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重庆山地特色优质烟叶
缘起——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卷烟重点骨干品牌的快速发展,提高特色优质烟叶原料的保障能力,满足相关卷烟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是烟叶生产发展的长期任务。
“重庆产区直辖后100多万担,在全国排第七位,重庆烟叶销售在卷烟中的地位处于劣势,山地特色烟叶概念提出比较早,随着卷烟工业的整合,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我们想从内在质量上走出一条路来,下决心挖掘自己的特色。”重庆烟叶公司营销部部长王勇介绍。
2008年4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山东青岛召开专门会议,启动全国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明确提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以“提高质量水平、突出风格特色”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风格特色烟叶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特定的生态条件是特色烟叶形成的基础,与生态条件紧密结合的栽培技术是形成特色烟叶的关键。重庆山地烟叶有着“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昼夜温差大,醇香有甜感”的特点。尤其是存在着喀斯特类型土壤贫瘠,土壤保肥力弱,降雨量较大,土壤流失和养分流失严重,土壤营养失调、结构差,造成上部叶过厚,烟碱过高、特色不明显的缺陷。
2008年,重庆市烟草公司下达了“重庆山地特色烟叶生产技术体系研究”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由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为技术依托单位。项目于2008-2010年围绕山地特色烟叶定位、山地特色烟叶形成机理和特色彰显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
重庆山地特色烟叶开发适应国际烟草市场竞争和中式卷烟发展的要求,研究构建中式卷烟原料核心技术,为中式卷烟生产风格突出、质量稳定的优质原料,可显著提高卷烟重点骨干品牌优质原料保障能力。
定位——以科研方向确立技术标准
“重庆烟叶属于典型的中间香型风格。重庆既有600米的低海拔,也有1500米的高海拔,各个区域之间的气候都有区别,不同的工业企业有着不同的需求,如何搞清需求,彰显出它的特色,让工业明白怎么通过生产措施来满足它的需求,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重庆市烟草公司科技处副处长李常军介绍道,“项目首先要把风格特色定好,在生产技术上又怎么来彰显这个风格,我们借助河南农大烟草学院专家丰富的学识经验,以刘国顺教授和叶协锋博士带领的团队帮助重庆提炼提升风格。”
通过多次走访工业企业和连续召开山地特色烟叶单料烟评吸会首次实现对重庆山地烟叶特色定位。各中烟公司整体认为重庆烟叶为“醇香柔顺,馥郁舒适,调香调味、桥接烟香”。
项目通过系统筛选研究和基因表达分析,并结合工业企业需求,确定重庆烟区烤烟种植品种以云烟87为主,搭配种植云烟97,推广种植K326。同时,阐述了重庆山地烟叶形成与品种和生态的关系。
重庆烟科所副所长许安定谈到项目科技上的突破:“探索改变扭转重庆烟田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肥力下降的情况。通过一些技术措施和技术手段为重庆的土壤改良走出了第一步。最早从开始种绿肥,调节pH值,施有机肥和饼肥,项目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有力推动了重庆烟田的土壤改良,对整个烟叶生产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技术基础。”
项目推动重庆烟区首次种植绿肥改良植烟土壤,并系统研究了种植绿肥改良土壤技术,建立了重庆烟区种植绿肥改良土壤技术规程,在重庆所有烟叶种植产区进行了推广应用,绿肥种植面积累计达到30.99万亩,累计增加烟农收入7253.44万元。明确了绿肥翻压后绿肥养分分解规律和对土壤主要理化性状、生物学性状的改良以及提高烟叶产质的作用机理,促进了重庆烟区可持续发展。
根据重庆地形地貌,系统研究了山地烟叶生态种植模式,明晰了地形地貌、降雨与土壤养分流失和烟叶产质关系,建立了降雨量与养分地表流失量的拟合方程,为烟田水土保持和营养施肥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构建了山地烟草生态种植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指标、生态指标和社会指标一级指标3个,农户人均收入、经济产投比、土壤肥料利用率、水土流失量、面源污染量、劳动力安排情况等13个二级指标。从兼顾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而言,提倡在山区采取垄间秸秆覆盖和横坡等高线开垄等耕作措施。
王勇部长介绍:“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建设对重庆山地特色烟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年重庆标准参差不一,理化检测和感官评吸后,特色不明显。为此,综合考虑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品种等因素,在全市设立了114个采样点,全程跟踪烟叶生长发育,建立年度单料烟评吸会制度。邀请相关工业企业和郑州烟草研究院的全国评吸专家对烟叶质量进行评吸,对生产技术起到持续改进完善作用。”
“工业关心的是可用性,只有好用才有特色。从2002年做项目开始,到2010、2011年,全市产区意识到这个问题,自觉的往标准这个数字上靠,重庆烟叶生产才闯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子,对客户形成稳定的配方比例,项目获得国家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王勇部长说。
公司始终坚持“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的指导思想,以工业企业需求为目标,以科研单位的研究为方向,积极参与山地特色烟叶技术创新工作,与湖南、云南、广东、江苏、川渝、河南等中烟公司共建21个基地单元,用市场充分展现了山地特色烟叶的优势。
“重庆山地特色烟叶生产技术体系研究”研究项目的攻克,解决了烟草施肥上存在的施肥观念落后、差异化施肥、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建立了基于GIS的施肥专家决策系统,实现了养分的分区管理和差异化管理,提高了烟叶质量水平和一致性。研究推广了“冬前管理、氮素前提、补充硼肥”的施肥管理策略,确保了烟叶适时成熟,解决了上部烟叶过厚、烟碱含量过高的问题。首次研究降雨、坡度与养分流失关系,并建立三者之间的模型,提出减少养分和水土流失的技术措施,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构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农业模式。
“项目的第二个进步是对烟草栽培技术取得了进步,如:烟草的种植密度由以前的每亩700株提高到每亩1000株以上,为烟草产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的增加都有很大的进步;在烟株营养方面平衡化肥和有机肥,对推进整个烟株的营养平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许安定副所长谈到。
第三个进步:对烘烤工艺的本地化研究,烘烤工艺的推行,提高烟叶烘烤质量起到作用。以前烘烤工艺都是不系统的,未因地制宜,没有适合重庆山区的烘烤工艺,项目推动了比较适用、好用的烘烤工艺的推广。
意义——产生持续效应
李常军副处长认为:“项目意义很大,对重庆的烟叶风格第一次做了很明确的描述,有了初步的判定,通过项目目前我们也在与工业企业加强结合,瞄准工业需求,加强基地单元特色烟叶开发的合作,真正做到了工、商、研、农的合作,目前有两三个项目就是按照这种模式在走,探索得很好的路子。”
“项目或带动有一系列动作,在农业上和自然科学上,这类研究起到一个牵头作用,头牵起来,可以派生一系列我们需要发现的问题,如土壤改良、机械研究、烘烤工艺这类基础类的项目研究,算是应用基础,不仅在程序期间可以培养人,更新观念,提炼关键技术,可以在当时就产生效益。”
“持续效应增强了科技兴烟意识,烟叶生产水平每年逐步提高,从生产过程来看,标准化水平增强。前几年我们搞了烟叶生产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这方面,区县公司烟农、烟技人员意识很强,烟叶生产每一步都有技术标准,有操作规程,有技术要求、参数。”重庆市烟草公司烟叶分公司生产部长马啸说到,“2000年,重庆的烟叶生产水平很低,上等烟的比例只有几个点,现在已经达到51个点了,很明显,现在比较规范、标准,水平也提高了,科技含量也增加了。科技意识、标准化生产的意识、规范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都比以前大大增强了。”
山地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可促进烟叶原料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烟农收入持续增加,提高中式卷烟原料的生产水平,完善卷烟原料生产供应机制,促进中式卷烟原料生产的发展,构建适应大企业、大品牌规模要求的原料生产体系。
谈到与工商研合作开发项目产生的持续效应,许安定副所长说:“通过山地特色烟叶开发项目,有力推动了工商研三方在烟叶原料基地单元建设方面紧密配合,在满足工业需求方面达到种植品种工商研统一确立,栽培技术统一确定,烘烤技术、烟叶收购质量标准都能做到协调统一制定,更有利于烟叶生产推动技术进步,使工业企业对原料品质需求品质改善都能得到帮助,工商研在烟叶原料生产上步调更加一致,目标更加一致;围绕工商研三方针对重庆烟叶存在的问题一些技术瓶颈问题,更有效开展进一步的技术攻关和技术研发,开了一个好头;项目带动现在的原料生产从行业到地方到烟农形成一致的共识。商业企业的原料生产一定要围绕工业需求服务,以这个为目标,大家在观念方面对长远烟叶生产规模的稳定,对质量的追求,都要围绕工业的需求,对品牌导向型原料生产意识的增强,目标的确定影响很大。”
重庆烟叶可以有效的把清香型和浓香型两种香型嫁接起来,在工业配方上是很好的调节性烟叶。对重庆山地烟叶特色定位和宣传,提高重庆烟叶的市场美誉度。目前,调拨重庆烟叶的工业企业增加了广东中烟、红云红河集团和红塔集团,原有调拨重庆烟叶的工业企业对重庆烟叶的需要量在逐渐增加,提高了重庆烟叶的市场竞争力。
正如李常军副处长谈到的落脚点一样,打造重庆烟区山地特色,就是让烟叶如何更满足工业企业的需求,更彰显重庆山地烟风格,工业的可用性更好,工业满意了,我们的烟叶就更能进入一些大品牌大配方,吸引更多的工业企业来重庆办基地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