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频道 > 纪实 > 正文

朱雪松:“80后”烟农的美好时代

2013年02月04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报道  “朱雪松买车了,花了十多万。”这两天,一条消息在湖北省秭归县磨坪乡一个名叫柏家坪的小山村流传着。

  “这有啥稀奇的?我们村好多人都买了车,我算是落后的呢!”对买车一事,朱雪松一再声称“不值一提”。

  的确,柏家坪村近两年添置小车的家庭越来越多,谁家买辆车已不算什么大新闻。但是,像朱雪松这么年轻主要靠种烟就买得起“好车”的,在村里还是头一个。

  出生于1981年的朱雪松三十冒头,是个“80后”。

  有人说,“70后”不愿种烟,“80后”不会种烟,“90后”不谈种烟。可是朱雪松不仅会种烟,而且很爱种烟。

  一直以来,海拔1200多米的柏家坪村有种烟的传统,可烟农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而且每家只种一两亩。加上受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该村一直未能脱贫致富。前些年,村里年轻人大都选择外出打工,不愿守在土地上。

  19岁那年,朱雪松和村里很多年轻人一样,在种了几年地后就到广东打工去了,每月工资1500元。2007年,经人介绍,朱雪松与邻村小他6岁的张小云结下姻缘。婚前,张小云在巴东县一家餐馆打工,每月工资300多元。

  结婚后,两个“80后”再也不想出门打工了。他们发现,自从当地烟草部门将柏家坪村确定为重点植烟村后,村容村貌悄然发生了变化,村里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改善。

  通过对山村发展形势进行一番分析后,朱雪松做出了决定:回老家种烟。

  第一年,夫妻俩在自家地里种了6亩烟叶。看到烘烤烟叶对煤炭的需求量比较大,朱雪松便拿出多年的积蓄买了一辆小型卡车,为村里人从山外运煤。种烟收入加上跑运输的收入,夫妻俩一算账,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从此,烟叶让夫妻俩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这期待中还有不少“没想到”。

  坐在火炉旁,朱雪松给记者说起了“没想到”的主要原因:一是当地烟草部门修建了烟水配套工程,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新型密集式烤房遍地开花,山间土地得到了有效整治,“硬件”建设跟上了;二是他申请到了低息贷款,种烟收益有保障了;三是烟叶技术员全程跟踪指导,推广适用新技术,定期举办烟农培训班,引导烟农实行精细化种植,烟叶产量和质量实现了“双提升”。此外,加入烟农专业合作社,集约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程度大大提高,劳动强度减轻了,效率提上去了,成本降下来了。

  朱雪松喜滋滋地对记者说:“尤其是适用新技术的推广,让我认识到种烟离不开技术进步。前几年,我还是按照小时候跟父亲下地学来的本事种烟,也一直用父亲30年前建造的土烤房烘烤烟叶,质量就是提不上去。从去年开始,我跟着技术员认真学习新技术,尤其是学习了新式烤房烟叶烘烤技术,情况便大不一样了。前年,我中上等烟叶比例只有55%,去年超过了98%。烟叶质量高了,你说能不卖个好价钱吗?”

  说到烤房,陪同采访的秭归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磨坪烟站站长王飞告诉记者,去年烟草部门在柏家坪发展新式烤房,朱雪松得知后十分支持,主动让出自家的一块田地建烤房。这让王飞十分感慨:“作为新生代烟农,朱雪松对事情的看法就是不一样。接受新事物快,烟叶种得好!”

  “发展新式烤房,受益的还是我们烟农嘛,这笔账我还是能算透的!”朱雪松“嘿嘿”一笑。

  采访结束时,朱雪松欣然带着记者参观他停放在新搭建的棚子里的新轿车。

  “烟草公司将水泥路给我们修到了家门口,外出方便多了,所以我就买了车。今年孩子要到乡里上幼儿园,有车接送也方便嘛!”手抚新车,朱雪松解释道。

  “好好干吧,今年还要在你们这里推行散叶烘烤、散叶收购呢!到时候活儿会更轻松。”王飞插话道。

  “那就更好了。最近好消息是一个接一个。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小康社会,我对生活更有信心了哩!哎呀,我们年轻人真是赶上了好时代!”朱雪松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