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在乌蒙山区腹地的贵州省水城县,逐渐降低的气温没有减弱群众的劳动热情。
盐井村烟农徐天怀今年的烟叶已经售卖完毕,赚了8万多元。现在,他又来到嘎啦田育苗工场的食用菌种植园打工,每天又有八九十元的收入。
铜厂村村民杨开华全身心扑在今年刚投产的林下养鸡场上,这个由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捐赠200万元兴建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是全村的希望。
群福村的菌包生产车间里、电光村的服装厂里、高仲村的汽车美容中心里……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繁忙背后,是贵州省局(公司)四年多来的默默付出。自2016年开始结对帮扶水城县以来,贵州省局(公司)立足实际,前瞻谋划,创新实践,逐渐探索出一条“立足产业优势促增收、拉长产业链条稳就业、培育新兴产业固根本”的可持续发展扶贫新路径。
立足优势 做强烟叶主业
产业是脱贫之基。缺乏有效产业支撑是众多贫困地区面临的普遍困境。
贵州省局(公司)把结对帮扶水城县作为重要工作,由省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高体仁任帮扶领导小组组长,形成省、市、县三级烟草部门联动的帮扶机制。
经过深入调研分析,贵州省局(公司)构建了“12345”扶贫工作模式:坚持以烤烟产业为主线,扶志与扶智、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将烟叶生产收购计划、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帮扶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带动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烟草产业规模、设施、需求、带动和组织优势,奋力助推水城县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展烤烟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要充分发挥我们自身优势,做我们最擅长的事情。”贵州省局(公司)结对帮扶工作队副队长,在水城县挂职常务副县长的贺方云说。
营发村村民王胜发,是村里“贫困户”,也是外出“打工族”。因孩子无人看管,父母无人照顾,王胜发后来便回到家乡种植玉米、洋芋。
后来,不甘于当贫困户的王胜发加入了烟叶种植队伍,今年种了15亩烟叶,一年下来有六七万元的收入。
如今,王胜发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在家种烤烟,既有时间照顾老人、孩子,又比打工挣钱多,真是太好了!”他感慨地说。
水城县烟叶种植覆盖全县15个乡镇61个村,2751户贫困户10493人通过烟叶种植实现了脱贫和稳定增收。
“烟叶这个短平快的致富产业,不仅让2751户贫困户脱贫,还让更多的老百姓明白了‘勤劳才能致富’的道理。”贺方云说。
延展链条 搭建就业平台
烤烟种植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且具有季节性。怎样才能让更多的贫困户从烤烟种植中受益?
贵州省局(公司)在发展烟叶主业的基础上,大力延展烤烟产业链条,为贫困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黄果树村村民杨文桥是长期在烤烟基地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仔细算过账,从育苗到移栽、田管、烘烤,每一季烤烟忙活下来,每名雇工都有上万元的收入。
“现在我一个人在家带两个小孩,出不了远门打工,家里十来亩地租给其他村民种烤烟,每年每亩租金500块钱,我在烤烟基地务工一天100块钱,家里的日常开支不成问题。”杨文桥说。
像杨文桥一样,加入专业化服务合作社,为烟农打工赚取务工收入,是贵州省局(公司)为水城县贫困户量身打造的一条脱贫道路。
贵州省局(公司)优先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参与育苗、机耕、烘烤、分级等专业服务工作,全年可提供季节性用工3000余人。
此外,贵州省局(公司)还在水城兴建生物防治中心和有机肥加工场,建设生物质燃料烤房,围绕烤烟生产打造产业链条,让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
38岁的雷群是齐心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供养着3个上学的孩子,无法外出务工,生活压力很大。今年,生物防治中心的建成,让雷群有了就近务工的机会。
在生物防治中心,雷群主要负责繁育蠋蝽。“每天早上8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中午还有休息时间,可以回家给孩子做饭,一天有100元收入,非常知足。”雷群说。
据介绍,仅生物防治中心就长期聘用了9名村民。已建成的3个生物质颗粒加工场和1个有机肥加工场,每年可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1600余吨、有机肥1000余吨,需要工人60人,务工支出达100万元以上。
培育产业 夯实振兴根基
在结对帮扶过程中,贵州省局(公司)不仅聚焦烟叶主业,更勇于开拓新业,以“跳出烟草抓扶贫”的魄力谋篇布局,为水城县留下了一笔又一笔产业财富。
在群福村,一个集“食用菌制种、标准化生产、有机肥加工”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于2018年7月建成投产,年产菌包1100万包、鲜菇4000吨、有机肥3万吨,提供就业岗位200个,辐射带动上千人就业。
这是贵州省局(公司)在开拓新业中的一次重要尝试。在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过程中,他们逐渐确立了“政府+烟草公司+龙头企业+烟农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种植模式和“贫困农户+烟农合作社+村委会”的利益联结机制,既明确责任分工,又确保贫困户享受到扶贫产业的福利。
“龙头企业负责市场与技术,合作社和农户、贫困户提升技能水平、赚取劳动收入,如此,烟草企业投入的资金才能真正成为活水,不断创造价值。”贺方云说。
有了食用菌产业园的建设经验,今年,贵州省局(公司)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优势,捐赠1200万元在6个村引入10个产业项目,扎实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全面助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为切实发挥效益,贵州省局(公司)围绕市场需求突出特色,因地制宜选准扶贫产业,引进龙头企业解决市场和技术问题,搭建村社主体,全程跟踪助力。
他们发挥当地生态和人力优势,发展起了以有机肥生产、服装加工、林下养鸡、食用菌种植、蛋鸡饲养、魔芋种植等为代表的多种经营和特色农业产业,有效促进了山区农民的持续增收,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从依托烤烟产业,到延展产业链条,再到培育新兴产业,在水城的扶贫实践,贵州省局(公司)立足产业又跳出产业抓扶贫,坚持将收入、就业、产业一体谋划,农民、农业、农村一体统筹,既助力脱贫攻坚,也助力乡村振兴,找到了一条真正发挥烟草产业优势的扶贫道路。接下来,贵州省局(公司)将继续发挥产业优势、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