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香港、新加坡、泰国、巴西等国家或地区纷纷出台全面禁止电子烟的法规,旨在遏制电子烟的流通和使用。尽管这些法规体现了政府对公共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图,但实际情况显示,电子烟的销售活动并未完全停止。
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对禁令有效性的质疑:全面禁止电子烟是否真的能够行之有效?
禁止电子烟的国家及地区
根据媒体的统计数据,全球超过30个国家及地区已经实施了对电子烟的禁令。
图源:两个至上整理
禁令是否有效?
2013年12月,两个至上2FIRSTS进行了数日的调查,揭示了香港电子烟被禁后形成的地下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消费者要么以低价购买假货,要么支付近10倍的价格购买正品电子烟。
新加坡的情况也类似。自2018年实施电子烟禁令以来,尽管该国对电子烟的销售、持有和使用实行了严格的限制措施,但非法交易网络仍然活跃,且电子烟使用者的数量还在上升。据《海峡时报》3月26日报道,新加坡传统卷烟的消费量有所减少,而电子烟的使用率却从3.9%增长到了5.2%。新加坡卫生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因持有或使用电子烟而被捕的人数达到7,838人,比2022年的4,916人增加了60%。
泰国、巴西和墨西哥等其他国家也实施了全面禁止电子烟的政策,但电子烟并未因此消失,走私和非法交易活动依然频发。
这些案例表明,尽管电子烟禁令旨在创建一个“无电子烟”的社会环境,但实际上却导致了隐秘的电子烟黑市的兴起,这不仅对公共健康构成了新的威胁,也给社会秩序带来了挑战。
为什么禁令难以实施?
新加坡,一个国土面积仅735平方公里的城邦国家,在严格实施禁令的情况下仍无法实现“无电子烟”。一般而言,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在实施政策禁令方面能更为高效。然而,新加坡与柔佛州——马来西亚的一个商业中心接壤,这一地理特点使得走私电子烟的活动得以便利进行。走私来的电子烟通过柔佛州流入新加坡,随后通过社交网络和在线平台分销给消费者。
再看中国香港,由于其地理位置紧邻被称为“雾都”的深圳,电子烟的非法运输网络得以更加便捷地运作。这种地缘特点导致电子烟的地下流通难以被完全监管和控制。
泰国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除了地理因素,高昂的执法成本和消费者对电子烟的持续需求也是导致电子烟禁令难以彻底执行的原因。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电子烟地下市场的持续存在,对公共健康和社会秩序构成了新的挑战。
此外,即使在远离供应链端的美洲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电子烟的运输完全丧失了地缘优势,但仍然在禁令之下发展出了蓬勃的黑市。
多位熟悉这些电子烟市场的业内人士表示,除了高昂的执法成本导致监管部门无暇顾及的原因外,还有一部分因素源于这些国家海关及监管部门的“放任”。
许多控烟和减害领域的专家提出,全面禁止电子烟可能导致黑市交易及其他相关犯罪活动的增加,这使得全面禁止电子烟的可行性及其潜在影响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目前,关于是否应该全面禁止电子烟,或者仅禁止某些特定类型的电子烟,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正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政策探讨。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