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平台 > 动态信息 > 正文

贵州烟草商业开启科技创新之门(图)

2012年03月22日 来源:烟草在线贵州消息 作者:郑旭南、邓祖昌、陈俊
A+ A

  烟草在线贵州消息  一直以来,作为全国第二大烟叶产区,贵州烟草始终注重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成果推广成效斐然,为支撑贵州烟草商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锐意进取的贵州烟草人看来,要实现由烟草大省向烟草强省的转变,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烟草农业科技则是这条道路的主干道。

  创新以致用

  对于贵州烟草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来说,刚刚过去的一年可以用“捷报频频、硕果累累”来形容。

  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贵州省烟草公司科技处处长李继新办公室里,他开门见山,脱口而出一串串数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1年,全省共开展各项科研项目345项,投入经费约1.5亿元。申请并受理专利58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获授权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超过‘十一五’期间的数量总和。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奖7项。全年共有12项科技成果和10项实用新技术在各烟区全面开展示范推广。”李继新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之所以能涌现出这么多的科技成果,离不开省公司用心搭建的“一纵一横一环”创新体系构架。

  省公司科技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所谓“一纵”是指完善“省公司职能部门——省烟草科学研究所——市级技术中心——县级技术推广站”这纵向的四级创新主体,形成一个竞争力强、分工明确、系统完整的创新链条。而“一横”则是本着发挥不同实体的资源优势,突出资源互补,提高资源效率,实现行业内外、国内国外不同科研机构、不同学科的横向交流与合作。

  创新的最终结果和效能是应用。在贵州烟草商业系统,一个广为人知的共识,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用到生产中”。戮力同心之下,众多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理论的力量有效传导至生产实际中。

  “比如我们引进研发的烤烟漂浮育苗技术的推广,实现了全省烤烟100%集约化、专业化育苗和商品化供苗,累计推广面积1489.84万亩,新增效益16.19亿元,其技术研究与应用获贵州省‘十一五’十大农业成就奖第一名;我们自主研发的密集型烤房及烘烤工艺承烤面积270余万亩,获得直接综合效益9.61亿元。”贵州省烟科所所长冯勇刚如是说。

  再听听烟农怎么说:家住遵义县乐山镇后庆村的邹代全种了二十几年烟,见证了多项烟草农业科技在烟叶生产中的应用。“这些年来,从漂浮育苗到双行凹型垄保水移栽再到散叶烘烤技术,在烟草公司技术员的指导帮助下,新的技术让我既少干了活,又多挣了钱,这样的技术越多越好!”邹代全憨笑道。

  如今,在黔贵大地上,一项项烟草农业新技术正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人才是根本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众所周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打造一支科技创新队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环节和动力源泉,亦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贵州烟草商业充分认识到人才对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人才的奖励力度,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更加合理。”贵州省公司副总经理李智勇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鼓励各类科技人才迅速成长、创造业绩,省公司分设了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科学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和标准创新奖等5个奖项类别,进一步细化激励机制。

  与此同时,贵州烟草商业系统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正倾力于培养一支“在科研方面具有创新能力、在技术上具有专业技能、在生产上具有实践能力的贵州烟草产业创新人才队伍”。

贵州烟草商业系统拥有一支研发能力较强的烟草农业科技队伍

  以省烟科所为例,通过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创新思维活跃、研发能力突出的科技创新团队。“在人才引进上,省公司给我们自主引进的更大空间,不用参加省公司统一招考。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优先安排科研项目,优先提供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优先进修、深造和再培养。”冯勇刚介绍。

  2010年6月进入贵州省烟科所工作的汪汉成就是典型代表。2011年,身为南京农业大学理学博士的他凭借公开发表的多篇科研论文“被破格提拔为副研究员”,一时在烟科所传为佳话。此时,汪汉成走出校门仅有一年。这意味着他用一年的时间走了别人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过的路。

  此外,“我们以市州公司和县级分公司为主体,采取‘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方式,针对不同职业类别、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技术人员进行分阶段培训,以建设一支技术娴熟、技能精湛的实用人才队伍。”李继新补充说,“同时,我们还致力于建设一支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科技管理队伍。”

  “目前,全省系统有博士23人、硕士171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7人。去年我们聘用了3名学科带头人领衔重大科技专项,1名同志成为国家质检总局评议专家,6名同志成为省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各类科技创新人才正茁壮成长。”对于科研人才队伍,李智勇如数家珍。

  合作拔高度

  采访中,多位贵州烟草受访人士表达了一个相似观点:近年来,贵州烟草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之所以层出不穷、井喷式涌现,除自身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之外,开展对外合作、借力“外脑”亦起了重要作用。

  在李继新看来,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对于贵州烟草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亦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我们相继开展了与行业内外、国内外的科研院所交流与合作,并积极拓展合作领域、改善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以实现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超越。”李继新说。

  “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无疑是开展对外合作的两大“法宝”。

  据了解,目前贵州烟草商业系统已与至少23家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了深入合作,“请进来”工作风生水起。

  “如遵义市公司和中国农科院、毕节市公司和河南农业大学分别签订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黔西南州公司、六盘水市公司与贵州大学开展了实质性合作,黔南州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的合作也已全面展开。”省公司科技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不仅如此,贵州烟草商业还树立了全球眼光和国际化视野,瞄准国际前沿科技,“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去年我们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就烤房与育苗设施建设开展深入合作,‘密集烤房人工智能控制系统研发’项目就是其中一个。”遵义市公司经理丁伟如是表示。

  而作为全省科研“重镇”,贵州省烟科所历来重视国际间的高层次合作。冯勇刚告诉记者:“近年来烟科所先后选派多名科技人员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巴西等国交流学习,并与津巴布韦烟草研究院进行了互访,正式启动了烟草种质资源互换合作。”

  对此,贵州省公司总经理陈卫东给出了中肯评价:“这意味着我省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领域不断深入,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合作关系更加紧密,积极推动了全省系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的提升。”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