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卢氏消息 近年来,河南卢氏县发挥山区生态优势,突出市场取向和品牌导向,加快烟叶生产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16年种烟7988户,3.34万人,合同面积9.4万亩,收购烟叶1250万公斤,烟农收入3.18亿元,户均收入3.98万元,实现烟叶税近7000万元,公斤均价达25.44元,在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极其激烈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调整思路,科学谋划,实施转型发展战略
卢氏是全省烟叶种植大县,曾荣获全国烟叶生产“十三连先”殊荣,烟叶生产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和主要渠道。随着稳控规模和买方市场常态化,如何保持烟叶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该县立足山清水秀、森林茂密、生态优良的县情,从“优质烟畅销、低次等烟滞销”的市场现状出发,确立了“打造生态品牌,以质量求生存,靠特色求发展”的烟叶发展新思路,结合“生态立县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和“蓝天、碧水、绿色、清洁工程”,积极实施转型发展战略。
强化品牌导向。积极向四个国家级基地单元、两个省级基地单元卷烟工业征求意见,听取对烟叶品种、结构、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基地单元和全县烟叶生产技术方案,为生态烟叶品牌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实行科学规划。将种植计划向生态环境佳的乡(镇)、村、组转移,向种烟水平高的农户和连片方集中,坚持用工业理念和城建理念规划烟区发展,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实现烟叶种植生态最优化。全县百亩方678个,面积7.2万亩,占80%;千亩村28个,面积3.5万亩,占38%;万担乡9个,面积4.7亩,占52%。发展10亩以上种烟户4702个,面积7.28万亩,占81%,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51个,面积3610亩。
注重生态维护。加强土壤、灌溉用水等生态资源的常态监测及烟田有害物质监测,严格控制农药、除草剂等外源污染物投放量,抓好烟田环境保护。实施大麦绿肥掩青1.2万亩,推广生物有机肥320吨、生态氮肥240吨、抗重茬剂30吨,推行烟田保育,用养结合,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优化技术,培育特色,强化转型发展支撑
以“保护特定生态、种植特色品种、集成特有技术、彰显特色风格、满足特定需求”为重点,整合生产技术,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以良好的质量信誉,维护形象、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优化品种布局。根据卷烟工业需求,以云烟87、云烟97为当家品种,搭配种植中烟、豫烟系列品种,优化品种布局,良种率达到100%。
优化栽培技术。突出问题导向,积极推行烟田系列调茬,开展测土施肥、精准施肥、减氮施肥,调整移栽期和种植密度,解决制约烟区发展的土壤、病害等技术难题以及烟株营养、成熟度、叶片厚度等问题,改善烟叶品质。全县烟田调垄调行3万余亩,大型机械深翻4万余亩,钩机深翻烟田3000亩,肥料“套餐”物资供应达到95%以上,移栽期较往年提前5天,移栽周期缩短3天,烟叶种植密度增加到每亩1100株,“二次打顶”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发挥植保专业队作用,做好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统防统治率达85%以上。积极推广移栽期灌“双甲”预防“两黑病”,试验推广黑胫病发生期“直接涂抹疗法”,有效解除了黑胫病的困扰。
优化采收烘烤技术。落实“上打二、下打二”优质烟生产技术,推广成熟采收和密集式烘烤,积极建设热泵烤房、醇基液态燃料烤房和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生产线,开展清洁能源烘烤,提高科学烘烤率和烤烟质量,降低消除了烘烤烟叶对环境的影响。
示范带动,典型引领,树立转型发展标杆
突出抓好杜关镇杜荆百里生态烟叶长廊及8个生态烟叶示范区建设。杜荆百里生态烟叶长廊以建设全省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生态烟叶品牌展示区和产业扶贫先行区为目标,按照“生态、优质、安全、特色”的原则和“生态条件优、社会环境优、种植条件优、集中度优、土壤条件优”的标准,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目前,长廊内建成了烟田土壤改良、绿色植保立体防控和全程机械化三个高标准示范园,烟叶种植规模达到13000亩,拥有3个育苗工场,3个烘烤工场,1个清洁能源烘烤工场,1195座集群密集烤房,427台各类机械,可经营总资产3000余万元。同时,加强对烟叶合作社的扶持引导,完善硬件设施,培养操作能手和产业工人,为烟叶生产提供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大大减轻了烟农劳动强度,烟叶用工由每亩30个减少到19个左右。今年,长廊内烟叶亩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上等烟比例较全县高5个百分点,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管理,完善服务,夯实转型发展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烟叶转型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烟叶转型发展协调工作。在烟叶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烘烤各个阶段,领导小组组织观摩检查,现场评比,奖优罚劣,促进了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
增加生产投入。争取资金3795万元,新建育苗大棚36个,标准烤房140个,烟田机耕路10条。从烟叶税中提取10%的资金,用作县乡烟叶工作经费、烟叶发展基金和防灾减灾基金,将烟田纳入了自然灾害保险。配置防雹增雨炮点9个,机动火箭炮2门,开展烟田防雹增雨作业41次,发射防雹炮弹1544发,增雨火箭弹18枚,有效减少了灾害损失。
开展科技培训。围绕烟叶转型发展主题,采取开办职业烟农学校、开播《金色田野》电视讲座、以会代训、专家讲谈、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做到政策讲清、技术讲透、操作讲细。先后召开县级现场会5次,村级现场会50余场次,印发技术明白纸6万余份。
搞好协调服务。协调环保、电力、土地、科技、水利、气象、金融、保险、通讯等部门,围绕自身业务,积极为烟叶转型发展建言献策,出智出力。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