的美好蓝图,正在全家人面前徐徐展开。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