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芙蓉镇”,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电影。此片阵容强大:阿诚编剧,谢晋导演,姜文,刘晓庆主演,张光北跑龙套,光剧本论会就有许鞍华等名家一起封闭研究了一个多星期。创作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步步艰辛,精雕细琢中成就了一代经典。拍摄期间的风流韵事也造就了后续堪称中国第一部八卦小说《我和刘晓庆:不得不说的故事》。
其实在电影之前,先是小说《芙蓉镇》火遍了大江南北,作者古华借此拿下了首届茅盾文学奖。书中的芙蓉镇本是他用自己家乡虚构的,而在影片拍摄时,家乡沧桑巨变,古朴的风貌早已荡然无存。无奈下,摄制组跑遍了云、贵、川、湘,鄂的100多个小镇,最终定下了湘西永顺县王村为“芙蓉镇”。王村三面环水,瀑布穿镇而过,与小说中的场景及其相似,影片的成功选景功不可没。
说到“芙蓉镇”香烟,湖南的永顺,凤凰两个厂先后都出过这个品牌。湘西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烟草的重要产区,两地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湘西的晒红烟早就扬名天下,为我国的十大名烟之一。1965年后,开始从河南引进烤烟种植,焦甜香成为了主要特色。
“芙蓉镇”牌香烟首先是由永顺雪茄烟厂在80年代中期出品(小说《芙蓉镇》1981年出版,电影《芙蓉镇》1986年拍摄)。永顺烟厂一直有用旅游景点命名的传统,当地的“不二门”、“老司城”,“猛洞河”都出过香烟。随着小说,电影的火爆,“芙蓉镇”成了当地最著名的景点,烟厂自然要把握这个商机。
最早的芙蓉镇烟标在设计风格上比较古朴,属于典型80年代风格。绿色背景下,芙蓉镇的商标和拼音大写字母logo若近若远,相映成趣。值得一提的是“镇”字的大写字母Z的设计很有创意,仿佛一条公路,蜿蜒而上。无形之中即突出了湖南的“芙蓉”特色,又把其地域名称隐于其中,很有新意。
(芙蓉镇烟标)1985年,永顺厂并入了凤凰烟厂。此后的“芙蓉镇”香烟出品方会标注成凤凰雪茄烟厂,在设计风格上也有过三次大的改版。
(芙蓉镇烟标)第一次改动是突出了旅游元素的设计风格。正反两面都放上了芙蓉镇的图片,正面是芙蓉镇全貌,背面是芙蓉瀑布。尤其是烟标的右下角飞马标志设计十分巧妙。我们知道,咱们国家旅游局的logo就是“马踏飞燕”。那么烟标上出现了类似的图案,无形中暗示了“芙蓉镇”是国家重点景点。时至今日,芙蓉镇也真的成为了4A景区。
(芙蓉镇烟标)第二版设计明显是借鉴了外烟的设计思路,万宝路经典的红白黑色调一望可知。自此也从侧面反映出,90年代初期我们国外同行身上学习到了各种先进技术,逐步融入了全球一体化之中。烟盒上的拼音及84毫米的标识都展现出我国的香烟制品已经进入到过滤嘴时代。
主图使用了欧洲贵贵族族徽的设计风格。国外常用的狮子老虎换成了湘西的代表图腾——凤凰。中间也没有使用盾牌,刀剑,城堡一类的器物,而是手绘了一幅芙蓉镇的简笔画。画风沿用了中国传统田园风光的构图,高山流水,小桥人家。图案的上方,原型字母F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整体风格中西合璧,一个字,妙!
第三版的改动主要是强化了英文标识,似乎为与世界接轨,不知道是不是源于出口的考虑。芙蓉镇三个中文放到了最上面,隶书的红色字体淡化了中文元素。配色做了简单调整,从万宝路的红白中变化突出了蓝色。中间的图画更宽大,细腻,层次感也更强。总之,第一眼看上去,肯定以为是外烟。
几张小小的几张烟标,牵连出一段段历史。往事如烟,玩味时自有一份愉悦。焚香,点烟。读一读《芙蓉镇》小说;看一看《芙蓉镇》电影;欣赏一下“芙蓉镇”烟标,岂不快哉!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