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常锡波,是山东潍坊诸城市贾悦镇李二官庄村的烟农,从2009年开始经营烟叶家庭农场。种烟实现了我的创业梦想,让我过上了幸福生活。
回顾自己多年经营烟叶农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期间遭受了两次重大挫折,对我打击都特别大。然而,在山东潍坊诸城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干部职工的帮助下,我都挺了过来,两次都实现了成功“逆袭”!
△常锡波在清理烟田烟杈 王源 图
20世纪90年代初,初中毕业后,我没考上城里的中学,就回村跟随父母种地。结婚后,又去镇上的铸造厂当了几年工人。2008年冬,当地政府和诸城市局(分公司)积极引导发展烟叶家庭农场。我瞅准时机,回村承包了70亩土地,在诸城市局(分公司)的扶持下,盖起了标准化烤房,和妻子一起经营起了烟叶农场。
开始几年,农场经营较为顺利,每年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家庭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然而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差点让我放弃了农场经营。
2014年夏,我搭乘朋友的农用车进城,途中遭遇了车祸,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我多处骨折,住院两个多月才保住性命。治疗费用花去了全部积蓄,还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当时农场里的烟叶正值旺长期,接下来将进入关键的采烤环节,可一家人都在为我的伤情奔忙,根本没心思照看地里的烟叶。
困难时,幸亏有诸城市局(分公司)的帮助。当洛庄烟站党支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与我结成了帮扶对子,由烟站党员志愿服务队接管了农场烟田管理,烟站还联系合作社为农场提供采收和烘烤烟叶的专业化服务。
那种情况下,我的农场还收入了8万多元。事后想起来,不仅要感谢烟草部门,还要感谢许多帮助过我的乡亲。
△烟技员对常锡波(右)进行分级技术指导 王源 图
2015年初,由于身体原因,我本不打算继续经营农场了。那时,不想再给烟站增加麻烦,勉强经营下去,自己很过意不去。当时的洛庄烟站站长王海晏和烟技员杨启武多次上门做我的工作,帮我树立信心,也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农场才得以继续经营下去。
遭受了这次磨难后,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种烟上,并很快被诸城市局(分公司)、当地镇政府评为“种烟能手”“科技示范户”,还多次被邀请参加镇上、市里的烟叶生产技术培训班,向烟农分享自己的种烟经验。
2016年,诸城市局(分公司)实践烟叶种植模式创新,先后开展了“小麦+烤烟”“油菜+烤烟”等一年两作模式的示范种植,我有幸被洛庄烟站选为“一年两作”种植模式的首批示范户。
2016年秋,在烟站的指导下,我拿出10亩烟田先种一茬冬小麦,来年收获小麦后再接着移栽上烟苗,与先期常规方式种植的烟叶进行对比。到秋后烘烤结束,经算账,农场10亩6月初才移栽的烟叶虽然产量比常规种植略低一点,但管理费用和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总体收入一点都不低。
2017年、2018年,我又先后种植“小麦+烤烟”10亩、20亩,都取得了成功。通过试种我发现,采用“小麦+烤烟”模式种植的烟叶生产周期短、用工少、病害轻、管理轻松、易采易烤,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我在“烤烟+”一年两作种植模式上的成功做法,引起了诸城市局(分公司)的注意,他们派人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并向全市推广我的种植经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8月16日下午3:30左右,一场百年不遇的雹灾不期而至,前后20分钟,造成我经济损失40多万元。
那天,我带着工人开始第一轮采摘,望着成熟的烟叶,心情非常好。刚采了不到半小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一声炸雷响过之后,雨点夹杂着冰雹疯狂袭来。工人们快速藏到了车底,我则躲避不及,头被冰雹打破。等我转过身来,地里只剩下烟秆,烟叶一片没留。一年的辛苦顷刻间化为乌有,让满心欢喜的我如坠入了万丈深渊。
那段时间,我一度心灰意冷,真想从此不再种烟了。这个时候,诸城市局(分公司)的领导和技术员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安抚我的情绪,协调保险公司理赔,还帮我争取来了救灾补助,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让我重新鼓起了继续经营烟叶农场的勇气。
2020年,在烟站的帮助下,我又重新流转了土地,凑足了资金,种植了71亩烤烟。这一年,我瞄准培育“中棵烟”目标,在施肥、浇水、绿色防控、成熟采收、精准烘烤等方面下功夫,生产出了质量上乘的烟叶,交售上等烟比例达76.6%,亩均实现效益5200元,去掉所有开支,实现纯收入20多万元。
说句心里话,在我十多年的农场经营生涯中,烟草公司对我帮助最大,帮我实现致富梦想,尤其在我遇到挫折时,始终对我不离不弃,让我深受感动。他们真心实意帮助烟农,全心全意为烟农,是我们烟农值得依靠一辈子的靠山!
(山东诸城市贾悦镇李二官庄村烟农 常锡波 口述 山东诸城市局<分公司> 王源 整理)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