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县普者黑山水烟田 浦绍阳/摄
盛夏6月,正是云南烟区最美的时节,基本成熟的烟叶已全面进入田间中后期管理,一浪追赶着一浪的绿波在微风中摇曳着妙曼的身姿,好一幅高原绿色生态的田园风光。
全省烤烟田间管理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推进会在文山州刚结束,省烟草公司与新华社中国经济社组成课题组走访了文山、红河等烟区,对加快云南烟区机械化发展、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字烟草体系、烟草现代智慧农业发展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等内容进行全方位深度调研。在丘北县,课题组听来了一个“从土扁担到金扁担”的烟农脱贫致富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唐修林,今年57岁,是丘北县荣华综合服务专业烤烟合作社的理事长。老唐家祖祖辈辈以农为生,在老唐印象中,早些年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吃顿饱饭就是最大的心愿。老唐与烟结缘较早,当他20多岁,还是小唐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家人学种烟了。1989年至2007年,小唐在曰者镇当烤烟技术辅导员,白天在烟田指导乡亲们种烟,晚上到烟站上辅导班,学习除草、灭害、初烤等生产知识。也就在那几年间,当地政府组织三七、西瓜等农作物产业快速发展起来,好田好地以及技术烟农明显从烟叶产业流失,烟田越来越呈碎片化,加速向山区漂移。
“种烟和种其他农作物相比,对技术要求很高,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劳作下来,收入还没有种别的农作物高,所以我们就走了。”唐修林对课题组说了一句大实话。当交售完2007年的最后一担烟,小唐留恋地看了烟站最后一眼,就随着打工的队伍默默离开了家乡,开始另谋出路。
小唐在建筑工地上拌过沙灰、去馆子打过小工、帮人装卸过西瓜,年景好的时候,还当过小包工头,带领队伍接手一些不大不小的工程项目……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生活比起以前来是有些改善,每年能勉强结余下一些钱来。偶尔路过烟田的时候,小唐也会驻足多看几眼,回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是一名烟农,回想起那根被压弯了的土扁担,浸透着自己辛勤的汗水、记载着自己青春的岁月,现在却被自己扔在墙角,年复一年,落上了厚厚的灰尘。
时间到了2011年,唐修林也从青葱毛头的小唐变成了春秋盛年的老唐,这一年对老唐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村上6户人家自发成立了“家庭农场”,大家一致推选老唐为“场长”。农场长期聘请了三四十名技术农民,每年种植烤烟250-300亩左右,轮流耕作葡萄、洋葱、水稻等多种农作物,一直运作到2015年。
“当年我在家庭农场并没有入股,只是执行管理者,相当于现在管理学上的职业经理人,负责组织生产、用工配置、市场经营等全盘管理,农场平均年纯利在300多万元,我也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可以说,那个农场也就是我们现在烟农合作社的雏形。”老唐这番蛮有“理论味”的介绍,着实令我们有些吃惊,让我们对眼前这位皮肤黝黑、双手粗糙的新时代烟农突然刮目相看起来。
△唐修林(左)与李卫(右)查看烟叶长势
课题组有一位来自省烟草公司烟叶部门的小伙子叫李卫,巧的是,2014年他还在文山州烟草公司丘北分公司当技术员的时候,被派到曰者镇来开展科研试验,与老唐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重逢,哥俩高兴极了,说着说着就回想起6年前的往事。当年,丘北县承担着文山州烟叶生产大部分科研课题,包括新品种试验示范、新技术示范推广、新型功能肥试用、新能源烤房探索等20多个项目。在接到任务后,李卫立即着手在全县范围内选择试验地,经过多次求证,最终敲定曰者新沟农场作为试验区。该区域土地条件好、连片面积大、水源方便,是布局多类复杂试验的理想之地。
聊起当年选择新沟农场进行科研试验的最重要理由时,哥俩不由自主笑起来,“唐哥,要不是您当年具有超前科技意识、强大的组织能力、以及在当地的较高威信,烟草公司也不会那么果断地选择在您的地盘上做试验。”李卫遥想当年情景激动地说。
“嘿嘿,是啊是啊。”老唐迫不及待接过话茬,“还记得当时上面要来检查,你安排的任务不?连夜帮你找了60多人,第二天全部落实到田间。”
“那次肯定记得啦,那是联一国际领导来调研考察新品种试种情况,幸好那60多位烟农在两天内把40多亩的试验区打理得整洁到位,充分展现了文山烟区的田间管理水平,考察领导评价很高。”哥俩你一言我一语回忆了6年前的科技试验合作。
因老唐学习掌握科技水平比较好,逐渐成为曰者镇周边有名的烤烟种植能手,2015年荣华合作社成立起来,他被推选为理事长。“合作社是个新鲜事物,我们也是在烟草公司的指导下摸着石头干,既然乡亲们信得过我,我就要带着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的几年中,老唐不仅把自己家的烟越种越好,还非常注重加快辖区内烟叶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到2020年已发展50亩左右的种植大户60余家,每户年种烟收入都超过20万元。“烟草公司手把手教我们提高种烟技术,我们跟着老唐种烟,还种别的农作物,比出去打工更好赚钱,这个理事长我们选对了。”正在打脚叶的烟农们见到我们在采访唐修林,纷纷围过赞不绝口。
说起以烟为主的多元化服务,老唐举例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今年春季育苗期间,合作社安排10多位技术农民到育苗点进行育苗管理,合作社按每亩2元对他们发放补贴;6、7月的中耕管理期,又组织社员进行地膜回收,按每公斤1元发放补贴。仅这两项工作,每名技术农民就能赚到近万元。目前,合作社正在加强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力度培养植保、烘烤、分级等技师,朝着科技种烟、数字种烟、智慧种烟的方向努力。
老唐的“致富经”主要得益于烟草行业的惠农政策,他的故事并没有太多的特殊性,只是云南烟区合作社的一个普通缩影。去年在云南举行的全国烟农增收工作现场会上,云南省烟草公司提出“让烟农成为令人羡慕的一个职业”。一年多来,全省各烟区大力发展以“烟”为主的多种经营,努力实现烟农增收致富。2020年,全省再次高位推动“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将在30万担以上的地市级公司创建1个,100万担以上的地市级公司创建2个及以上烟区产业综合体,打造升级版的“烟农增收”模式。
△曰者镇荣华烤烟合作社理事长唐修林(左)在指导烟农 浦绍阳/摄
随着核心烟区建设的力度加大,前些年流失的好田好地逐渐回归到烟草种植,像老唐一样曾经出走、“归来依旧”的铁杆烟农越来越多。全省各烟区坚持依法自愿、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原则,积极探索合作社(村委会)集中流转、种植大户自主流转、加强与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完善扶持鼓励政策,按每亩10元工作补贴和每亩20元贷款利息补贴的标准,加大集中流转土地支持力度,加强烟基设施资金投入管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持续优化烟田布局,推动烟区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效益明显,在稳定核心烟区、稳定种植规模、稳定风格特色、稳定烟农队伍的同时,不断提升烟叶品质,提高种烟收益。
重新拾起昔日的土扁担,如今成了金扁担,这根扁担上,一头挑着脱贫攻坚,一头挑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乡亲们的小康致富,一头连着烟草公司的责任担当。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新时代的云南烟农,已然成为小康路上令人羡慕的职业。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