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乡村人居环境开始。宽敞干净的乡村水泥路,从干净温馨的农家小院一直延伸到山脚,这是脱贫致富的幸福道,它承载着村民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初次到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八寨镇浪桥村委会锅底塘村小组走访时,村中泥泞的小路和满地的牲畜粪便,让人的双脚无处安放,道路两旁杂草丛生,村里的人还经常把垃圾扔到路边,没人打扫没人管,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迫在眉睫。
李锦柱一家是马关县局(分公司)张明挂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三口人中,老人李锦柱和妻子都年过八十,儿子李长沛在妻子带着孩子离开家里后,也出门打工,很少回家看望老人,两个老人独自在家,生活拮据。
老人的破屋里到处堆放着杂物,鸡飞狗跳,黑漆漆的墙上挂满了蜘蛛网和灰尘,早已看不出屋子的原貌。当我们来到贫困户李锦柱家里做动员卫生整治工作时,老爷子李锦柱无神的蹲在院角晒太阳,好似没看到我们的到来,老太太正弓着身子找东西,不管说什么都不搭不理,他们无声的拒绝了我们的好意。
贫困户的无声抵抗和非贫困户的拒不支持让卫生整治工作难以推动,但真情帮扶总能暖人心田,月月扫,户户清成为了帮扶人的必修课。
帮扶人张明跑得更勤了,总抽时间到家里看望老人,生活在慢慢改变,现在,翻修后的老屋宽敞明亮,家里的牲口都圈养起来,为数不多的家具整齐的摆放着,正在慢慢递增,无需多做收拾。
老爷子还是喜欢在院子里晒太阳,一脸慈祥的看着我们讲话,老太太不再沉默寡言,时常和我们拉家常。她总说“儿子不在家,跟老爷子讲话太费力,你们要常来坐坐,陪我解解闷,你们来了,老爷子也高兴……”
这样的帮扶并非特例,这样的改变也不是偶然。马关县局(分公司)挂钩八寨、大栗树、马白、仁和、夹寒箐的多个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有57人挂钩八寨镇浪桥村委会的266户,公司特别派驻3人到浪桥驻村扶贫,不换不撤。
全体帮扶责任人严格执行马关县危房改造、异地搬迁、产业扶持、教育扶持以及乡村文明整治、扫黑除恶等政策,积极动员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期间入户走访是常事,打扫卫生自己动手,翻新旧房大家齐上,每一项工作都倾注了马关烟草人真心实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和对贫困村民的无限深情。
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就必须真扶贫、扶真贫、用心去扶贫。马关县局(分公司)第一书记杨立安认为“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各单位都有任务指标,还要纳入年终考核,如果仅仅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纸上谈兵,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作为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应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去!”
脚上沾的泥土越来越多了,离村民的心也越来越近了。马关县局(分公司)扶贫突击队的队员侬子格总说:“驻村帮扶,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行为,更是代表党和政府对浪桥村民的无限关怀。驻村干部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不仅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会损害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我们要与村民交朋友、要“接地气”,实打实地给群众排忧解难,把驻村帮扶当成一场走亲访友的“亲情之旅”,当成送关怀送温暖的爱心行动。”
一次走访,一点建议,一个行动,一句暖言,小举措带来了大改变。从帮扶人月月扫,户户清,到村民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现在,乡村小路已硬化成水泥大道,危房老舍都已拆除重建,贫困村正向幸福社迈近,改变的,何止人居环境?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