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烟草文化 > 正文

通海蒙古族烟俗文化

2021年05月27日 来源:烟草市场
A+ A

蒙古族本是草原民族,而在云南省以族群聚居的蒙古族仅通海县兴蒙乡。兴蒙乡地处风景秀丽的杞鹿麓之滨,是云南省蒙古族保留传统较多的聚居区,兴蒙乡的蒙古族自称为“蒙古瓦”、“蒙古勒”、“嘎卓”,当地其他民族称其为蒙古族。从民族源流上看,与北方的蒙古族同宗,是南宋末年、元代从北方迁徙到云南的蒙古族的后裔,其语言、服饰、饮食、宗教信仰十分有特色,并有许多元代古迹和古文化建筑,如建于元代的石币库,建于清同治年间的“三圣宫”(内供成吉思汗、忽必烈、蒙哥缩象),还有元、明、清时期碑刻。兴蒙乡有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8000多人口。

从文献记载和口述历史得知,兴蒙乡蒙古族是公元1253年随忽必烈进入云南的,随继灭亡南宋。1283年,曲陀关都元帅府的设立,为蒙古族落籍通海做好了铺垫,一批批军士和家眷入住这里成为通海蒙古族的祖先。700多年的繁衍生息和沧桑变化,让通海蒙古族经历了由马背民族到渔民再到耕田农民的巨大转变,而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与当地生产、生活环境改变和杞麓湖水的不断消退紧紧相连的。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使通海蒙古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既不同于北方草原,又区别于相邻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独特文化习俗。

兴蒙乡蒙古族除在语言词汇、服饰与文化活动中尚保留着一些草原民族的特有痕迹外,许多习俗,尤其是饮食习俗、烟草消费习俗与邻近的汉、彝等民族相差无几。在生产、生活,节庆,红白喜事和日常活动中,男子多吸食云南民间较为盛行的水烟,少部分人还有抽旱烟的习俗,目前年轻男子抽纸烟的也多。

兴蒙蒙古族在饮食文化上除借鉴其他民族的长处外,更有自己的特色,其特有的太极鳝鱼、烤鸭、火烤肉、舂菜及特色农家菜等是招待来宾的最好食物。客人到来,待以水烟筒招待是最为常见的礼仪。由于通海县历史上多种晾晒烟、烤烟种植也在民国年间广泛兴起,境内烟丝加工作坊众多,工艺纯熟,曾创造了用麻绳捆木榨和特制的推刨推烟,推烟烟丝色黄、味纯、细如发丝,成为地方商品贸易和消费吸食的主要产品。兴蒙蒙古族还以用薄竹棕箍烟锅装吸推烟为时尚。吸烟时一般使用火草绳点火,也有用青香树叶做的香或就近炉火内的柴棍点火的,现在多改用火机点火。吸烟多是个人解闷、解乏消遣吸食,但也有朋友、客人相聚一堂吸食的。茶余饭后、劳作间隙,水烟是最好的提神剂,一个竹烟筒,一袋烟丝,一天的生活就有了寄托。蒙古族吸烟,有妇女给男子、主人给客人朋友、晚辈给长辈点烟的习惯,客人进屋,主人要主动装烟倒茶,把竹烟筒里的陈水换去,递上烟丝、火具,自己也点燃水烟,随着“噜、噜、噜”的水声响起,主客便在一种悠然融洽的氛围中畅叙着亲情与友谊,生活的辛劳或甜美化作了缕缕烟香随处散发。

兴蒙蒙古族的节庆活动主要有 “鲁班节”、“忆祖节”、“那达慕”大会,春节、清明、端午、冬至等节日与汉族相同。兴蒙乡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要数每年农历四月初二的“鲁班节”,相传兴蒙人的建筑手艺是从鲁班师傅那里学来的,所以在“鲁班节”这天,出门在外的泥、木、石工,都必须赶回家中欢度这个节日。过节时,村中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要把供在大佛殿里的檀香木雕成的鲁班像,用神轿抬迎到各村游行一周,同时还要耍龙灯,跳蚌壳、划彩船等。在节日表演欢乐的氛围中、在亲朋好友促膝谈心的间隙,酒宴桌前,男子门以水烟筒、旱烟枪和烟丝、火绳传递着友情,妇女们三三两两在叙家常,孩子们在嬉戏玩耍,“鲁班节”就这般热热闹闹地延续着。

“那达慕”大会是兴蒙蒙古族一年中的又一次盛会。通常在每年的12月13日至15日举行。节日期间要宰杀猪羊,集体会餐,进行耍龙灯,跳金凤凰、摔跤、划彩旱船、跳乐、耍姑娘龙以及跳舞蹈霸王鞭等传统民族文体活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中摔跤是蒙古族独特的体育竞技活动,身穿独特服装的蒙古族小伙两人相抱,运用力气和技巧,以摔倒对方为胜。耍龙、划旱船反映了落居南疆的蒙古族对北方故乡的思念。晚上则举行文艺和篝火晚会。在这些活动的进行中,与烟有关的吸食、买卖活动也在穿插进行。出售刀烟、推烟的商贩,挑选购买竹制、铜制烟具的人们都各有收获。今天,每逢街天集市,通海县城和兴蒙乡的街子边依旧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式烟筒和香气四溢的烟丝,是人们选购和收藏的怀旧物件。

通海蒙古族的语言服饰和饮食文化习俗在长期的演化发展中,吸收借鉴了相邻的其他民族的风俗,从其烟俗文化的特征来看,同其他民族是一脉相承的。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