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永州日报》报道 湖南永州烤烟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尤其九十年代中期跌入低谷以后,历经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恢复发展,到“十二五”,步入平稳发展的最佳时期,质量效益不断攀升,产业规模稳步做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成就斐然。认真总结永州烤烟产业发展经验,对于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尤其是烤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五”成绩斐然
“十二五”的发展,主要体现四个方面的成效。——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烟叶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2005年开始,经过10年大规模烟水、烟路和烟叶工场建设,全市建成高标准基本烟田67万亩,建成育苗、烘烤、分级工场74处,总面积132万平方米,配套农机具6172台(套),同时争取到新田金陵、宁远金钩挂、江华清江三个补贴资金均在亿元以上的水源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烟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升了烟叶综合生产水平。烟叶生产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市制定出台了《九嶷金叶烤烟生产综合标准化体系》,2011年被确定为全国烤烟标准化示范区;2012年6月,在永州烟科所和中南站永州基地基础上,挂牌成立了永州市烟叶生产技术中心,为烟叶生产技术的持续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烟叶种植主体趋于稳定。近些年里,烟草行业多项惠农措施连续出台,特别是烤烟收购价格连年调高,烟叶生产比较效益保持稳定,农民种烟积极性高涨,一批现代职业烟农应运而生。
——浓香型特色进一步彰显。永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使其成为全国烤烟生产八大优势区之一。所产烟叶浓香风格突出,香气浓郁饱满,焦甜感明显,内在品质好。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品种的改良,浓香型特色愈加明显。2011年,“九嶷金叶”获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永州烟叶质量连续9年受到国家局通报表扬。品牌赢得市场。进入“十二五”以来,全国各大卷烟企业对我市的提报计划每年都在100万担左右,现已有上海烟草集团、湖南中烟、浙江中烟、广东中烟等十多家工业企业,先后抢滩永州兴办其原料基地。
——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显现。烤烟产业是我市历届领导班子历经数十年努力培育起来的优势产业,承载着农民增收、政府增税、市域经济发展的希望。首先,对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促进作用。以2014年为例,全市实际种植烤烟27.8万亩,农民种烟总收入10亿元,烟农户均种烟收入达7.3万元。“八十年代靠种烟脱贫、九十年代靠种烟建新房、新世纪靠种烟全面奔小康”,这是永州烟区发展变化的真实写照。其次,对市域经济发展发挥了支撑作用。我市的烟草产业,从烤烟的生产收购、烟叶复烤加工、到卷烟制造销售,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去年,生产烟叶61.4万担,烟叶和卷烟销售收入64亿元,零陵烟厂产值60亿元,加上永州复烤厂产值2亿元,整个烟草产业已形成130亿元的总产值。对市域经济的发展,可谓举足轻重。宁远县近年产量突破20万担,成为全省第二大产烟县,烟叶三项税收近亿元,烤烟生产和卷烟销售成为该县第一大税源。再次,对烤烟产区基础设施投入发挥了主体作用。从2005年至今,我市从国家烟草局和省烟草局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8.8亿元,使全市烤烟产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性改观。这笔巨大的投资,相当于同期所有涉农部门对全市大农业常规性投入的总和,足见意义非凡。
——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抢眼。这些年来,我市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持续用力,效果明显。两头工场化、田间机械化、服务专业化,积极构建“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现代组织模式,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初现端倪。2012年7月,全省现代烟草农业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永州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首肯。烟草行业的成功实践,为整个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借鉴。“现代农业看烟草”,这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由衷的赞叹。
二、永州烤烟产业发展的启示
成效令人瞩目,变化来之不易。回顾过来实践,我市烤烟产业“十二五”持续健康发展,措施做法上主要坚持了“四个注重”。
其一,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烤烟产业平稳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对烤烟这一特色产业,可说是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一年一度的烤烟工作会议,市委书记以“致各产区书记、县长一封信”的形式,对烤烟工作进行强调;市长在会上作主题报告,这几乎形成贯例。市“两烟”工作领导小组悉心谋划,精心组织,协调各方。各产区县委县政府注意配强专抓力量,完善优惠政策,强化目标考核,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市烟草局和市“两烟办”,以做优做强烤烟产业为己任,强化责任担当,尽职履责,主动作为。市县各有关部门,本着扶持产业、服务烟农的主旨,真心诚意为烤烟产业开绿灯、办实事,形成了齐抓共促的良好氛围。
其二,注重适度规模经营。烟叶是一种特殊商品,国家对其生产和收购实行指令性计划。一方面,如果盲目扩大规模,超计划生产,致使烟农种出的烟叶无法全部收购,势必造成烟农利益受损,生产积极性受挫;另一方面,过于机械地死扣计划,而不考虑烟叶生产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其结果很有可能完不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既浪费了宝贵的计划资源,又延缓了产业发展步伐。可见,把握好发展的“度”,关乎产业的兴衰成败。我市烤烟生产九十年中期的大滑坡,历史教训深刻。进入“十二五”以来,全市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严格按计划组织生产,做到既稳得住,又控得住,实现了烟叶生产连年平稳发展。2014年,国家烟草局针对烟叶库存多年高危运行的严峻形势,作出了烟叶生产三年调控的决策。为适应宏观形势变化,我市把“严控面积”作为关键举措,实行“三个不种”、“四个严禁”的对策,为坚守计划红线赢得主动,避免了盲目无序发展。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对于烟农来说也至关重要。这几年,根据现有基础条件和生产水平,我们在全市重点发展20亩左右的种植主体,收到好的经济效益。
其三,注重维护烟农利益。烟草部门强化“烟农至上”的理念,端正行业经营思想,坚持把维护烟农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扶持政策上向烟农倾斜。将生产投入补贴、优化结构补贴、特色烟叶价格补贴,以及基础设施投入政策等多项惠农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从2014年起,全市将烤烟生产纳入农业保险范畴,完善防灾救灾机制,较好维护了烟农利益。在服务烟农上尽心尽力。近些年来,烟草部门通过推行田间工作法,兴办金叶夜校,开展“一对一”服务等,对烟农开展全方位、全天候技术服务,深受烟农欢迎。在收购环节坚持让利于烟农。全面实行预检预约,缩短烟农交烟时间,并对等待交烟的烟农免费提供中餐,特别是鉴于我市每年都有不同程度自然灾害影响的实际,在基本保证纯度前提下,尽量放低目光下线收购,真正做到让利于烟农,广大烟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其四,注重坚持科技兴烟。在新的形势下,适时转变发展理念,变“做大做强”为“做优做强”,将工作着力点转到科技兴烟、提质提效上来,推动烟叶生产的转型发展。立足于抓优。在品种选择上,坚决杜绝劣杂品种,全市只种植云烟87、k326、湘烟3号三个品种,其中k326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立足于抓早。计划早分解,烟田早落实,备耕早启动。全市12月上旬基本完成播种育苗,3月20日以前全面完成移栽,尽量延长烟叶大田生育期。立足于抓“精”。以精益生产为抓手,普遍推行烟田冬季深耕晒垡,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施药,努力实现烟叶生产技术的精良化。立足于抓“纯”。坚持以等级纯度为中心,认真做好田间不适用鲜烟处理、烤后去青去杂、初分预检等基础工作,并切实规范专业化分级和散叶收购,促使烟叶质量和等级纯度不断提升。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