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云南曲靖是全国种烟规模最大的地市级烟区,2015年,曲靖市计划种植烤烟面积126.909万亩,比2014年计划减少约19.29万亩。自4月1日起全面开展移栽工作至4月23日,全市已完成计划面积的85.26%。4月23日至29日,记者走访了麒麟区、沾益县、马龙县、宣威市一市一区两县,听地方政府有关领导、烟草公司有关工作人员及部分烟农一起讲述大烟区的“双控”新思路、新做法。
谷雨节气之后的云南曲靖,降雨像赴约一样准时而来。从4月22日起,曲靖大部分烟区连续几天时雨时晴,为移栽后的小苗创造了极好的生长条件。4月24日,麒麟区越州镇黄泥堡村委会一块500多亩集中连片的烟田内,已经掏苗完毕的烟叶正在旺盛地生长,黑色的薄膜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粼粼的光。刚刚下过雨,地里湿滑泥泞,走一步,便带起一脚泥。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正在检查烟叶移栽情况的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吴立著。
吴立著表示,“双控”是国家局对烟叶生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全国最大的地市级烟区,曲靖烟草服从大局,把“双控”工作作为曲靖烟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来思考、作为烟叶生产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抓好。“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一严控、两提高、三做精’,即把严控规模落到实处,提高生产整体水平、提高烟叶质量,做精品牌、做精服务、做精质量。”吴立著告诉记者,为了做好“双控”工作,曲靖烟草创新性地提出并建立了“四维联控机制”,即“政府主导控、烟草公司指导控、引导烟农控、层层督导控”。吴立著向记者具体解释了“四维联控机制”的主要内容:“政府主导控”,即市政府在年初就发出文件,提出明确要求,要把“双控”工作落到实处,并把任务层层分解到乡镇。“烟草公司指导控”,即烟草公司从合同、种子、烟苗、化肥等方面严格控制,按计划发放。“引导烟农控”,即引导不适宜种烟的烟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烟农少种一点烟、种好一点烟,把道理讲清楚、取得烟农的理解和支持,确保烟农收入不减。“层层督导控”,即市政府层面成立9个督导组,在每个生产环节都要对下一级地方政府组织进行严格检查考核。与此同时,曲靖市公司也成立了9个督导组,入驻各县(市、区),在育苗、面积落实、大田移栽等关键环节进行督促指导,并对严控规模开展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与全体在岗干部职工工资效益挂钩。
双拳合力 “双控”有保证
地方政府、烟草公司,“双拳”出击、双重考核,力度不可谓不大。面对考核压力,各方反应如何?
曲靖市公司烟叶生产部贾利华告诉我们:“督导组每个成员每个月到生产一线蹲点时间不低于10天,实现了督查的常态化。通过督查蹲点,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更大了!”但他同时表示,与去年相比,控制总量工作的压力要小多了。麒麟区分公司分管烟叶工作的副经理杨树虹向记者表示了同样的感受,他说:“相比去年,今年的压力要小很多。原因之一就是区委政府高度重视,政策宣传到位,烟农也非常理解。”
“双控”任务能否完成,争取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是重要因素。麒麟区越州镇镇长刘清主抓当地烟叶生产工作已有七八年了。他告诉我们,越州镇农民的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到镇上的煤化工工厂打工,二是种植烤烟。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越州镇原来的煤化工工业发展萎缩,农民外出打工的路也窄了。而此时,种植烤烟便成了最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以说,烤烟生产对当地社会贡献度相当大,关系当地农民生计问题。对于烟草行业的“双控”政策,刘清表示非常理解并支持。他说,过去的烟叶生产重数量,现在讲究的是质高价高,因此,用刘清的话说:“‘双控’政策出台后,工作和以前相比,确实有变化,但能适应,而且老百姓也能理解。”为保证“双控”任务的完成,越州镇政府对下一级村委会实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村委会干部工资收入挂钩,完不成任务的就要接受处罚。“也有村干部向我们反映,现在工作很辛苦,能不能松一点。但我们认为,对干部要求严一些,为老百姓的服务就会更好一些。”刘清坦言。
真抓实干 基层有作为
“烟叶生产工作千条线万条线,都要基层一根‘针’来穿。”马龙县旧县街道烟叶站站长李成华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性质。的确,烟叶站直接面对的是烟农、对接的是最基层的地方政府组织,行业的政策要由烟叶站的工作人员传达给烟农,政策能否落地、执行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行业“双控”目标的实现。
李成华的家在距旧县街道烟叶站24公里外的县城,印象里,李成华自3月份起就没有回过家了。春节前,曲靖市公司就召开了全市的烟叶生产工作会,落实国家局、省局的有关要求。早在今年1月份,全市的收购计划便已顺利分解落实到了各县(市、区)乡镇、村组。李成华所在的烟叶站管辖9个居委会5335户烟农,计划种烟面积3.06万亩。接到分解计划后,李成华便忙着进行合同草签的各项准备工作:宣传政策、分解计划、明确分配方案、召开户主大会、审核烟农种烟申请、合同草签、资格公示、建立档案、录入系统……事无巨细,都要亲自督办完成。进入3月份,合同草签结束,李成华又忙着组织烟叶站职工准备烟用物资,为全面移栽做准备。自3月28日起开始移栽到4月25日,李成华所在的烟叶站已完成了烤烟移栽工作。采访当日,李成华说,现在终于可以稍微松一口气,回家看看了,但眼下,还要抓紧准备机耕、育苗补贴款项的发放,同时,还要清塘点棵、收集和核实农户资料,为下一步办理烟叶种植自然灾害保险做准备。
政策、措施落实到每一户烟农,靠的则是各站点点长直接进村入户。马龙县有37个烟叶点42条收购线,每一个烟点点长都要负责五六百户的烟农,每天进村入户拜访烟农的路程平均要十多公里,遇到难做工作的烟农,三番五次拜访是家常便饭。马龙县旧县街道小房子村委会烟农保荣华对点长的工作非常肯定,他说:“每个生产环节,点长都要来家里几次,宣传政策、告诉我们种多少亩烟叶、该干什么活计了,我们都很熟了。他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烟农都相信他们!”
要让烟农正确理解行业的各项政策,首先基层职工要吃透、准确掌握。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下发了有关放开烟叶收购价格的文件。消息刚一发布,便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开始散布谣言,以讹传讹,企图混淆视听,在烟农中也产生了很多疑问。沾益县烟草分公司副经理李玲美对我们说,那段时间打电话来询问的烟站工作人员和乡镇科技员特别多。为了让他们能准确地理解相关政策,她上网查询资料、翻阅《中国烟草》等媒体的解读文章,仅召集乡镇科技员的学习会就召开了十余次。通过学习,终于让基层的科技员们理解了烟草专卖法的有关内容和烟叶收购价格的定价机制等。再由各站点工作人员、乡镇科技员向烟农进行宣传,烟农们不再有疑虑,谣言也渐渐消失,保证了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的顺利草签、防止了烟叶生产可能产生的波动。
科学稳控 烟农最满意
在麒麟区茨营镇红土墙村委会一片半山坡的烟地旁,我们被一阵阵热闹的对歌声吸引,停下脚步来到田里和村民聊起天。39岁的彝族烟农雷茂良告诉我们,彝族同胞天生乐观爱唱歌,在田间劳动累了,就会不由自主地对起山歌。他已经种烟18年了,种烟是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年家里种了15亩烟,比去年增加了3亩。
红土墙村委会村支部书记张爱荣告诉我们,红土墙村委会从1986年开始种烟,管辖的4个村民小组家家户户种烟,像雷茂良这样种烟面积不降反增的还有一些,原因就是这里的烟叶种植历史长、村民生产经验丰富、对种烟有感情,更重要的是烟草公司帮助修建了水源工程,改善了种烟条件,使得这里更加适宜种烟。谈到这里,原本在一旁和伙伴们对歌的43岁女烟农李小彩插话说:“我们这个村委会,不种烟根本发展不了。要多谢烟草公司!”
李小彩家里有10亩土地,今年她又以每亩300元的价格租赁了10亩土地种烟,再加上租赁的8个大棚种植香菇,全年的收入让她“非常满意”,她说:“今年种‘红大’,每斤能多收入1.5元。再加上烟草公司给修好了水源,再不用牛车拉水种烟了,一点也不累,真好!”
赶上好政策,又调增了种烟面积的烟农高兴,那些被调减面积的烟农怎么办?
烟农处于烟叶生产链条的最前端,也是最薄弱的一环。烟叶生产,一方面关系行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牵动烟农利益。曲靖烟草人认为,在“控”的同时,保证烟农种烟积极性,维护烟农队伍稳定,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做法。因此,在压缩种植面积的地区,曲靖烟草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积极引导不适宜种烟农民进行产业转移。
麒麟区茨营镇人大主席林乔书告诉我们,茨营镇95%的财税来源于烤烟种植,今年种烟土地13976亩,比去年减少近2000亩,调减不适宜种烟农户2.5%。对于不适宜种烟的农民,地方政府和烟草公司积极引导他们改种蔬菜、灯盏花等经济价值高的作物,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弥补了经济损失。林乔书用简单的话语表达了此举最朴素的意义:“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保证农民收入不减!”
保荣华今年种植面积比去年减少了近3亩。采访中,他主动向记者谈起自己对“双控”的理解。他说:“烟草行业‘双控’到现在第二年了,我们都知道,也理解。面积减掉了,收入也少不了多少,因为有补贴,烟叶收购价格也提高了。再说,减下的土地我改种了牧草、洋芋,还种了青贮玉米卖给这里的双友牧业。再加上打工做点杂活,一年还能有个万把块钱收入!”
通过几天的采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双控”工作过程中,曲靖烟草干部职工积极思变、主动作为,成效明显。采访结束时,吴立著局长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通过‘四维联控机制’的实行,曲靖烟草变‘要我控’为‘我要控’,变‘被动控’为‘主动控’,变‘消极控’为‘积极控’。从当前的物资发放和移栽情况看,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严控规模的目标是可以完成的。”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