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天气渐凉。家住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角奎镇大马村炉房村小组的刘伦相心里热乎着,再有一两个月,他们一家6口就要和村里其他28户村民一道搬迁进城了。
见有客人来访,59岁的刘伦相赶忙从屋子里搬出来几条长凳,又挨个儿发烟、倒茶水,很是热情。不一会儿,他的老伴儿满脸堆笑,从厨房端来了一盆热气腾腾的洋芋蛋。
炉房村小组山地陡峭,种玉米和洋芋收成不错。近年来,虽不愁温饱,但因为出行难、吃水难,村民们吃尽了苦头。
刘伦相一家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山上。从山上搬下去,是他多年的心愿,可他从未想过能和城里人一样住上亮堂堂的楼房。
走进刘伦相的家,黑漆漆的土坯房里看不到几件像样的家具,唯有两口紧挨着的大锅引人注目,其中一口还是专门用来做猪食的。这两口大锅,是刘伦相从县城背上山的。
在院子里,有一口用石头凿成的水缸,看上去有些年头。刘伦相说,遇到天旱的年月,石水缸就能派上用场,从山下挑回来两担水,盛满一缸够吃一天。因为缺水,一家人洗脸常共用一盆水。
为给在昆明读书的女儿寄生活费,刘伦相每个月都要徒步到县城。山高、路陡、弯急。几十公里的山路,一个来回就是一天。刘伦相说,有时候在山上走一天,也不见得能遇到一个人。
一年前,幸福突然敲响了刘伦相的家门。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刘伦相一家不仅能从山上搬下去,还能免费住上安置房。
面对千载难逢的机会,刘伦相兴奋不已,不过很快他就犹豫了。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就盖在山下的县城,住进去不需要他出一分钱,但炉房村小组实在太偏远了,搬下山就不得不放弃种地。
刘伦相心里犯难:不种地,一家老小靠什么养活?
坐在对面的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杨旭看出了他的“心病”,连忙拉着他的手说:“老刘你放心,你的顾虑党和政府早就想到了,搬下山后,我们会帮你想办法。”
彝良县地处滇川黔三省交界处,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全县贫困人口逾25.5万人,易地搬迁人口达5.21万人。搬迁后,一些来自偏远山区的群众远离田地,解决就业成了头等大事,但钱从哪里来、发展哪些产业项目,一时没有眉目。
近年来,国有企业参与扶贫成为脱贫攻坚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今年5月,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经过实地考察,决定向昭通市镇雄、彝良两县各捐资3亿元,重点用于修建扶贫车间、香菇大棚、幼儿园、卫生所等易地搬迁配套设施,以解决搬迁后群众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
眼看着一座座高楼封顶,幼儿园、卫生所以及占地上百亩的扶贫车间正紧锣密鼓施工中,刘伦相吃了“定心丸”。他感激地说:“党的政策好,为我们老百姓想得周到,我们感到很幸福。”
原载2019年9月11日新华网云南频道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