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的日子,满堂红火,一盒红彤彤的“喜烟”在婚宴上传递,这可不只是根烟那么简单。
老李家儿子娶媳妇那天,我一进门就瞧见新郎官捧着烟盒满屋子转悠。“来,抽根喜烟!”老李儿子笑呵呵地递过来,那烟盒红得扎眼。接过烟的瞬间,我和其他七大姑八大姨都笑开了花,不为别的,就为这份面子和热乎劲儿。
“这娃子有出息,结婚都整上好烟了!”隔壁刘大爷叼着烟嘚瑟地说,顺手把烟盒塞进了上衣口袋,“留着慢慢抽,沾沾喜气。”
农村办喜事,烟的牌子可是大有讲究。包装红艳艳的一看就喜庆,价格高点的更是面子十足。要说实在的,村里王二狗结婚时,家里条件不宽裕,也硬是咬牙买了几条好烟。“结婚不就这一回嘛,得给老丈人和亲戚们长脸!”
喜烟分发也是有门道的。我老家那边,新郎必须得亲自递,俗话说“新人递烟沾福气”。更绝的是我表弟结婚那阵,被伴郎和哥们“架”着挨桌敬烟,递不完不许走,急得满头大汗却还得满脸堆笑。婶子在一旁看得直乐,“受点'罪'才知道媳妇儿不好娶啊!”
接过喜烟的宾客有说道的,都会客气地推辞一番:“哎呀,太破费了!”但最后照样美滋滋地收下。有些老烟枪现场就点上了,吞云吐雾间,满脸写着“这味儿就是正”。不抽烟的呢,也会客客气气地揣进兜里,回头送给爱抽的亲戚朋友,这喜气总归是要传递的。
城里的表哥结婚时新潮,给客人准备了“个性定制烟”,特地在烟外面准备个装烟的盒子,盒上还印着他和新娘的合影,把烟拿出来,装烟的盒子还能当纪念品留着。村里的张老三看了直咂舌:“城里人就是会玩,不过这钱花得值!”
有趣的是,现在有些年轻人把喜烟换成了糖果盒或小礼品。我侄子去年结婚,媳妇是个医生,硬是把喜烟换成了定制巧克力。起初村里人还有些不习惯,但尝了那甜头后,老人们也笑呵呵地表示理解,“现在娃娃们有自己的想法,咱老一辈也得跟着时代走嘛!”
说实在的,在婚礼这样的大场合,递根喜烟看似小事,却是人情往来的大智慧。有烟瘾的宾客抽着喜烟,心里暖和;不抽的拿回家送人,也是面子十足。最重要的还是那份情谊,那份红火喜庆的氛围,那根烟里头包含的,是新人对来客的一份真诚感谢。
无论城里乡下,无论老派新潮,婚宴上的那盒喜烟,早已超越了烟草本身,成了中国人情味最浓的传统之一。它承载的不只是一缕烟雾,更是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连接和文化认同。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