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频道 > 正文

“创”赢未来 向“新”而行

——陕西西安市局(公司)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2020年12月04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亓鹏、王新、周新
A+ A

  古时长安,凝结着历史的记忆;今日西安,在历史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碰撞中展现着它的独特魅力。

  一城古韵,满目新风。

  根植于此的陕西省西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围绕创新型企业建设,不断优化创新体制机制,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有效转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正在形成。

  厚培“新”土壤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那么,应该如何抓,怎样谋?

  在西安市局(公司)党委书记、局长、经理张爱峰看来,要坚持重心下移、强基固本,厚培创新土壤,释放创新动能,推动全员创新、全面创新。

  基于这样的认识,西安市局(公司)党委结合企业实际,对创新工作作了全局谋划和系统部署。

  近两年来,他们先后制定印发了《全面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实施方案》《创新型企业试点建设方案》,明确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进度安排,确立15项重点任务,确保创新活动一体推进、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如同种子离不开泥土,创新也离不开配套的机制。在这方面,西安市局(公司)以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为引领,制定了以“836”为主体的保障措施。

  “8”即8项制度,包括《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奖励办法》《群众性创新奖励办法》《创新人才库管理办法》等;

  “3”即3大平台,分别为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员创新活动室和数字技术联合创新实验工作室;

  “6”即6项举措,包含实时畅通项目立项、优化协作单位选择、考核激励政策牵引、内网平台宣传引流、创新人才培养及开展智库建设。

  “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和奖励机制破除了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进一步激发了全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西安市局(公司)企管处处长刘芳介绍说。

  一组数字印证了创新成效。截至目前,西安市局(公司)已有40余项科技成果、60余项QC成果和40余件专利授权等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创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驱动效能不断释放。

  特别是,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西安市局(公司)围绕支撑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制定了《关于建设促进全市系统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体系的工作措施》,并将其纳入全市系统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中,从高质量发展大局出发认真谋划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铸强“新”引擎

  11月12日至14日,在全国烟草行业第三十一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上,西安市局(公司)选送的《深度学习型配送线路优化新模式》课题获得三等奖。

  该课题是由西安市局(公司)物流分公司动力源QC小组基于当前零售客户数量增长、城区交通条件优化等现状,开展的一次创新研究,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这一课题,正是由物流分公司“荣国创新工作室”孵化出的一项重要成果。

  作为西安市局(公司)首个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荣国创新工作室”于今年6月份正式挂牌成立,其12名成员均为物流分公司管理、技术及操作岗位上的创新骨干和技术能手。他们采用“任务驱动+即时互动+主动学习”的工作模式和“作业制”运作方式,坚持每月集中一至两次开展现场交流,通过对疑点、难点、亮点问题的切磋研讨,实现智慧共享、成果共创。

  “创新工作室的成立,既增强了创新活动的计划性,也改变了以往创新活动单打独斗的局面,能集众智、汇众力,孕育出更多的创新果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典型引领,我们在全员中营造出了浓厚的创新氛围。”西安市局(公司)物流分公司经理袁文斌说。

  除此之外,西安市局(公司)的全员创新活动室和数字技术联合创新实验工作室也已成立,为促进创新型项目孵化和人才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创新的潜力在基层,创新的价值在应用。为此,西安市局(公司)持续优化完善以机关归口管理部门为研发主体、以各县级局(分公司)为成果推广应用主体的纵向创新链条。

  “在需求导向类项目中,我们会采用‘1+1’或‘1+N’模式,即机关归口管理部门会同需求提出单位、拟试点单位开展联合创新,归口管理部门侧重于研发,基层单位侧重于需求调研和试点反馈,通过双向互动,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创新结果的应用性。”刘芳说。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在人才培养方面,西安市局(公司)已建立全市系统创新人才库,目前已有87人入库。在此基础上,他们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同时,西安市局(公司)组织创新人才开展“走出去”活动,加强交流合作,集聚强劲动能。

  “创”赢未来,向“新”而行。“下一步,我们要不断深化创新型企业建设,进一步做精细文章、下绣花功夫,不断健全创新机制,营造良好创新氛围,规范科技项目过程管理,持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广泛开展各类创新创造活动,确保创新活动有空间、有机制、有平台,真正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张爱峰说。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