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走过村村寨寨、沟沟坎坎,铺展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振兴画卷——
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定点帮扶项目红寺堡区牛羊肉加工营销中心,一车车优质牛羊肉正发往全国各地;
在红川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一颗颗小番茄正被工人们认真筛选、包装;
红川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工人们正有序地筛选包装红果。宁夏区局供图
在红寺堡区第二中学,朗朗的读书声在美丽的校园里回荡;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局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脚步不停,紧扣产业、就业与社会融入,继续定点帮扶红寺堡区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再启新程
红寺堡区,全国最大的异地单体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共搬迁安置宁夏南部山区群众23.5万人。
作为定点帮扶单位,国家局与红寺堡结缘已久。
2011年,为支持宁夏“黄河善谷”慈善产业,国家局捐资1亿元助力红寺堡区经济社会发展;同年,投资成立弘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为红寺堡区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
行业投资成立的弘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为红寺堡区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曹祥金摄
2015年10月,被正式确定为红寺堡区定点帮扶单位后,国家局将助力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扶贫精度、派遣挂职干部、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国家局领导多次到红寺堡区就国烟扶贫工作开展调研,为定点扶贫工作查短板、找不足、把脉定向。在行业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3月4日,红寺堡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红寺堡区如何从脱贫走向共富?如何从建产业走向兴产业?如何从迁入走向融入?
新起点,新使命。实现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切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自觉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2021年,国家局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连续印发5份文件,要求行业单位认真落实落细年度帮扶计划,在项目谋划、定向捐赠、消费帮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国家局消费帮扶牛羊肉加工营销中心。曹祥金摄
对于红寺堡区定点帮扶工作,国家局党组反复强调,要“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持续加大国烟帮扶力度”“国烟帮扶干部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高标准抓好工作落实,一任接着一任干,抓好规划、抓实项目、抓出成效”“更加注重产业帮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支持当地特色产业链延伸拓展”。
接续奋斗,再启新程。国家局党组一以贯之扛起责任担当,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红寺堡大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融合发展
9月27日上午9点,红寺堡区牛羊肉加工营销中心牛羊肉精细化分割车间,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紧张有序地切割肉品。
“每只羊,我们分成十几个部位,每个部位分类切片、精细包装,加工后再销售,一只18公斤重的羊,可以多卖700元左右。”新庄集农产品经营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总经理马军告诉记者,这里是加工环节,依托联合社,他们已经完成了从养殖、收购到加工、营销的全产业链拓展。
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宁夏区局供图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当下,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农业功能,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已成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
“只有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尽可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但是,环顾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如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农户等,普遍存在‘小、零、散、软、弱、短’的问题。”国家局帮扶干部、红寺堡区挂职副区长赵薛刚表示。
探索培育适应市场竞争的新型经营主体,2022年10月,在国家局帮扶干部的支持引导下,红寺堡区新庄集乡16家农村合作社,依托烟草资金支持和消费帮扶,整合全乡优势产业资源,共同成立农产品经营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作为乡级区域性企业,联合社与农户签订协议,保价收购,发展订单生产;利用烟草帮扶资金,建立养殖基地和精细加工车间,提高产品附加值;聘用了专业的经理人团队,负责质量把控和市场开拓。此外,利用联合社销售渠道,进一步盘活定点帮扶项目,推动红寺堡区种养殖产业升级。
“运营至今,联合社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展,产品已销往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00余万元,带动农户400余户,实现每户增收4000元左右。今年,全年销售额预计能突破1亿元。”新庄集乡党委副书记马丽娜说,联合社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已经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的典范、烟草行业消费帮扶的典范、联农带农共同发展的典范。
近年来,国家局不断加大产业项目帮扶力度,以产业带动就业,推动红寺堡区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红寺堡区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特色资源,不仅建成了红川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河乡乌沙塘农业产业园以及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等种养殖业示范基地,还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由种养殖向深加工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庄集乡红川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有日光温室53座,大拱棚118座,为附近乡村稳定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宁夏区局供图
国家局以项目建设扩大生产、保障质量、确保供应,以精准帮扶拉动销售、促进流通、推进升级。项目建设与精准帮扶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有效激发了项目活力,推动了国家局定点帮扶项目的高质量运行;另一方面,实现农特产品从田间走向市场、从行业走向社会、从区域走向全国,让红寺堡区农产品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强。
乡村和美
8月21日,红寺堡区第二中学迎来了新生开学的日子,沉寂了一个暑假的校园又焕发出朝气与活力。
干净整洁的宿舍、美观大气的餐厅、窗明几净的教室,都让刚刚步入中学的新生们开心不已,校园里处处回荡着欢声笑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兴教扶智作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国家局瞄准红寺堡区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持续加大教育帮扶力度。一方面,专项开展教育帮扶,资助家庭困难大学生入校求学;另一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对红寺堡区第二中学设施破旧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的宿舍楼和餐厅进行维修改造,让校园环境焕然一新。
“你看现在的餐厅,宽敞明亮,能同时容纳800名学生用餐,我们的开学典礼、家长会等很多活动,也都在这里举行。”从手机里翻出老照片,红寺堡区第二中学校长马晓岚向记者介绍着校园环境的变化。
变化的不只是看得见的硬件设施。聚焦教育质量提升,国家局主动牵线,协调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与红寺堡区第二中学结对联建,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既把北京名师“请进来”,又主动“走出去”,组织多名师生实地学习交流、跟岗研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红寺堡区第二中学与北京丰台区第二中学结对联建。宁夏区局供图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红寺堡区第二中学教学质量节节提升。2022年,全校中考升学率提高10%,创三年来最好成绩。
聚焦帮扶地区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痛点、难点,国家局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入手,努力提升红寺堡区医疗卫生水平。
“如果没有烟草公司的帮助,这所中医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建好呢!”站在正紧张施工的工地前,红寺堡区中医医院院长马万堂告诉记者,去年,本已开工建设的中医医院却因资金问题被迫停工。
为弥补建设资金空缺,国家局在每年提供帮扶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一次性专项资金,用于建设红寺堡区中医医院。“现在住院部、门诊楼主体构造已经完成,预计10月底可以基本完工,11月底就能正式运行了。”马万堂高兴地说,医院建成后,填补了红寺堡区中医医疗机构的空白,完善了中医药服务体系,能更好地为周边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去年,国家局又投入专项资金帮助红寺堡区人民医院进行病房改造及医疗设备更新,帮助红寺堡区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引进医疗专家、提高诊疗水平。在此基础上,国家局积极协调相关医疗单位深化帮扶关系,深入开展业务协作、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合作,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
实现乡村振兴,既要从“形”出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也要从“魂”入手,传播文明理念、培育文明乡风。
着眼全面振兴,聚焦民生福祉,国家局把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底子和里子,积极推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公司)、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吴忠卷烟厂驻村帮扶工作的联动,不断拓展帮扶领域,助力红寺堡区奋力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
——宁夏区局(公司)定点帮扶新庄集乡杨柳村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种植模式,建设乡愁记忆馆、民俗文化长廊,下大力气整治村庄环境、庭院环境、生态环境,推动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杨柳村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
新庄集乡杨柳村第三届油桃采摘暨西川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宁夏区局供图
——吴忠卷烟厂定点帮扶太阳山镇周新村推进产业升级。同时,他们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村务公开,调解村民纠纷,尽心尽力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2022年,周新村被红寺堡区评为“一抓两整”示范村。
乡村振兴是全域、全员、全方位的振兴。胸怀“国之大者”,国家局帮扶干部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红寺堡区从致富无门到全面小康,从砂石遍地到绿水青山,完成了美丽蝶变。
“在我们的规划中,不仅仅是生活要越来越富裕,还要让这里的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村集体有更强的凝聚力,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高。”赵薛刚说,他相信,红寺堡区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