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频道 > 纪实 > 正文

范单强:大山深处的别样人生

记贵州省德江县合兴镇白果村种烟大户范单强
2013年05月30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吴剑
A+ A

  烟草在线专稿  他是贵州省德江县合兴镇白果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不到1.6米的个子,微卷的短发,小而明亮的眼睛里满是中国传统农民的精明。近10多年来,他与贫穷抗争,艰苦创业,依靠勤劳智慧在土里刨金,率先致富,使自己成了远近有名的“烤烟大户”。他,就是白果村村综治主任范单强。

  少年已知苦中味

  白果村像一口锅底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小坝里,居住在这里的900多个村民,祖祖辈辈都过着肩挑背负的日子。

  1976年9月,范单强就出生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山旮旯里。作为长子,他还有1个姐姐,两个弟弟,全家6口人,就靠几亩薄田过日子。范单强的父亲在他五岁时就去世了,而母亲又是个“药罐子”,不但没有劳动能力,还一年四季都吃着中药,家里的日子就更加困难。

  小小年纪的范单强,每天放学回来,除了要打一篮子猪草,还得照看两个弟弟,有时还要给妈妈熬药。每天天还没放亮,就要起床做好饭菜,给妈妈和弟弟热在灶台上。有时来不及吃饭,自己就抓几个昨夜烤熟的红薯或土豆装在书包里,边走边吃,连走带跑地赶往学校上课。

  多年来,范单强始终没有忘记五岁时父亲临终时的叮嘱。那一年,父亲在弥留之际,抓着单强的手,叮嘱他:“你妈妈身体不好,长兄如父,长大后,你一定要照顾好家里的每一个亲人,如果哪一天有能力了,别忘了为乡亲们做点好事,要学会知恩图报!”

  父亲的嘱咐在范单强心里扎下了根,到了上学的年纪,范单强小小年纪读书就很用功,他想实现父亲的遗愿,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那样能更好地照顾好家。然而命运并没有垂青于这个懂事、坚忍的孩子,反而让他经历了更多的磨难。

  1994年秋天,由于母亲身体状况更加恶化,再也不能下地干活,而此时姐姐已经嫁到外地,家里再也没有经济来源,范单强只好放弃了上学,肩负起不属于自己年龄所能承担的责任。

  由于长期缺乏营养,范单强变得瘦弱不堪,只有1.6米不到的个子。刚离开学校的日子,他经常在干农活时头昏眼花。这年寒假的一天,范单强上山砍木料建房,待他扛着木料准备回家时,突然眼前一黑,歪倒在地不省人事了……

  天已黑了很久,却还不见哥哥回家的影子,母亲和两个弟弟急得在村子里四处呼喊,喊声惊动了左邻右舍,乡亲们闻讯起来,得知原委后,大家打着手电光,分头上山寻找,焦急而又亲切的呼叫声震撼了夜幕下的幽幽山谷……

  范单强被乡亲们发现后,已经是奄奄一息。乡亲们急忙把他背下山,又连夜送到了乡卫生院,有人赶去联校给他父亲报信,有人守在病床前陪他输液。等范单强苏醒后,得知了前因后果,这个懂事而坚强的孩子,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1995年,两个弟弟基本能够自立生活,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已经能够生活自理。为了能更好地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范单强加入了南下打工的行业。这一去就是6年,期间,他先后去过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为人下过苦力,刷过盘子,挨过冻,也受过饥饿的煎熬。

  返乡创业种出“黄金叶”

  靠着辛勤的劳动,范单强有了小小的积蓄,也收获了爱情。2001年春节期间,范单强与本村青年吴秀慧喜结良缘,婚后一年,他们爱情的结晶——可爱的儿子范银来到世上,为家庭带来了更多的快乐。有了可爱的儿子,夫妻俩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终身只要一个孩子,在孩子刚刚满月就做了节育手术,并且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他们的这一行为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了当时的一个典范,给全村宣传倡导少生优生、计划生育树立了榜样。

  “自己的小日子还过得去,但看到家乡变化不大,很为父老乡亲着急,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范单强如此解释当初回乡创业的想法。

  2002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很多土地都是荒着,一个大胆的念头产生了——规模种植带动大家致富。范单强夫妻俩带着6万元的积蓄,回到了家乡。创业之初,范单强从种植辣椒、搞养殖开始,种了50亩,每亩产辣椒 2300斤,再加上做点小生意,收入还算不错。

  范单强本想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但2003年一次偶然的经历改变了他的想法。

  “当时的驻村干部经常会到我家里坐坐,混熟了,我就经常跟着他们一起去转转。在和干部们谈心,了解到烤烟生产的落实很困难。不过我发现种烟种的好利益也是较为可观的,索性跟朋友学上了种植烤烟。当时最主要的想法其实是支持干部们的工作” 范单强这样解释当初选择种烟的心态。

  夫妻俩就这样种上了烤烟,这一种就没有间断过。为提高烤烟产量,范单强多次找到烟技员“取经”,烟技员耐心细致的对他进行“培训”,亲自随范单强来到田间地头上,教他田间管理,解密种烟“小窍门”,还在广大烟农中推广了“地模式”种烟法,平均每亩增产20%。

  2011年,白果村征得农户同意规划野茶园100亩土地种植烤烟。由于该片土地容易遭受水涝灾害,土地规划后没有人敢种,范丹强了解到村支两委的难处,大胆地把这100亩地承包了下来。

  关于投入,范单强详细地列出了一个预算清单:购买100亩地的烟苗需要8000元、新建12间烤房18万多元、租赁田块10000元、买肥料18000元、雇工10万多元,总共要投入32万。亟需资金投入的范单强急得不知所措,驻村干部获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联系他,耐心讲解了种植烤烟烟苗、烟房、肥料等的补贴政策和每亩烤烟可以贷款1000元的贷款政策。

  “世界上哪有没有风险的买卖?”范单强说。

  可种烟除了资金问题外,范单强还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家乡找不到劳动力。这时候,村支书找到范单强,为他到各村去找介绍劳动力,在种植烤烟的一系列环节中,有不少工作老人小孩妇女都能干,范单强给他们都是现钱,所以他们都乐意为他“打工”,这样也就解决了劳动欠缺问题。

  一季烤烟下来,范丹强纯赚10多万,有人说他是托了干旱的福,更多的人认为他是因为敢闯敢做。2012年,他依然种了100亩烟,又纯赚了20余万元。

  2013年,范丹强种植烤烟60余亩。“只要不出现非正常天气,烤烟不发生大面积死亡,按照今年的行情,保守估计,我种的60多亩烤烟收入10万不成问题。”在合兴镇白果村烤烟种植基地,范单强将沾满泥污的手在田埂边的草叶上揩了揩,很自信地说。

  2013年,市烟草部门依然对签订烤烟种植合同的农户在投入、购肥、集中育苗、标准化生产、优化结构五个阶段生产扶持。这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极大提高了烟农的种烟积极性。提起这事,范单强喜不自禁,“今年政府出台了烤烟优惠政策,烟农种起烟来心里也比往年踏实许多,我自己也少操了许多心,只要把烟地管好,烟叶就是‘黄金叶’。”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