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频道 > 访谈 > 正文

秦前浩:严格计划管理 推进产业升级

访国家局发展计划司司长秦前浩
2013年05月17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30年来,烟草行业始终坚持巩固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把控制烟叶和卷烟产销总量放在重要位置,按国家计划科学组织“两烟”生产经营,稳步推进烟草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了对烟草产业发展的有效管控。

  《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要求,认真执行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烟叶种植和卷烟生产严格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禁止超计划生产。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展计划司司长秦前浩日前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践证明,实行烟草专卖、采取计划管理是中国政府针对烟草行业特点实行的特殊管理形式,同时也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控烟措施,符合《规划》的要求。

严格计划管理是控烟最有效的手段

  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之前,烟草行业处于分散管理、无序发展的状态,各地为了促进财政收入,纷纷开办计划外小烟厂,卷烟生产近乎失控,严重冲击了国家计划。烟叶生产也面临同样的情况:一方面受利益驱动,各地不认真执行供需合同,造成烟叶生产盲目发展、起伏波动较大;另一方面,烟叶收购中加价、提级等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流通秩序也比较混乱。

  “‘两烟’盲目发展和不规范生产经营,不仅带来了国家财税流失、资源浪费、市场混乱等诸多问题,同时也不利于对烟草发展的有效控制。面对严峻形势,实行烟草专卖、采取计划管理势在必行。”秦前浩分析道。

  国家局、总公司成立后,根据国务院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计划管理,规范“两烟”生产经营。通过组建各级烟草机构和上划烟草企业、关停计划外烟厂、开展“两烟”生产经营管理一系列专项治理等有力举措,使“两烟”生产经营管理逐步规范。同时,始终坚持“控制总量、稍紧平衡”的方针,不断加强行业宏观调控,国家计划得到有效落实。

  在总公司走过的30年历程中,各级烟草管理机构对烟叶生产、收购、储运调拨以及卷烟加工、批发零售、对外贸易始终采取有效计划管理。

  秦前浩介绍,在烟叶种植、收购中,烟草企业按照与烟农签订的种植收购合同,严格落实种植面积和收购数量,坚决将收购量控制在国家计划之内。在技术层面,通过烟苗数量、生产物资、生产补贴以及专业化服务等,为提高合同执行、加强合同管理提供支撑。此外,国家局还将合同落实情况纳入考核,直接与烟区烟草企业负责人业绩挂钩,为确保合同落实到位提供了组织保障。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强合同管理作为切实落实国家烟叶生产收购计划的重要抓手,从1997年起,已确保烟叶生产连续保持了15年稳定发展。

  “为加强卷烟生产计划管理,规范卷烟流通秩序,国家局开发了俗称‘一号工程’的‘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系统’。”秦前浩说,国家局以“一号工程”为指挥平台,每月向卷烟生产企业下达卷烟生产计划码段,利用系统“两打三扫”(工业企业件烟生产下线打码,件烟出库扫码;商业企业件烟到货扫码,件烟出库扫码,条烟分拣打码)功能,形成了管理闭环。

  秦前浩介绍,在生产过程中,如工业企业违规生产无码段卷烟,一方面专卖管理子系统无法开具烟草专卖品准运证,不能进行运输;另一方面,即使私自运到商业企业,物流中心也无法扫码入库。出现这些问题,专卖、纪检部门会随时监管、跟进查处。制度加科技的双重保障,使卷烟从生产下线到配送到户都在“一号工程”的监管范围内,卷烟产销进度始终得到严格管控、把关。

  秦前浩认为,多年来,行业始终坚持“总量控制、稍紧平衡”调控方针,严格计划管理,科学管控“两烟”生产经营,这是最有效的控烟手段。

产业调整转型

  除了严格计划管理,行业还积极推进烟草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求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对烟草发展的管控。《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加大烟草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秦前浩介绍说,新世纪以来,烟草行业积极推进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批小烟厂被关停并转,各省工业企业实现联合兼并重组,全国具有法人资格的卷烟工业企业数量由143家减少至30家。同时,工业企业跨省联合重组和卷烟品牌跨省合作生产等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通过积极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行业不断优化计划资源,卷烟品牌及规格迅速得以瘦身。”秦前浩说,这也是履约控烟的成果体现。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1年,全国卷烟品牌数量从1183个减少到124个,年均减少106个;卷烟产品规格从2804个减少到1014个,年均减少179个。

  秦前浩表示,自2010年以来,国家局明确提出“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全面推进品牌发展、原料保障、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基础管理上水平,加快形成了大品牌、大企业、大市场发展格局,烟草产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相比过去散乱差而言,行业通过深化改革,加强调控,避免了盲目发展,扼制了无序竞争。按照《规划》要求,中国烟草主动作为,积极推进产业调整、转型升级,为更好地履约控烟打下了坚实基础。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规划》中,均有鼓励烟叶产区发展烟叶替代作物、压缩烟叶种植区域、努力为转产烟农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和帮助等要求。

  秦前浩介绍,2003年到2008年,国家局组织郑州烟草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农业区划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开展了中国烟草种植区划项目研究,将我国的西南、长江中上游、黄淮等地区划为5个一级烟区和26个二级烟区,明确了烟草适宜种植范围,一些不适宜烟区则将逐步淘汰。重新进行烟叶种植区划,是行业压缩和优化烟叶种植面积、控制烟草发展的具体举措。

  “现在我国的烟叶主产区大部分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烟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秦前浩表示,近年来行业每年都投入近百亿元资金,建设大批烟路、烟水工程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极大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也为烟农积极发展替代烟叶经济作物创造了便利。

  在全国各烟叶产区,当地政府和烟草企业正尽力帮助烟农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技术体系、组织管理等进行系统规划,探索新的生产模式,实现产业转型。秦前浩举例说,云南边陲小镇腾冲,一个绿色生态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内已初步形成了“烤烟—油菜?水稻—油菜?水稻—烤烟”的循环套种轮作,为烟叶种植替代找到了新的途径,既维护了烟农收益,又实现了烟叶生产的逐步控制。

  秦前浩表示,烟草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妥善处理各种问题,汇集各方智慧,有序稳步推进。当前,烟草产业已告别追求数量扩大的阶段,进入控量保质的规范运行阶段,这是履约控烟工作迈出的关键一步。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